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共生课堂记朱丹数学工作坊2021年4月专家引领活动

发布于 2021-04-18 18:2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王虎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在这美好的季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王虎老师走进解放小学,为朱丹数学工作坊成员做了“‘共生’课堂——让学习深度发生、助师生共同成长”的专题讲座,带领大家领略了最前沿的教学思想。学员们学习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共享了数学的饕餮盛宴,纷纷赞叹,受益匪浅!



01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在长长的时间轴的牵引下,王虎老师带领工作坊教师们回顾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自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首次明确提出“双基”概念,“双基”在过去几十年中小学传统教学中一直居于显著地位;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三维目标既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了具体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直到2016年,新高中课标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青年教师们没有经历这样的历史更迭,王老师将这几个阶段与我们的课堂形态对应起来,即:教学型、导学型和学导型,还预设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共生型课堂。教师们明确地意识到: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共生课堂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0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怎样的课堂才是共生课堂?它与教学型、导学型和学导型的课堂相比较,有何优势?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多个生动、典型的课堂教学片段,激发老师们在观察、对比、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走进共生课堂。

教学型课堂——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为中心。老师以“教”的方式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其实质就是“以教定学”。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是用“满堂灌”的方式,喋喋不休的讲,自己筋疲力尽,学生雾里看花。但是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们应该怎样教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们相互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导学型课堂——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导学为中心。老师以“导”的方式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教师们在这样的课堂上,用“满堂问”控制着学生的思维过程;用“强行拽”控制着学生的思维结果。我们在什么时候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们针对教学行为中的这两大弊病,进行了梳理和反思。

学导型课堂——其实质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而往往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也容易走进误区——“先导后学”。

正当在座的老师们处于愤悱的状态时,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翻转课堂,以及共生课堂的操作范式,真是如饮醍醐。



03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听完王虎老师的讲座,我们惊喜的发现:王老师的共生课堂理念与我校“教育即解放、解放得幸福”的校园文化十分贴近。王老师对此提出希望:从解放学生的头脑开始,让学生拥有思维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让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王老师的话发人深省!

数学是让人变聪明的学科。数学学科蕴含的美和趣味,由我们带领孩子们共同去发掘。教师们的眼界和胸怀、认知和理念决定我们将构建怎样的课堂生态;不同的课堂样态又决定了千万孩童眼中的数学。我们深知任重而道未必远,走进共生课堂,创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课堂,工作室教师们定当学以致用、潜心钻研、以期后效。



撰稿:马 灵

摄影:余燕妮

编辑:胡颖颖

审稿:张 莉

微享校园 长按识别 解小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