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四年级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

发布于 2021-04-01 01:0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四年级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3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3.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体会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可粘贴的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3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英雄雨来

引入:在唐山市还乡河公园,有一座小英雄雨来的塑像,走过那里,人们总会仰望这座塑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小英雄。(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雨来是怎样与敌人展开斗争的?……

总结:根据课题进行质疑预测,有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课题进行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为学习课文作好情感铺垫。

二、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课文特点。

提问:你发现这篇课文跟以往的课文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要点:篇幅很长,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前面都标有数字序号;课文里有泡泡形状的学习提示。

2.学生读泡泡提示,教师相机点拨长文章阅读方法。

1)“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点拨:长课文要边读边想,每读完一部分要及时小结。

板书:化整为零,边读边想。

2)“李大叔是谁?前面好像提到过,我再看看前面的内容。”

点拨:读到后面时,有时会忘记前面的内容,可以往前翻一翻,前后结合对照着阅读。

板书:瞻前顾后,前后联系。

3.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要求:运用刚学的阅读方法,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先是快速浏览全文,发现长课文分章节叙述的特点,再结合泡泡提示,初步感知本文所提示的阅读方法,继而通过默读课文与小组交流,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分部分概括小标题、把握全文内容作好铺垫。

三、学拟标题,把握课文内容

1.观察范例,学习列小标题。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

2)学生观察这两个小标题,联系第一、二部分内容,提炼特点:概括了这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

2.自主探究,尝试列小标题。

1)提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第三至六部分,照样子给这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写在课后习题横线上。

2)小组交流,选择每一部分的最佳小标题,写在卡片上。

3)全班交流所列小标题,阐述原因。

预设:

第三部分: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了……

第四部分:鬼子审雨来、与鬼子斗争、雨来不屈服……

第五部分:雨来被“枪杀”、雨来“牺牲”了、乡亲哭雨来、“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雨来逃走了、雨来脱险了……

引导阐述原因:当时人们听到河沿上传来枪声,以为雨来被鬼子杀害了,其实雨来并没有死。加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借助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提出要求:借助小标题,说一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预设:小雨来住在还乡河边的芦花村,他的游泳本领很高,爸爸还送他到夜校读书。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了,鬼子先是用糖哄骗雨来,没有得逞又打雨来,要把雨来拉去枪毙。大家都以为雨来被杀害了,正在伤心的时候发现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鬼子不注意跳到河里逃走了。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提供的第一、二部分小标题,指导学生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借助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识记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自主汇报,掌握本课生字字音。

1)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难读的字音。

注意读准前后鼻音,“晋”“捆”“栓”是前鼻音,“糠”“绑”是后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栓”“尸”。

2)提问:这篇课文中有3个多音字,你是怎样读准它们的读音的?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辨析字音,如“塞”,文中“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这里的“塞”表示“堵入空隙,填入”,读sāi;另外还读sài”,如“边塞”;读sè,如“堵塞”。

2.自主观察,同桌交流:哪个字最难写,怎样书写才能更规范、更美观?

适时指导:在书写时,要注意“慌”“膊”两个字,“慌”字右边中间的“亡”不要多一点;“膊”字右上部不要少一点。

3.尝试书写。

1)学生自主选择两个生字临写。

2)评析反馈:围绕写字要点引导学生互动点评,二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次书写主要选择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重点指导难字的书写,然后以点带面,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效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长课文的特点,继续学习长课文的阅读方法。

2.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雨来成为“小英雄”的原因。

3.品读描写还乡河的语句,感受景色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把握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采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尝试解决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将学生尽快带入故事情境,为聚焦重点部分,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二、品词析句,感受英雄形象

1.提问:全文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是哪些情节呢?

1)课文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读读课文最关键、描写最精彩的部分。

2)默读思考,深入探究。

①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四部分,想一想从哪些语句看出雨来是小英雄?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观点。

②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

2.结合情境,品悟英雄行为。

1)联系上下文,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第一处“没看见”。

①小组交流要点:鬼子假装很温和,叫人给雨来松绑,还摸摸雨来的头。雨来没有上当,嘟嘟囔囔地说话,分散敌人注意力。

②引导朗读:面对鬼子的哄骗,雨来没有上当,非常机智地说了这句话。你能读出他的这种语气吗?学生试读,再读。

预设:第二处“没看见”。

①小组交流要点:扁鼻子军官掏出糖块和金戒指诱惑雨来,雨来没有理睬他;在威胁利诱之下,雨来仍然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②引导朗读: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雨来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你能读出雨来的坚定吗?学生试读,再读。

