姚乃琳博士:社交提升训练营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5个科学方法提升自信与人际能力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5个科学方法提升自信与人际能力

1. 为什么我们会在社交中感到焦虑?

姚乃琳博士在课程开篇《社交焦虑中的知行失衡》中揭示:90%的社交困扰源于认知与行为的错位。大脑的威胁预警系统过度活跃,导致我们在社交场景出现心跳加速、语言混乱等反应。课程通过脑科学实验数据,解析高敏感人群更容易焦虑的神经机制(见第6讲),并指出感官过敏(第8讲)与童年经历(第16讲)对社交模式的深层影响。

2. 破解讨好型人格的恶性循环

第2-5讲系统拆解了讨好行为的心理成因:过度关注他人评价、恐惧冲突的思维习惯。课程提供可操作的训练方案,比如通过"贴标签冥想"(第22讲)觉察自动化的讨好反应,用"静观呼吸"(第20讲)中断焦虑循环。更新版第5讲特别强调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避免陷入过度付出的陷阱。

3. 从自卑到自信的认知重塑策略

第12-14讲聚焦自信培养,提出"羞耻感转化模型":将自我批评转化为建设性成长动力。针对常见的批评应对困境(第14讲),姚博士设计了三步反馈法:①生理信号觉察 ②认知解离练习 ③行为预演训练。配套的慈爱冥想音频(第18讲)能有效强化自我接纳。

4. 适合内向者的低压力社交技巧

第9讲《内向不等于害羞》颠覆传统认知:内向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实现舒适社交。课程提供渐进式暴露疗法,比如先用倾听冥想(第21讲)降低互动压力,再结合第10讲的"微表情回应训练",逐步提升社交耐力。直播答疑专场(第7/11/15讲)包含大量真实场景解决方案。

5. 创伤修复与长期心理建设

针对童年创伤导致的社交障碍(第16讲),课程引入心理解离技术,通过"扎根冥想"(第23讲)重建安全感。第17讲特别提醒要警惕"完美主义社交标准",并提供认知重构工具,帮助学员建立更灵活的人际期待。

这套训练营融合临床心理学与神经科学,20节正课+8套冥想工具,从行为改变到认知升级形成完整闭环。姚乃琳博士作为脑科学专家,将复杂的心理机制转化为易懂的实操步骤,适合希望系统改善社交状态的学习者。

资源下载通道

百度网盘分享
文件大小:10.4 GB

资源目录列表:

├─xs970
│  ├─姚乃琳博士《社交提升训练营》106385
│  │  ├─1、社交焦虑中的知行失衡.mp4
│  │  ├─10、讲几个方法帮你减轻害羞.mp4
│  │  ├─11、直播答疑专场三.mp4
│  │  ├─12、自卑到自信的转变.mp4
│  │  ├─13、羞耻和自豪:硬币的两面.mp4
│  │  ├─14、如何应对批评和敌意.mp4
│  │  ├─15、直播答疑专场四.mp4
│  │  ├─16、童年创伤和心理解离.mp4
│  │  ├─17、社交中的应该们和完美主义.mp4
│  │  ├─18慈爱冥想音频.mp4
│  │  ├─19害羞冥想练习音频.mp4
│  │  ├─2、讨好型人格的表现和成因.mp4
│  │  ├─20静观呼吸冥想音频.mp4
│  │  ├─21倾听冥想音频.mp4
│  │  ├─22贴标签冥想练习音频.mp4
│  │  ├─23扎根冥想音频.mp4
│  │  ├─24正念呼吸练习音频.mp4
│  │  ├─3、处理讨好行为背后的焦虑.mp4
│  │  ├─4、直播答疑专场一.mp4
│  │  ├─5、走出讨好的习惯陷阱(更新版).mp4
│  │  ├─6、高敏感的表现和大脑机制(为什么更容易焦虑).mp4
│  │  ├─7、直播答疑专场二.mp4
│  │  ├─8、如何克服感官过敏.mp4
│  │  ├─9、内向不等于害羞.mp4
立 即 下 载

相关资源

发表评论

点 击 提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