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于艺术品收藏:一幅数字画拍出6900万美元 | 科学加
发布于 2021-05-13 00:11 ,所属分类:区块连和PHP开发学习资料
一幅数字画作以非同质化代币(NFT)的形式在拍卖中售出6900万美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NFT是纯粹的商业炒作,还是改变世界的创新?
撰文/记者丁林编辑/丁林
▲天价组画中的一张(图片来源:连线)
▲4月中旬,不甘落后的苏富比拍卖场也推出了一组NFT数字画作拍卖,其中一个“代表了数字艺术的最小单位”的作品《像素点》(图中右下角)以1美元起拍,最终以135万美元成交(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在极丰富中产生极稀缺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数字签名。正如大师的落款签字可以用于鉴定名画真伪,数字化签名也能够指示代币的持有者对某件数字财产(甚至实体物品)的拥有权。NFT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数字化作品本身,另一部分则是数字代币,最初由原作者创造,随后可在交易中转手。
说起区块链,我们就会联想到比特币、以太币、狗狗币等加密货币。数字货币和NFT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借助了区块链,以加密的形式记载了货币或物品的所有权、屡次交易时间和对象等信息。
二者的区别在于,加密货币是一类同质化代币(Fungible Token,简称FT)。张三通过“挖矿”获得的比特币,可以和李四的比特币进行等值的交换,也可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而每个NFT对应着特定的物品,因此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也不可分割的。
NFT不可交换的特性,产生了“独一无二”的稀缺性。数字化艺术品固然可以无限复制,但其对应的NFT只有一个。
我们都知道,实体商品是能够产生稀缺性的,比如大师的真迹十分难得,纸质书籍也有固定的印刷量,实体收藏品往往也通过限量发行和真品证书来创造稀缺性和升值。NFT则是将这个过程数字化了。
(图片来源:nyt.com)
互联网能够达到今天的规模,正是由于人们能在网上不费吹灰之力地克隆各种信息。某个用户“分享”至网上的数字化信息,任何人都能够获取一模一样的拷贝。而这些内容的“价值”,似乎又和拷贝的多寡成正比——转发越多的信息,往往越被重视。
NFT正是在这样一个“分享为王”的环境里,创造了独特的稀缺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为什么不在这个世界里创造一种虚拟的“所有权”呢?比特币只是一串代码,当许多人都认为它有价值,它就有了价值。NFT也是一串代码,当许多的人都承认它创产生的“稀缺性”,它也就具备了价值。
▲NFT炒鞋自然早就有人想到了。某品牌售价3000~10000美元的虚拟鞋显示售罄(图片来源:福布斯)
2
NFT只是技术泡沫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火星豪宅”局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3
NFT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火场女孩》表情包。图中的女孩即将大学毕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NFT还会产生一些风险。人们担心盗版人员获取数字化作品的拷贝之后,冒充创作者发布NFT。此外,已经有部分用户发现,自己高价购买的NFT凭空消失了。
这和区块链的储存模式有关。有些简单的数字艺术作品(如表情包),本身就可以“上链”储存在区块链里;但由于区块链的存储容量限制,更多时候NFT会指向区块链外部的一个链接。这个链接所在的服务器发生故障等情况时,用户购买的NFT就会“40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gongzhong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ErWeiMa,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野生虎出没是因为环境好了?对于“完达山一号”东北虎的四点思考 新冠疫苗再“上新”:要打三针的重组蛋白疫苗新在哪里? 万物皆可盲盒?当巴西龟被塞盒售卖,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九部门部署红火蚁阻截防控,只为这场没有硝烟的“物种入侵”战争
下载“科学加”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科学加”视频号上线啦!我们在等你

科学加(scipress)
提供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 北科传媒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