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养成教育”话题作文解析(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发布于 2021-03-31 18:55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养成教育”话题作文解析(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原题回放】

南开中学百年来一直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等高校把宿舍作为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以"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为追求。

上面材料引发你对"养成教育"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审题】

确定话题:养成教育

组成关系型话题作文:养成教育与育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立意】:辨别逻辑关系,确定中心论点。

1、养成教育的方式:自我教育、寓教于行、化育人格。

2、养成教育的目标:凝聚认同、共同成材、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中心论点:养成教育促进人的真正养成。

 

【标杆文】

春风化雨(一类上,48分)

所谓“教育”与“教学”的不同,就在于后者是政府与社会限定时长的年限知识传授,而前者,则是一趟从家庭、学校再到社会的漫长传承,一片温润的云朵,一遇春雨,便能化作润物无声的雨露,滋养心田。

而正如南开、北大所要求学生们“身清体正,自我提升”的“养成教育”那样,现代教育所最需要的便是这样的“养成”。它需要耐心与时间,绝非一蹴而就。

无止境的机械学习不能激起人类内心中对于知识的渴求与对世界的好奇,而良好的品德辅以知识学习却可以使人们以谦卑之心不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内心的博大,从而从内产生学习、了解世界的原动力。而良好品德的培养又绝不仅仅依赖于父母的训斥与学校的思品课程,它是教育的目的与最终结果,而“养成”正是达到这个结果的方式。

在教育中设定好了基本的纲领与原则,它们将进行最上位的指引,如“正直、善良、诚实……”随后要做的,就是将它们渗入教育中。从家长开始即做出表率,行为规范言语文明,让自身成为孩子能够学习的样本,让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喊叫、在博物馆不乱动展品不再只因为害怕训斥,或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变得乖巧安静。而是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在这样耐心的养成中意识到自己的叫喊会打扰他人,让和谐的规则意识从小就融入血脉。随即进入学校,“养成教育”还在继续,对于品格性情的培养将以老师传授的知识为载体,继续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在生物解剖课后,除去生物知识,他们应更加尊重、热爱自然而不是用学到的只是去滥意伤害动物;在与老师交谈后,得到的该是求同存异的思想碰撞而非恶意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口音,从生活中寻找低俗的乐趣。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教育者正确的引导与正直的三观,有赖于教育中一点一滴的养成,将好的观念揉碎在言语与行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高贵的品性。

由此看来,将养成教育遍布生活,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我们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影响,这动力会促进每个人继续自我提升,而反过来,好的人格又会影响更多的人。养成教育将是社会提升的契机,一如春风化雨,润物细而无声。

 

教育,从生活开始(一类中,46分)

每个人上学的经历中,恐怕都存在着一群对校服、对发型、甚至对指甲盖斤斤计较的老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生们的噩梦——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必这么认真呢?殊不知,这样的“养成教育”看似细枝末节,实则是对一个人的培养中最为本质、最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不仅塑造我们的外在形象,也打磨我们的精神品格。

“养成教育”从生活开始,首先给人一种将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的能力,是有所成就的基石。南开中学百年来一直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连北大这样的最高学府也相当注重学生对于宿舍的自我管理,可见“外表”是养成教育跃不过的一关。拥有良好的姿态和整洁的生活环境是一种能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至关重要。最普遍的例子便是军人,对身体姿态、面容、内务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什么呢?邋遢的士兵也能端起枪来打仗,这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却无法与团结一致、坚决果敢的形象联系起来,在实战中可能更会影响整个军队的行动。各行各业也皆是如此,整洁的桌面、归类码放的文件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而这种生活的状态少不了学生时期养成教育的熏陶。

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全方位能力的养成。很久以前,“高分低能”这个词就被大江南北所熟知,而这种只会攫取知识却缺乏生活能力的“人才”却愈发普遍。而且,他们往往只能在一定的阶段内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在更换了学习坐标、学习环境之后就会显得无所适从,进而滑落为一个又一个“伤仲永”。其原因就在于养成教育的缺乏,使得他们的心智与生活能力不被开发。仪容仪表、管理生活的教育更像是一种责任感的教育,使人形成对于自我的责任感,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进而是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到自己的母亲时就感激地说,是她早早地培养了自己生活的能力,保证了自己在不断变换的生活环境下没有受到影响。“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真正的大家极少有生活混乱的例子,而如果被那些例子“激励”而弃生活习惯于不顾,恐怕就会走向大家的反面。

