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题的易错点分析
发布于 2021-04-22 10:1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1、多功能瓶专题:
图示  | 是否装液体  | 用途  | 注意点  | 气体进出  | 
  | 广口瓶中装一半液体(洗气瓶)  | 用于干燥气体  | ·盛有浓硫酸,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气体)  | 长进短出  | 
用于吸收气体  | ·盛有NaOH溶液,吸收CO2、SO2、HCl  | |||
用于检验某种气体  | ·盛有Ca(OH)2溶液,检验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中含有CO2  | |||
·盛有AgNO3溶液,检验HCl(氯化氢气体)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气体中含有HCl(氯化氢气体)  | ||||
  | 集气瓶中不装液体  | 收集气体 如:CO2,O2等气体  | ·由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沉在集气瓶底部,空气从短的导管处排出  | 长进短出  | 
收集气体 如:H2等气体  | ·由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浮在集气瓶上,空气从长的导管处排出  | 短进长出  | ||
  | 集气瓶中装满液体  | 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 ·该气体不能溶于水。 ·瓶中一定要装满水,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 ·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液体从长的导管排出 ·装置后还能连接一个量筒,便于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 短进长出  | 
2、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汽和CO2的检验和去除专题: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蒸气:在干燥管中放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如混合气体通过后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有CuSO4·5H2O生成),则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检验混合气体是否含有CO2和水蒸气: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CO2,顺序不能颠倒

原因:如果气体先通过洗气瓶后,会将洗气瓶里溶液中的水蒸汽带出到后面的干燥管中,这样干燥管中白色粉末会变成蓝色晶体,如此以来,就无法判断出水蒸气是原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还是从洗气瓶中带出的了。
去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先去除CO2,再去除水蒸气,顺序不能颠倒

原因:如果混合气体最后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去除CO2气体,那么气体排出后还会有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蒸气被带出,则无法完全吸收水蒸气。请记住口诀:水是先检后除,CO2则相反
3.白色混合粉末推断专题
白色混合粉末一般有:NaClK2CO3、KNO3CuSO4Ca(NO3)2Ba(NO3)2 Na2SO4等可溶于水CaCO3AgCl BaSO4BaCO3Mg(OH)2等不溶于水
采取措施  | 现象  | 所含信息  | 
混合粉末加水溶解  | 只得到无色溶液  | ·不含CuSO4等有色溶液 ·不含有CaCO3AgClBaSO4BaCO3Mg(OH)2等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Na2CO3、K2CO3、、Ca(NO3)2等可以相互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不能共存  | 
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 ·不含CuSO4等有色溶液 ·含有CaCO3AgCl 、BaSO4BaCO3Mg(OH)2等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可能含有K2CO3、、Ca(NO3)2等可以相互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  | |
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HNO3  | 沉淀不溶解  | ·沉淀中只含有BaSO4或AgCl 不含别的沉淀  | 
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 ·沉淀中只含有CaCO3或BaCO3  | |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无色气体产生  | ·沉淀只含有Mg(OH)2  | |
沉淀部分溶解  | ·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AgCl 中的一种或两种 ·沉淀中一定含有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 
4、实验注意点
实验名称  | 注意点  | 原因  | 
倾倒液体时  | 1,瓶塞倒放 2,标签向着手心 3,瓶口紧挨试管口  | 防止瓶塞和桌面被玷污,影响药品的质量,导致药品不纯 防止残留在瓶口上的药液沿着瓶口流下腐蚀标签 防止液体流出  | 
液体药品加热  | 1,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2。加热试管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并且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同学  | 防止试管不均匀受热而破裂 为了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 
可被加热的仪器  | 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 可间接加热(必须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 垫上石棉网后可使烧杯或烧瓶受热均匀、以免破裂  | 
称量药品  | 潮湿或腐蚀性药品(如:NaOH固体)需要放入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 防止药品污染托盘、腐蚀托盘  | 
量取液体  |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防止俯视或仰视造成的误差  | 
滴加液体  | 胶头滴管要悬空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  | 防止试管中液体污染胶头滴管  | 
向上(向下)排空气法  | 导管要接近瓶底  | 要将空气排尽,收集到纯净的气体  | 
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 集气瓶中事先应该装满水  | 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  | 
氧气的制取 固固加热型  | 1,检查装置气密性  | 防止整个装置漏气,不能收集到足够的氧气  | 
2,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 使药品均匀受热  | |
3,铁夹夹在靠试管口的三分之一处  | 便于加热  | |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 防止加热过程中在试管口出现的冷凝水流入试管底部,引起试管不均匀受热而破裂  | |
5,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  | 防止试管不均匀受热而破裂  | |
6,要等到有连续气泡冒出再收集氧气  | 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  | |
7,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要将集气瓶中灌满水再倒置于水槽中  | 防止集气瓶中残留空气,而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  | |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 排尽空气,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 |
9,气体收集满后,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  | 以防造成试管内气体冷却后收缩,水被倒吸入试管,试管不均匀受热而破裂  | |
氧气的制取固液不加热型  | 1,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液封作用  |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导致不能收集足够的气体  | 
