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遇上戏剧——黄岳杰教授“戏剧化课堂”研讨活动

发布于 2021-04-02 10:0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唧唧复唧唧,唧唧复唧唧,唧唧复唧唧……”随着低沉的反复吟诵,一堂别开生面的戏剧化课堂在老师面前徐徐拉开帷幕。


3月30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黄岳杰教授应邀来到银湖实验中学午潮书院开展戏剧化课堂的研讨交流。

“唧唧复唧唧,在这之后加上这样的一种叹息声。”黄教授一开始就打破了同学们对木兰诗学习的固有印象:原来还可以这样学!

“西市买长鞭……得儿——驾!”“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吁——”拟声词活跃在黄岳杰教授的戏剧课堂上,同学们展现出了对诗歌极大的兴趣,这是一种从被动学习古诗到主动表现古诗的转变。

这种主动表现贯穿着黄老师的整个课堂。除却拟声词以外,黄教授还要求同学们做动作:“开我东阁门,开门的动作;对镜帖花黄,也要有贴的动作。”同学们逐渐进入一种“贴近”文本的状态。在黄老师的带领下,男生捏着嗓子模仿木兰“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个掩藏心事的木兰活灵活现;女生们粗声粗气地跟着节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仿佛战事就在眼前。

黄教授指出,《木兰诗》在节奏上富于变化,这种节奏和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情感变化紧紧相连。通过节奏、语气、动作这些寻常教学中极少用到甚至忽视的元素,淋漓尽致地“贴近”木兰诗,表现故事发展的节奏和人物性格特点。

在“安能辨我是雄雌”结束之后,同学们跟随着节奏的掌声绵延成对本课的强烈共鸣,随之响起的还有在座听课老师的掌声。这是一堂堪称视听盛宴的大课,是一堂真正的戏剧化课堂。仿佛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意犹未尽,黄教授又带着大家朗诵了海子的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随后,黄岳杰教授向在座教师分享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一些感悟。他认为,语文知识只是作为语文的理性、作为认知存在,但是这不是语文的全部,语文还有感知和感染类的东西。如何让文学落地?不只是在理性层面需要探究到底,更需要用感性去贴上去,解读这些文字符号,靠体验的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文学。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文学背后的巨大情感力量,他们就能够真正明白文学的价值。

特级教师邱大存以及银湖书院初中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申宣成教授分别作了发言。邱特总结这门课:意蕴尽在表演中,情感尽在熏陶中,汉语多芬芳,戏曲发光彩。他说:“这堂课真正加深了我对国粹的认识,唱念做打都涵盖了本堂课。”

申宣成教授就他是如何与黄岳杰教授展开合作这一点做了阐释。“我们的共同想法就是把戏剧带进课堂。”他用一组教育实验的数据来说明,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教学过程却显然更令人享受。


申教授最后说:“我们其实就是在以理想主义的情怀做现实主义的教育。”当理想主义的辉光照进现实,并能以如此动人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条明路,试问哪个语文人不以此而欣喜呢?


微信:HZYHSYZX

供稿:谢镛昊

编辑:赵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