很多学校重视学生的胸怀与眼界,着力于塑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本无错。但如果舍弃填鸭教学的同时也摒弃了生活习惯的养成,这就有失偏颇了。

从生活开始,成就人生。

教育入微,亦喜亦警 (一类下,44分) 

    南开中学百年来要求学生“头正、肩平、胸宽、背直”,北京大学等高校喊出了学生宿舍“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的口号。从纯粹的知识教育到渗入生活细节的素质教育,这种“养成教育”模式的确令人可喜,也引人深思。

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则新闻,成功考上名牌大学的某生由于自理能力过差,需要母亲随同上学处理生活琐事。想到他半月不洗的衣袜、猪圈似的床铺书桌,以及书堆中留出的一隙“学习天地”,我可毫不吝啬地断言:这是学术上的“高个子”,生活上的“残废人”。怪不得有学校站出来高举“养成教育”的大旗,决心改变当下中国学生普遍惨不忍睹的生活能力的短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后又一奋力开发的领域。我们拍手击掌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学校开始代替父母履行“入微式”教育背后的原因呢?从幼儿园到大学,十八年的培育不算短,大学生能把“民族复兴”的口号喊得响当当,校方宿舍却只能无力的打出横幅,呼吁“自我管理”,为我们“高大全”的奋斗目标遮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难道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吗?难道我们的舆论媒体上谴责着素质不足、文明形象败坏声音还不够响亮吗?难道微信圈上刷屏的养身之法,学做“完人”的消息数不够多吗?都不是,当然不是。是我们抓紧“养成教育”的方式往往容易停留在“言”而不贯彻到“行”中,所以声音终究是声音,却不能深入到我们寄予厚望的后代的骨髓里。在现今的中考、高考一决胜负的教育体制中,一味追求知识,追求学术而忽略了教育学生完善为人、进行心智而非手脚上的全面发展的措施,仍旧停留在口头上,试卷上,笔头上。也许我们可以在作文中大刀阔府地畅谈“挺胸抬头”地做事,“勠力同心地筑建大家庭”,考试铃响,那些字句便减去一万分重量,竟成切磋考试技艺的谈资。我们应当警醒,在“养成教育”的前进之路上,不该再是口号的盛行,口号的借鉴,而应该是我们重点考核、重点培养的品质的具体呈现。这也许需要不只是某个学校、某个家庭的笃行,而应是方针制定者的思考与改变。

当然,制度归于制度,在制度下竭力改变现状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推崇。南开中学和北大的作法再怎么变成诟病社会问题的跳板,也不应被质疑与批判埋没。走上“养成教育”的前线,这些学校不便为我们提供了“入微式”教育落实的作法与效果,也为我们下定改变决心铺好了基石。

教育入微,这既令人可喜,也无不令人警醒。只有“行胜于言”的笃定、“言渗于行”的决心,我们才能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光亮。

 

养成教育重在养“骨”(一类下,43分)      

何为“养成教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于教育和成长中对学生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滋养,并以此来使被教育者得到心灵上的成长。

曾在微信上看过这么一句话:美人在骨不在皮。感触颇深。我想,“养成教育”更重视的,也应是对“骨”的培养吧。

这里的“骨”指什么?绝不仅限于一种骨架、骨骼上的姿态,却不可没有它。

南开中学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是在我看来养成教育中最基础的对姿态的培养。都说学舞蹈的孩子有气质,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脊梁笔直,看上去就十分自信吗?挺拔的姿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是自信,所传达给别人的是一种“我相信自己,也请您相信我”的良好讯息。

在这种良好姿态养成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养成一种自信的心态。所以可见,“自信”于此处是双向的,而益处也是双向的。

养“骨”不限于此,更多的或许是一种“风骨”的养成。

“风骨”这个词或许有些概念化,细究下来,是一种内在的气质精神的散发。“养成教育”的重点终究是在“教育”上,使学生的内在得以提升。北京大学以宿舍作为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其所追求的“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就是一种对集体的社会意识的培养。而于其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心中也会长存着这样一种精神。

这种“风骨”的养成或许更困难,却也更容易。它就存在于潜移默化之中。或许是每天看两眼的《唐宋三百首》,或许是每一次无闻地帮助打扫卫生,或许是尽自己所能地伸出的援手……“养成”毕竟还是先养后“成”啊。

不论是挺拔的外在姿态,还是内在风骨的散发,都是以“养成教育”为载体的对学生的教育与期许。

“养成教育”重在养“骨”,但最终目的,仍是“成人”。

养成教育”助力人才发展(二类上,41分)