2,双氧水反应前必须密封保存  | 防止双氧水变质为水  |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1,使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而不使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  | 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而硫酸钙微溶与水,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从而阻止稀硫酸与大理石继续反应,无法得到所需的二氧化碳  | 
2,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的原因  | 盐酸有挥发性,因此二氧化碳中会含氯化氢气体。所以制取CO2,只能使用稀盐酸。此反应中还会有水蒸气混入二氧化碳中  | |
3,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原因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 |
氢气的制取  | 1,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而不使用铁、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 铁的金属活泼性较小,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度太慢,不利于收集氢气 镁的金属活泼性较大,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氢气,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适中,有利于收集氢气  | 
2,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而不使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原因  | 盐酸有挥发性,会导致收到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净。  | |
过滤(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 如果滤液超出滤纸边缘则会从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流入烧杯中,导致未能完全过滤  | |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 防止液体流到漏斗外 防止液体滴入烧杯中后飞溅到烧杯外,引起滤液减少  | |
蒸发(得到溶液中的溶质)  |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液体  | 使液体均匀受热,不会沸腾后飞溅而出  | 
木炭还原氧化铜  | 反应条件为高温  | 此反应条件比较苛刻,要在高温下两种固体物质才会相互间反应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1,实验前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 防止不纯的CO在加热后爆炸  | 
2,先通CO再加热  | 防止CO与玻璃管中空气混合后爆炸,所以需要用CO将玻璃管中空气排尽  | |
3,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  |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 |
4,尾气先经NaOH溶液吸收后再将点燃  | 防止未完全反应的CO污染大气  | |
氢气还原氧化铜  | 1,实验前检验H2的纯度  | 防止不纯的H2在加热后爆炸  | 
2,先通H2再加热  | 防止H2与试管中空气混合后爆炸,所以需要用H2将玻璃管中空气排尽  | |
3,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  |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 |
通氢气的导管必须伸到试管底部  | 使氢气和氧化铜充分接触  | |
测定空气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1,用红磷或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而不用木炭或者蜡烛  | 白磷燃烧后产物P2O5为固体,而木炭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都有CO2,导致容器内气体减少不明显,无法正确测量氧气的体积  | 
2,用足量的红磷  | 防止红磷不足,不能将容器内所有的氧气消耗,进入容器的水不够容器的五分之一,无法正确测量氧气的体积  | |
3,导管中实验前充满水  | 防止一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能进入容器,无法正确测量氧气的体积  | |
4,水进入容器,并且占整个容器体积的五分之一  | 容器中所有氧气与红磷反应,容器内压强变小,外界压强不变,内外有压强差,因此水被吸入容器内,并占整个容器的五分之一。其中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也不溶于水,因此水只能占整个容器的5分之1。  | |
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 将浓硫酸放入一个多功能瓶中,导管长进短处  |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气体  | 
二氧化碳灭火  | 阶梯下的蜡烛比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  | 1,二氧化碳不助燃,2,本身也不燃烧,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鉴别实验室内试剂  | 不能用嘴尝试剂味道的方法确定试剂种类  | 实验室内试剂有的腐蚀性、有的有毒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在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砂  | 防止铁丝燃烧后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导致集气瓶不均匀受热而破裂  | 
鉴别HCl和H2SO4  | 使用Ba(NO3)2来检验,而不使用硝酸银  | 如使用硝酸银溶液的话 HCl+AgNO3AgCl↓+HNO3 H2SO4+AgNO3Ag2SO4↓+2HNO3(Ag2SO4微溶与水,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误差  | 导致误差的因素  | 原因  |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产生误差  | 未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 大量筒去量少量液体、小量筒分多次量取体积较大的液体,溶液导致误差  | 
量筒未放水平  | 导致液面不水平,读数不准  | |
仰视或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 必须画图、确定误差  | |
托盘天平称量物品  | 物品质量偏小  | 没有左物右码  | 
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 未用玻璃棒来蘸取溶液到试纸上,而是错误的用蒸馏水来湿润试纸  | 蒸馏水湿润试纸后,导致所测的溶液被稀释,导致酸性减弱或碱性减弱,ph值都接近7  | 
2、2020中考专题复习家庭厨房系列化学实验试题
3、强化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中考复习必备!
4、盘点中考中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化学实验
5、中考一轮冲刺 实验探究题专题
6、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实验总结
7、初中化学重点化学方程式和实验动图合集
8、这几个“化学实验”中考肯定会出现,一定要记住 |
9、初中化学 24个经典化学实验用全新视角呈现
10、细数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中考前一定再看一遍!
11、一年一度的实验操作考试来袭,化学实验操作大找茬(图文解说版)
12、实验考试来了,美女老师倾情奉献,手绘版实验操作助你一臂之力
【温馨提示】学习是一种成长,思考是一种智慧,反馈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的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高考地理40个易混易错点必纠![百度云资源]](https://static.kouhao8.com/cunchu/cunchu7/2023-05-18/UpFile/defaultuploadfile/230505ml3/6-1.jpg?x-oss-process=image/format,webp/resize,w_88/crop,w_88,h_88,g_nw)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汇总(附丰收节专题)![百度云资源]](https://static.kouhao8.com/cunchu/cunchu7/2023-05-18/UpFile/defaultuploadfile/230505ml3/5-1.jpg?x-oss-process=image/format,webp/resize,w_88/crop,w_88,h_88,g_nw)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