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中观庄严论释》第61课

发布于 2021-03-30 15:02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61.mp3 来自发心遍照 49:45
《中观庄严论释》第61课笔录

——仅供参考,错漏忏悔指正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在这个论典当中主要是通过殊胜的正理来抉择一切万法的自性,一切万法的本性实际上是无有本性的。空性作为一切万法的实相,现在通过殊胜的理证进行抉择、进行了知、产生定解。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也有对于常法的观察,对无常的法进行观察。现在是对于外境与心识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实一。如果不存在实一,现在在观察心识的时候,承许外境的宗派和不称许外境的宗派。现在宣讲不承许外境的宗派——唯识宗。在观察唯识宗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三种观点即相识各一的观点、相识等量的观点与异相一识的观点。

巳二、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破相之等量实际上是中观宗或者是宁玛派自宗在名言谛当中也是承许相识等量的,此处所破唯识宗的相识等量:

第一、有些唯识宗承许同一个时间当中可以产生很多种的同类识,这个方面名言谛是不合理的。

第二、如果承许在胜义谛当中有实有的心识的话,这个也是所破之处。也就是说对方有些时候唯识宗的观点承许的共识可以产生多种同类识,在名言当中是不合理的。即便是有些在名言当中不承许很多同类识,他名言谛当中合理的话,如果在胜义谛当中承许一个直接的心识,这仍然是一种所破的对境。

倘若承许识,等同相数量,
尔时如微尘,难免此分析。

“倘若承许识,等同相数量”主要是对方的观点。对方的观点是“倘若”如果你承许心识等同相的数量,这个相的数量就是讲行相,就是显现了这样相分也可以这样讲,或者显现了这个行相也可以说,对方的观点就是说,有多少种行相,就能够产生多少种心识,所以承许识等同相的数量这么多。

“尔时如微尘,难免此分析”如果真正的你的行相是多种,心识也是多种的话,那么从这个方面分析的时候就好像分析微尘,这个微尘他中间一部分,然后四方上下的部分,所以这个微尘绝对不是实一的。就象分析微尘的方式一样,“难免此分析,”那你们所承许的心识,分析的时候也绝对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实一的心识。通过类似于观察微尘的理论来观察你的心识的时候,仍然还是得不到一个实一的心识的。因为他的相的数量有很多的缘故,所以你自己的心识不可能是唯一的、实有的一的心识。

〖这里,说明前代的有些唯识宗论师所承许的“同时生起数多同类识”这一点在名言中也是不合理的。〗

在破相似等量的时候,前代的有些唯识宗的论师他所承许的“同时生起数多同类识”对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就说在一个时间当中,可以产生很多种同类的心识,尤其是在无分别识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眼识在看花色的时候,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产生很多种同类的心识,这个观点名言当中也是不合理的。

〖而自宗认为:虽说生起与行相数目相等的众多识,但不至于成为同类。〗

自宗的观点可以生起与行相数目相等的众多识,也就是说你的行相有多少种,你的心识也有这么多数量的差别,和他的这样一种行相是完全相等的,但是不至于成为同类。心识绝对不可能成为同类的心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行相上面他没有一个同类的法,即便是看似同类的都不是同类的。比如说一块花布,好像是说花布当中的白色、黄色、蓝色,这个都是一块花布当中所包括的,按理说应该是一个同类,但是真正分析的时候,花色不是黄色,黄色也不是蓝色。实际上总体来讲、不分析的角度来讲,似乎可以安立成一个同类,但是稍加分析的时候,每一个法都不相同,怎么可能安立成一种同类呢?再加上一个颜色当中,比如说白色的上面、下面和左右等等,实际上也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行相上面不存在同类的缘故,缘他的心识也绝对不可能成为同类,因为心识和对境绝对是相等的关系的缘故。