预设:第三处“没看见”。

①小组交流要点:鬼子的诡计落空,显露出凶恶的本质。他们毒打雨来,雨来两眼冒金花,鼻子流着血,可是他还是不屈服。

②点拨“还是咬着牙”:鬼子的凶狠残暴,愈加反衬出雨来的顽强勇敢。

引导:雨来忍着疼痛,不泄露李大叔的藏身之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学生试读、指名读,关注标点(感叹号)再读……

2)再次出示三句话,回顾第四部分。

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凶狠残暴,雨来自始至终都在坚定地回答——“没看见”,让我们再次品读雨来的三句话,记住这位机智、坚定、勇敢的小英雄。

①(引读)面对敌人假装温和的盘问与哄骗,雨来是这样聪明机智(学生接读)……

②(引读)面对敌人财物的诱惑和刺刀的威胁,雨来是这样沉着镇定(学生接读)……

③(引读)面对敌人凶狠残暴的毒打,雨来是这样的坚强不屈(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反馈交流阅读体会,尤其是品读最后一句话,体会雨来遭到鬼子残暴毒打时的内心想法,感受雨来在险境中的顽强勇敢。

3.关注三处“中国人”,感悟英雄精神。

提问:是什么力量,让年少的雨来在敌人毒打之下依然态度坚决绝不屈服?

学生探究,适时出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提问:这句话还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快速浏览找一找。

1)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中国人,

我们————自己的——祖国。

3)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点拨:夜校老师教大家识字时,就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这颗种子在雨来心中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引导: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

【设计意图】这句话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精神内核。教学时要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雨来的爱国情怀,体会小英雄雨来的精神动力。

三、反复阅读,品悟环境描写

1.引导:对于雨来来说,爱祖国就是要保护好身边的亲人;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美丽的家乡,热爱这条奔腾不息的还乡河。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

出示三处景色描写: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2.自主探究,全班反馈交流。

预设第一处:鬼子侵略前还乡河优美的风景和平静的生活,雨来就在这里成长,学会了游泳。(引导)你能读出这种宁静幸福的生活吗?指名读、女生读。

预设第二处:联系上下文,你读出了什么?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傍晚的红霞好似红绸子与鸡冠花,像是雨来的鲜血染成,映照着还乡河,显得悲壮。人们为雨来的牺牲感到悲伤难过。(引导)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名读、男生读。

预设第三处:此时的还乡河似乎只听见河水呜咽,虫子低鸣,人们深深地怀念雨来;河水哗哗流、草窝里虫儿鸣叫也充满了生命力,暗示雨来其实没有死(渲染气氛,以动衬静)。齐读感悟。

3.教师小结。

小结:这三处描写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表达人们的心情也不同,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这三处景色描写,不仅展现了还乡河畔美丽的风景,还有效地连接了上下文,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衬托出人们当时的心情。这三处文字不能孤立起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景色描写的重要作用

四、拓展练笔,运用环境描写

1.课文的结尾,大家发现雨来没有死,如果你就是人群中的一员,你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此刻再看还乡河,又会是怎样的景色?

出示练笔要求: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还乡河                                  (景色)

2.学生练笔、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课文结尾处设置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出当时还乡河的景色,表达人们的心情。是对上一环节环境描写品悟的内化和运用。

五、读物推荐,引导阅读原著

1.在《小英雄雨来》这本小说中,环境描写还有很多。

出示环境描写:芦花村的街上,立时变得喧腾起来,飞扬的灰尘里,人呀,车呀,牛呀,毛驴……就像河水般往东流。小猪崽子尖声尖气地叫着;鸭子张着扁嘴,嘎嘎嘎嘎地叫;一只老母猪,带着个沉甸甸的大肚子,摇摆着耳朵,扭达扭达地哼哧着。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你预测一下芦花村又将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这本《小英雄雨来》,验证一下自己的预测。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一书,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预测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课教师简介:

    朱海龙,男,1983年12月出生,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省支教先进教师,市优秀园丁。多年来潜心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曾获连云港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连云港市小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主持江苏省科学规划课题两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江苏省“师陶杯”“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一等奖,在各级各类教学杂志发表文章36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