从南开中学、北京大学等中高等院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自主意识的培养中不难看出,“养成教育”已经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我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教育、人才的发展少不了“养成教育”作为基石。

国家急需发展与创造,国家人才便是源动力所在,我认为,“养成教育”为发展人才奠定了基础。“人才”乃社会的新一代智慧、体力劳动者,他们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一颗为国效力之心。学校,是他人汲取知识建立人格之地。如果一个人,连站行走姿、自主自立都不会的话,他即便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如何走入社会与人交流,有更大成就呢?就如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了解的人应知道,案件主人的性格和人际交往方式是悲剧酿成的原因。同为高材生的他们没有很好的“自我管理”意识,最终使人才“陨落”。

人才的发展需要长期积淀,“养成教育”更要从小开始。其实,无论是站行走姿还是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等意识都不应该到大学才开始培养。现在,在中国尤其是发达城市,中小学生大声喧哗随心所欲之姿态十分常见,这就是明显的缺乏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之意识。中国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十分缺乏。老师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在于“授之书而习其句逗(读)”更多的则是引领学生养成应有的好习惯,使学生在为人与处事方面有更大的收获。中国孩子在家受到家长们无尽的蔽(庇)护,若在学校也没有“养成”的机会,将很难走向社会,更不必说成为国家之栋梁了。所以说,“养成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

人人都明白“养成教育”对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但想要实践,绝不能仅仅是空谈。近些年,中国开始崇尚西方的“快乐教育”(,)大喊“减负”之政策。然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正是在“快乐”中进行养成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与意志。有了良好的自主意识与行为习惯才有机会发展为国家人才。“养成教育”听起来飘渺,却必须真抓实干,从课程与学校的规章上下手。

“养成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将中国教育的“养成”抓好、抓实,才能使人才真发展起来,使国家发展起来。

评语:文章能紧扣“养成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展开论述,观点明确,论证结构较清晰完整。但论证说理不够严密,内容较空泛。所以定为二类上,41分。

念我的养成教育(二类上,40分)

“头正、肩平、胸宽、背直”一则看似平常的校训在当今应试教育当道,以分为先的社会风气下显得是那么醒目。对于我却又是显得那么亲切。

回想六年前,刚走入中学校园的我满怀对于全新生活学习环境的向往,迈入中学校园的大门。可令我意想不到的却是一周每天九小时的高强度军训和一个月的素质、习惯养成月。年仅十二岁的我在饱受“摧残”下险些吃不消,进而心生怨念,可也许那时年

幼的我更无法相信的是如今,那段时光成为了我六年以来最怀念感激的岁月。

细数六年来的点滴,那段养成教育算是成就了我。中学之前,从小养成走路低头的习惯总是困扰着我和我的家,似乎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顽疾,久治不愈。然而,在那时集体塑造良好精神面貌的风气的推动下,这种顽疾似乎逐渐远离了我。更进一步,学校提供的大量演讲、辩论的机会,竟也令我这个不敢于在人们面前开口的腼腆男孩,由内到外开始充满了自信。不再走路低头,在心理上永远不低头于人。

对于那段养成教育的理解已经是在高中以后了,我仍在这个学校。那是一次主题活动,培养带的走的能力。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时,我恍然大悟,几年以来的养成教育竟也融会贯通了起来。是啊!总有一天,高中的语文诗词我也许会忘记,数学公式我可能再也用不到,这些怎又说的上是带的走?只有那笔直的身姿,谦逊的态度和一生不弱于人的自信也是我从中学生活中能带走的,才是我做人的根本,也是我所应该庆幸和感激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离开中学校园的我们都将在未来的远洋上或坎坷连连,或乘风破浪。我相信只有受之于良好的养成教育的人能承着他们良好人格的一叶扁舟渐行渐远。

 

从生活之小培养人生之大(二类上,39分) 

许多著名学府一直秉持着养成教育的理念,从学生最基本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品性。如南开中学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则让学生追求“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这种教育模式不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练习,而是重视学生养成最基础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培养出的,是人生最重大的品格和气质。这不仅是高校所追求的,更应是每个人都应追求的。

头正肩平,胸宽背直的体态要求,养成的是自信、沉稳、大气的性格特征。头、肩、胸、背的姿态,看似只是人肉体上的姿态,但事实上,人没有自信,心中怯懦时,是不敢接受,面对身边的一切的,会下意识地收缩自己,将自己保护在一个小环境内。此时人便会低头驼背,目光不敢平视前方。坚持头正、背直的体态要求,实际上是使学生体验那种自信的感觉。俗话说,有底气腰杆才挺得住。先让学生体验腰杆挺得直的感觉,其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事情时,便会不自主地采用更自信的态度。如此相互提升之下,学生便能养成自信、大方的气质。这远比他人的鼓励、简单任务激发自信等方式有效得多。身正了,何愁心不正?