〖关于众多同类不会一并产生的道理、辨清分别与无分别之作用正像前文中泛泛概述的那样。〗

那么关于众多很多的同类不可能一并产生的道理,就像前文中所概括的那样,应该通过这个方面来理解。还有就是辨清分别和无分别的作用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分别心就是取他的总相,通过遣余的方式取总相的。无分别是通过显现的方式来取他的自相的。无分别的心识是什么样就是显现什么样,这种不多不少的方式必须要了知。如果是遣余多就可以安立成一、一可以安立成多,这方面就是遣余。所以把分别无分别的作用分辨清楚来进行取境非常重要,就像前论当中泛泛概述的那样,这个时候麦彭仁波切就没有多说了。

〖如是按照自宗的不共观点而言,假立的名言不合理之处一丝一毫也是无有的,这样的观点也恰恰切合中观的宗义。〗

如果按照自宗的不共观点来讲的时候,自宗的不共观点,一方面讲到了这些名言都是假立的或者就是说在无分别面前多就是多,一个就是一个,然后在遣余的时候可以假立一和假立多。从这个方面安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假立的名言不合理之处一丝一毫也是没有的。可以把很多部分安立成一,一个可以分析成不同的侧面,这个方面就是自宗安立的名言,真实进行观察的时候一丝一毫也是没有过失的,这样的观点也恰恰切合中观的宗义。

中观的宗义在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全都是空性,一切无所缘的境界,名言谛当中一切都是如梦如幻。中观宗在名言谛当中安立的现象法全都是假立的,没有一个法是真实的,就是因为一切法在胜义谛当中全都是空性的缘故,所以名言谛当中的法绝对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实有的法,所以自宗观点安立名言的时候这些所谓的一、所谓的多,都是一种假立的名言,所以也非常符合中观宗在世俗谛当中的观点。

〖然而,如果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来说,承认识也等同行相的数量而为众多〖相识等量〗,那么他们自己所许的成实之识无法得以证明。〗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来观察的时候,比如说此处是按照相识等量派,通过相识等量派的观点进行观察的时候,他承许心识也等同于行相的数量而成为众多,承认相识等量,这个心识也必须要和心识数量相等同。行相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在无分别的时候,在取自相的时候,这个相有很多种。那么相有很多种的时候,心识也是众多的法,即便只是缘一个白色,实际上真正观察的时候,这个所谓的一个白色他也是在未经观察的时候一个假立的一而已,分析的时候内部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差别的。所以说他的行相有多种的缘故,他的心识也是有多种的。

如果真正按照对方的观点来承许相识等量的话,他们自己所承许的成实的心识就没办法得以证明了。那么所谓的成实的心识在前面分析了,要么就是多、要么就是实有的实一,但是多的基础是一的缘故,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得不到一个实一的话,就绝对无法安立这个实多。

〖如是在显现多种多样行相的当时,多体内部的一法也具有现为边、中、方之部分的多种行相,如此一来,绝对会变成如同对于微尘进行观察的那样。〗

如是在显现各种各样行相的当时,多体的内部,比如说花色的内部的一个法实际上也是具有显现为边、中、还有方,方就是是方向,还有等等种部分的很多种很多种行相。如果这样分析的时候,你的心识是等同于它的外相的,那么如此一来,绝对会变成如同对于微尘进行观察的那样。那么我们就知道对于微尘进行观察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微尘,如果你的四方有这样一个不同的部分的话,那你就不可能是一个实一的了,如果是实一的,那么就不可能是部分的,那就是观察微尘的时候就是这样观察的。

同样的道理,你的心识实际上是和你的外相是一体的,前面已经分析了,麦彭仁波切说:只是如果对于这样一种真相唯实宗的观点,因为它承许相和心识是一体,它承许相和心识是一体,所以说只要安立行相多就够了。所以我们在破的时候,似乎在在破相而没有破心识,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把心识也绝对是进行了观察,就是因为它的行相和心识是一体的原故。如果要再一步分析的时候,你的心识在缘行相的时候,绝对也是因为行相是多种的原故,你的心识也会变得很多种了。所以观察的方式也会如同对于微尘进行观察的那样,绝对不可能得到一个实一的观点。

