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打卡第78天!

发布于 2021-08-16 13:56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放弃很容易,可坚持到底一定很酷
每天10分钟,教资笔试天天练

快来打卡学习↓



先思考 再看答案




综合素质(科目一)



‍‍‍‍‍‍‍‍‍‍‍‍‍‍‍‍‍‍‍‍‍‍‍‍‍‍‍‍‍‍‍‍‍‍‍‍1、班主任陈老师根据数学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并为三类并分别建立综合成长档案,陈老师的做法()。

A.不恰当,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

B.恰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C.不恰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D.恰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班主任陈老师根据数学成绩把学生分类,没有考虑学生更全面的、实际的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项正确。

2、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新课改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要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题目中老师正是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没有看到学生的潜力,不相信学生。
‍‍‍‍‍‍‍‍‍‍‍‍‍‍‍‍‍‍‍‍‍‍‍‍‍‍‍‍‍3.张老师生气时在学生面前会不自觉地"爆粗",学生很反感。张老师应该( )。
A.依然如故,顺其自然
B.无意为之,不必在意
C.努力改正,尽量避免
D.改变自己,不说脏话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明确强调教师要语言科学规范,张老师上课爆"粗口",违反了此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强调了教师要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因此张老师应改变自己的行为,故选 D。
4.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五夜。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 )。
A.19:00-21:00时
B.21:00-23:00时
C.23:00-(次日)1:00时
D.(次日)1:00-3:00时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一更天是 19:00-21:00,二更天是 21:00-23:00,三更天是 23:00-次日 1:00,四更天是次日 1:00-3:00,五更天是次日 3:00-5:00。
‍‍‍‍‍‍‍‍‍‍‍‍‍‍‍‍‍‍‍‍‍‍‍‍‍‍‍‍‍‍‍5.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康老师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能够创造良好的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热情,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二)



1.( )不属于幼儿智力差异的主要表现。
A.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B.智力的性别差异
C.智力类型差异
D.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幼儿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是幼儿性别差异的表现。

2、下列关于制定幼儿一日生活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

B.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

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容易疲劳,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长,次数越多。

3.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应采用( )方法介入游戏。

A.垂直式

B.平行式

C.交叉式

D.追踪式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垂直介入法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

4、下列不属于幼儿语言教育内容要求的是( )。
A.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B.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说好方言
C.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D.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项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5、下列表述中,与大班幼儿实物概念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

A.理解本质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面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幼儿晚期:功用型;幼儿开始初步掌握某一事物较为本质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



‍‍‍‍‍‍‍‍‍‍‍‍‍‍‍‍‍1、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给出了答案。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 )。
A.比较法
B.悬念法
C.复述法
D.呼应法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置疑问,在总结时解答疑惑。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所教内容。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动机律

D.准备律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

3.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属于(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4、《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更恰当,应选B。

‍‍‍‍‍‍‍‍‍‍‍‍‍‍‍‍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



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知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这样的教育会使弟子感觉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对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不想停止。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3、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4、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5、某学生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 )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
B.10
C.20
D.15

向下滑动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今天的题你答对了吗?

做完题后

别忘记在评论区打卡哦~





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好友

还可领取备考资料

重要知识点汇总,备考干货

☟☟☟

*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