做好对宿舍的管理、维护,建设养成了人统筹全局且还不忽视细节的能力。学生从大学毕业,走上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的集合。处于其中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能让整个集体更好地运作,这种能力是必要的。宿舍是这样一个高度简化了的集合,学生通过对宿舍的建设和管理,能掌握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便达到了大学育人的目的。

其实不仅像这些学校所要求的,生活中还有太多细节值得我们进行养成。管理家庭支出,安排家庭生活可以锻炼整体规划的能力;与人交谈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可以培养自信且尊重他人的品性。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可以成为养成人生中重要品格、能力的途径。

康德曾说,当你凝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在养成教育上亦然。当你着眼于生活细节时,生活也终将赋予你本身高贵的气质。因此,以生活之小培养人生之大,是学校应追求的,更是每个人都应追求的。

  

养成教育是教育之本 (二类下,37分)

教育,是教书育人。但当下的教育大多指的是教书,传递知识和学术,“育人”政渐渐忽视和忘记。我认为育人是同教书同等重要的,甚至高于教书,养成教育就是在填补“育人”这一空缺。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将“育人”重新提上日程。我认为是必要且值得推广的。现在学生缺少的不是只是,而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品格和能力。众所周知,只重视只是而忽略品格养成的教育职能培养只是的机器,一旦品格不完善,带来的危害远大于缺乏知识的人。

复旦大学的宿舍饮水机投毒案令人唏嘘,也对高校教育产生了质疑:收到如此高等教育的高材生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原因就在于养成教育的缺失。杀人者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场人命案的发生。更因为有知识,而选择了投毒的方式,让伤者无力回天。杀人者所处的环境仅仅是一间大学宿舍,若是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又会有多少人触上他杀人的开关?这无疑是可怕的。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更应该是品格优良、成熟的人,而这就要依靠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不仅是自身外表的整洁大方的培养,也在于与人相处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当下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难免受到家人“全心全意”的呵护和给予,这就更体现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养成教育让他们能在“宿舍”内和谐共处,自我照顾,到了社会,自然会成为独立自主,包容善良的人。

养成教育是教育之本,唯有养成好品格,才能充分发挥知识能力,成为于社会有价值的人。这养成教育推广得更为广泛,更受重视,这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提高中国人素质的有力方法。

 

“养成教育”以小见大 (二类下,34分)  

南开大学要求学生头正、肩平、胸宽、背直;北京大学要求学生管理好宿舍。这些“养成教育”都是促进学生从仪表颜态、行为举止方面养成良好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则会体现个人修养。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老师教育要“站如松,坐如钟”,不仅是为了使我们能够长个,更重要的是体现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人一种朝气蓬勃之感。长大之后,没有家长老师的监管,越来越多的人驼背,或者因坐姿不端正而导致近视,诸多问题渐渐出现。高年级的同学的松松撒撒的站在那,远处看就像一棵快枯死的树;相反,低年级的同学抬头挺胸,虽个子不高,却宛如参天大树般挺立。足以可见,个人的仪表举止深刻影响人的精神风貌。

同样,管理好自己的宿舍也是相同的道理。军训时教官经常让我们收拾宿舍,被子要叠成豆腐状,水瓶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杂物要分类归置等等,诸多要求都是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以小的方面讲,“养成教育”是帮助我们仪表端正,行为举止文雅。以大的方面讲,“养成教育”就是促进我们保持我们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我们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能力。

对于当今社会,“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今有许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因为举止不良遭到辞退,原因大抵是因为他们性格散漫,东西乱摆乱放,需要用时却找不到。这些与缺乏“养成教育”是有关联的。若一个人接受“养成教育”并形成良好习惯,处事时便会沉着稳静,有条有理,定会得到他人的欢迎。所以,我们现在急需推广这种“养成教育”。

不仅是在学校,公司和家也都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定。比如家里规定吃饭不能玩耍对父母言语尊敬……公司可以规定办公室整洁有序、资料完善规整等等。除此之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应该接受这些“养成教育”,自己有意识的形成“养成教育”,改善我们的精神面貌。往往是因为一个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便更应重视这些“小”,才能成“大”。

“养成教育”培养我们的能力以及改善我们的修养,望“养成教育”能更多的被我们接受采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