〖致使对方连答复说“这一观察尽管适用微尘却不涉及到识”的机会也是无有的,因为这两者从显现方式的角度来讲无有差异,所以才说对方难以避免(即无法反驳)这一分析。〗

我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致使对方连答复说“这一观察尽管适用微尘却不涉及到识”的机会也是无有的。”对方就这样讲你这样六尘绕中尘的方式,或者说你的微尘有没有部分,从这个方式观察你的微尘不存在实一。那么这样一种观察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方式没办法涉及到心识,心识它没办法累积。就象《量理宝藏论》当中在讲心识的时候也是提到这个问题,对方也是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你这样破微尘可以,但是你通过这样方式破心识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微尘它是可以多个微尘同时存在,一个时间当中多个微尘同时存在,所以说才可以观察这个微尘上面、下面的是怎么样情况,但是心识是刹那生灭,永远不可能多个心识累积在一起这样的机会,所以他就觉得这个方式只适合微尘但是不涉及到心识。但是这个机会实际上是没有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者在显现的方式的角度来讲有差异,〗

就象下文要讲到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把这种相,有些地方承许成微尘的自性,比如说唯实宗把这个相承许为心识的自性。但是这个时候只不过我们面前显现的这个柱子,显现这个行相,它到底是微尘还是心识的自现,单单有这个差别。但是从它显现的方式来讲,这是没有差别的,比如说我们眼前显现的柱子就是柱子的本身,只不过是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是没有差别的。

经部宗或者部宗的观点进行观察的时候,说这个瓶子它是微尘法,唯实宗说这个瓶子是心识显现的,这个是心识的自性,但是在我们面前所显现的时候都是这么清晰都是这么明了,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你的心识,外界的法是心识的自性,我们就可以从这个方面来涉及到心识,所以说从它显现的角度来讲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才说对方难以避免前面这样分析。

〖对于这一点,自宗所承许与相等量的识有多种的“多”是假立的,却并不遮破行相现为多种,这仅是依缘起而存在的。〗

下面是中观宗自宗所承许的相识等量这样假立的观点进行一番说明,对于相识等量这一点自宗所承许的和相等量的心识有多种的“多”是假立的。那么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多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不存在实一的原故,中观宗在何时何地也不承许一个实一。所以就说你的相有多种,你的心识就有多种,你的多种的行相和多种的心识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假立的呢?绝对是假立的。那么虽然是假立的,但是在安立原因的时候不遮破行相现为多种,我们不能说这个多是假立的,所以行相现为多种这个方面是不合理的。我们不遮破的,因为在名言谛当中一和多假立的一种关系,假立的这样一种观点是可以安立的。如果在连名言谛当中假立一和多都没有的话,那么很多名言就会混淆了,取舍名言或者很多安立名言的方式就会失坏了。所以在胜义当中虽然不存在这些所谓的一多,但是在名言谛当中它有假立的一和假立的多,象这样假立的一和假立的多是可以通过分别心观察之后也可以建立的。所以说不遮破行相现为多种,这仅是依缘起而存在的。它是通过依缘起而安立,所以说并不存在真实的自性。

〖譬如,以瓶子为例,一个瓶子也有许多部分,部分中也存在诸多微尘,而微尘不存在任何“实一”。〗

以瓶子为例,在瓶子上面也可以假立一和多,但是绝对不可能有实有的一和多。比如说以瓶子为例,一个瓶子假立为一体,我们说在名言谛当中有没有一呢,可以有一。比如说一个瓶子,一个瓶子在名言谛当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一个瓶子是不是实有的一呢?没有,也有许多部分,它有它的瓶颈、瓶腹、瓶底等等,有很多种不同部分的。一个瓶子存在很多部分,许多部分在这个瓶子上面存不存在呢?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这个瓶子具备很多支分,具备很多部分这个方面是可以存在的,所以假立的多就在这个上面可以安立了。

那么部分当中也存在许多微尘,把一个部分作为一,再分析的时候,它的一个部分也存在很多微尘。比如说瓶颈,把这个瓶颈作为观察的时候它是一个瓶颈,它就变成一个有支了,再分析的时候它有很多组成的部分,微尘它有很多了。这个方面不分析的时候似乎只有一个瓶子,但是真正分析下去的时候,有很多一,有很多多,但是这个很多一,很多多,在一个瓶子上面存在它并不矛盾,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所谓的很多一,很多多都是假立的,观待不同的部分而安立的,观待不同的情况而安立很多的不同的一和多的部分。所以存在很多微尘,而微尘不存在任何一个实一。那么真正观察到最后的时候,所谓的微尘存不存在一个实一呢?不存在实一,那么如果没有实一的话,那么实多绝对不可能存在的,这是中观宗所承许的这些一和多假立的观点非常清楚。

〖与之同时,对于总相与自相混为一体而实现所作这一点,真实不虚、不可否认足能安立。〗

那么与之同时,我们在观察一和多不存在的时候,对于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而实现所作。总相的概念和自相的显现混为一体而进行所作。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瓶子是一的,觉得是多的。我们觉得是在缘自相,而实际上把这个总相误认为自相,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进行实相所作。如果单单是总相,单单的自相都不能实相所作,单单的总相只不过是相续当中的一个概念而已。通过概念实现这个所作,这个是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单单是自相,只是显现而已,你要实现这个多和一、一和多等等的分析或者要和人交流,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只有把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实现所作,这一点是真实不虚,不可否认足能安立的。而且这个就是在名言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或者在和人交流的时候或者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把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而实现所作的,此处我们说这样一种瓶子的一和瓶子的多等等这些分析的方式,我们要观察,我们要成立所谓的瓶子在世俗当中是假立的,不存在实一、实多的观点,它也是必需要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而进行实现所作。

〖诸如此类浩瀚无边的万事万物也无不与之相同。〗

以瓶子为例,类推一切浩瀚无边的万事万物也都是这样的。在它的上面不存在实一也不存在实多,但是就是在它的名言当中可以有假立的一和假立的多,它也是通过总相和自相混为一体而实现所作的,所以把这个类推一切万事万物都无不与之相同,所以最后就得到一个结论,是什么呢,这一切法只是在名言谛当中有一个假立的一多而已,不存在实有的一多,这个方面通过一个瓶子类推一切万法全都是假立的。如果我们有了这个正见,我们再放眼看世界的时候,一切的万法都是假立的,没有哪一个法是真实的,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定解了。如果能够得到这样一种定解,那么我们在名言谛当中在作取舍的时候,这个实有的成分一旦被去掉了,那么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在生活的时候就会自在许多,就没有这样的束缚了。我们就会很自在,而且这个烦恼会非常的轻微。逐渐逐渐这样在名言谛当中,假立的名言中做取舍的时候就能够靠近一切万法的真实的实相,一切万法完全不存在,有无是非等等的这个戏论,完全可以证悟,证悟之后你就可以在名言谛当中游戏神通了。别人在认为实实在在的世界当中,你就可以证悟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在这里面显现各种各样的游舞。这个时候,在世间人的眼光说这个人具备了殊胜的神通,但是实际上,你具备的殊胜的神通只不过就是游舞在本来的状态当中而已。那么世间上人不知道这一点他就觉得非常非常的厉害,但实际上这个就很平常了,一切万法本来就是这样不具备实一实多的,你证悟之后就可以超越一切凡夫的境界,和圣者的境界是同一个行列。

〖比如说,所取花色之众多行相内部的单一蓝色也是同样,显现在它中央分的那一行相,指向无有间隔环绕空间的各个方向的面如果是一个,那么现为方分的所有行相都应成了一体;〗

下面我们再分析,所谓的这样一种行相的内部,我们就说和心识无二的这样一种行相,他是不是真实的这样一种实一的自性呢?以所取花色为例,众多行相的,比如说黄蓝红等等,众多行相的单一的蓝色,以蓝色作为这样一种观察的对镜,也是这样的。好像是一个单一的蓝色,这是一朵蓝色的花,那么显现在了中央分的那一行相,比如说蓝色正中的这个蓝色的行相,指向无有间隔环绕空间的各个方向的面如果是一个,那么就是说这个蓝色中央这个蓝色,他附近有无有间隔环绕空间的各个方向的蓝色,那么就是说是这个他的东南西北所有方向的面,如果是一个的话,那么就说是现为方分的所有行相都应该成了一体了,都应该成了一体。本来他有东、南、西、北、上、下等等的这样不同的行相,但是如果中间的行相和四周的行相这个方向是一个行相的话,那么如果真正是一个行相,所有方分的行相都不存在了,都应该变成一体的,真的只能变成一个行相了。不会有再存在很多方向的这个情况出现,因为如果出现了很多情况,就说明他不是一体的。如果你要安立是一体的,那么只有牺牲其他的方向才能够达成所谓的这样方向是一体的这样一种概念,所以说只能存在一个本体,一个方向了。

〖如果面分开存在,则中央行相之自性的识应成多体。〗

如果除了中央的行相存在之外,还有其余的相存在,那么他们是分开存在,是一体存在的,那么中央行相的这个自性的识应该变成多体了,因为他有朝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等等不同方向的缘故,中央这样一种心识怎么可能变成一体呢?不可能变成一体的。所以此处是行相和心识一起在进行观察的,行相和心识一起放在观察,因为这个行相他本来也是心识的自性,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个行相安立成非一的话,那么心识也不可能成立实一了。

〖如果取受无间同类的许多微尘,那么所谓的“将粗大误解为一团”与“将无间感受多体的蓝色等之识错乱为一个”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取受无间同类的许多微尘,在一个时间当中取受很多同类的微尘的话,那么所有的将粗大误解为一团,粗大误解为一团本来的意思,本来他里面存在很多很多不同的分类,但是在一个时间当中,认为可以取受无间同类的许多微尘,那么实际上就把粗大误解成一团了,那么所谓的同类就是一团,就只是一团而已。实际上这里面他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差别,这个方面就是从外境的角度进一步讲的。

“将无间感受多体的蓝色等之识错乱为一个”第二句主要是从心识的角度讲的,前面是从境讲,后面第二句是从心识讲,无间感受多体蓝色等的识,错乱为一个,前面是把很多不同的境错乱为一团,后面把很多很多无间感受的多体,比如说感受的上、中、下或者感受的很多尘法的这些蓝色等的心识,本来是很多心识,但是你错乱成一个心识,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的。

〖因为对于蓝色等无间而显现本身,只不过有些人认为它是极微尘的本性、另有人承许其为识的本体而已,除此之外,具有方向显现并且各自方向是一体这一点,是谁也不能承认的。〗

为什么二者没有差别呢?因为对于蓝色等无间而显现本身,没有次第。没有次第而显现这个蓝色法的时候,对于这个蓝色,只不过有些人,有部、经部认为是极微尘的本体。他认为蓝色就是一个微尘的自性。那么另有人承许其为识的本体,比如唯实宗就认为这个蓝色是一个心识的本体。对于这个蓝色是微尘也好,是心识也好,单单在这个上面差别。但是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是一样的,除了这个之外,具有方向显现并且各自方向是一体,那么这一点是谁也不能承认的。这两个法,第一个具有方向显现,比如说中间的微尘,它的上、前、后、左、右有这样一种方向显现。第一个承许了方向显现,并且各自的方向是一体,这一点是谁也不能承认的。有部经部也不能承认,唯识宗也不能承认。所以说将粗大误解为一团也好,或者将无间感受多体的蓝色的识错乱成一个也好,实际上就从真正分析的时候,第一个如果你要承许,第一条件就是具有方向,他有中间的,有四边的这个方向,这是第一个前提。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在具有方向的前提下,又承许各自方向是一体的这一点,真正分析的时候,哪一个宗派也不会承认。所以我们现在就把这样一种过失放在了对方不承认的上面,让他指出这里面没有一个实一,不存在实一。因为就具有方向这一点都是承认的,如果你真正要安立实一的话,那么所有的方向都变成一个才能成为实一,那么如果在这个具有方向,具有不同方向同时,你说这个是实一的话,那么就无法安立了。所以真正要安立实一的话,就不可能具有方向。但是具有方向这一点也是现量见,显现的,你稍微一观察就可以知道具有方向的,所以说第一个他具有方向。

第二个要把他们安立成一体这个是谁也做不到的,谁也不能承认的。所以说中观中看到了这一点,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理论来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