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

发布于 2021-08-18 17:45 ,所属分类:高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作者

于涵,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郑益慧,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授;
程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
任子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摘要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研制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人才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着力点和要求,是制定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是评价试题试卷、考生水平和考试目标达成度的量尺。高考评价体系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关键词

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内容改革;教育评价


正文

  我国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选才意志,满足了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发挥了对基础教育的反拨和促进作用。40多年来,高考一直坚持不断改革,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成为新时期高考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1

构建高考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解决教育评价导向之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在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唯升学”的现象依然严重,考试成绩几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分排名成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的标准,由此催生应试教育怪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操练,忽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劳动审美、健康体魄,在校内课业负担已经很重的情况下,学生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校内校外过度教育,学生学业负担严重超载。高考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的价值取向以及考什么、怎么考决定了教育的指向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是解决教育评价导向的“阿喀琉斯之踵”。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责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1]。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当中,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和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评价的导向,也关系到教育根本目标、根本任务的实现。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对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考进行全方位改革,通过依托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和技术,科学设计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之急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2]。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它的完善关系到《实施意见》的落实程度,关系到我国人才选拔的质量,关系到我国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实现。恢复高考制度40多年来,高考选拔了1亿以上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3],在评价其功绩的同时,理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立足于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现实要求,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贡献关键一环。


2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

  新时代的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科学评价人才为主要使命,积极引导和促进教与学,与之共同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才目标,并助力学生学业减负增效及教育教学提质达标[4]。基于高考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和任务要求,高考评价体系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出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以《实施意见》为政策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考查依据,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的成果,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整体架构,涵盖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4]。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是进行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2.1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推进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内容改革又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和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将发挥改革推进器的作用,推动高考内容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向纵深发展。


2.1.1 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5],因此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为高考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确定为高考的根本任务,就是强调高考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强调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其选拔功能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考不仅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更是为我国的发展和建设选拔后备力量。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其作用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因此,高考内容改革要始终坚持高考评价体系的方向,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贯穿于高考命题的全过程,更加自觉地用高考评价体系解决高考命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1.2 廓清高考内容改革的着力点
  《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任务: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高考评价体系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就是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在选人和育人的根本任务上。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既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必要的基础,在高考考查内容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1.3 确定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
  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明确方向、确定内容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是保证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同样是基于高校选拔需求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其中:基础性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创新性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2.2 高考评价体系是制定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
  命题标准明确了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遵循命题标准、依据命题标准命制试题,是命题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要求,是确保教、学、考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高考评价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体现各类高校人才选拔的共性需求,衔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制定各学科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


2.2.1 高考评价体系之“四层”是确定学科考查内容的依据
  学科命题标准首先要回答各学科“考什么”的问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考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考查内容框架,创造性地与育人的新要求融合起来。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四层”考查内容,各学科在制定命题标准时,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在解决学科问题中的外在表现为依据,提出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3个通过考试能够观察到的关键能力。例如数学科,与“知识获取能力群”对应的是“运算求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群”对应的是“数学建模能力”,与“思维认知能力群”对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物理科,与“知识获取能力群”对应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认知能力群”对应的是“推理论证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群”对应的是“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2.2.2 高考评价体系之“四翼”是确定学科考查要求的依据
  学科命题标准其次要回答各学科“怎么考”的问题。结合《实施意见》提出的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任务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4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评价,将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落地落实。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四翼”考查要求,各学科提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分别对应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例如,语文科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通过增强情境与设问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再如,历史科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学生能够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能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能够对已有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2.2.3 高考评价体系是确立多维命题模型的依据
  高考评价体系在借鉴国外素养测评的基础上,结合高考命题实践,提出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为一体的多维命题模型,将考查情境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各科根据学科特点,再将考查情境具体化,例如:英语科的考查情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3类;化学科将考查情境分为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学术探索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和化学史料情境。各学科评价体系中对情境的设置,为高考命题加强情境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2.3 高考评价体系是评价考试的量尺
  对考试本身的评价是改进命题、提高试题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考评价体系为评价考试提供了准绳和量尺。


2.3.1 评价试题试卷
  作为评价目标实现的载体和评价测量的具体工具,试题最直观、最真切地体现了考试的要求。考后对测量工具的监测和评价是改进考试评价、提升考试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对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以往对试题试卷质量的评价集中在对试卷信度、对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量化评价,缺乏对试题试卷进行全面的质性评价,高考评价体系为评价试题试卷提供了评价标准。通过以高考评价体系作为评价量尺,可以检测试题是否全面涵盖了考试目标,检测考试目标实现的程度,检测考试要求达成的幅度。


2.3.2 评价考生水平
  高考评价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通过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现特长,为拥有不同能力性向和发展水平的学生创造发展机遇。高考评价体系从评价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始,逐步提高层次,评价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学科素养的达成幅度、核心价值的构建高度,评价学生与高等学校对新生要求的适切程度,同时通过揭示学生在应答过程中展现的知识应用、思维方式、学科素养,实现由考试向评价的转变。


2.3.3 评价考试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建立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之一是改进并提升考试质量,促进考试改革发展。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改革实践发挥指导、规范、校准和调控作用。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基本依据,不断检视新问题,调整改革措施,校准改革方向,使改革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我国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应建立科学化的监测机制和方法,有效提升考试的专业化程度和教育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考试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主动调控,促进未来政策调整的专业化;通过开展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评价,逐步实现高质量的评价,提高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3

结束语


  高考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从宏观层面加强对高考内容改革的指导和监控,而且可以在优化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的微观层面规范考试改革,确保改革达到预定目标。在宏观层面贯彻综合全面、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考试评价形式;在微观层面丰富考试题型、优化试卷结构、改革评分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试题形式评价学生。
  高考评价体系将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和指导命题实践提供长效机制,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高校招生综合评价机制奠定坚实基础。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高考评价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探索其指导改革的规律,强化其指导具体学科的命题实践;同时,高考评价体系倡导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理念将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高考学科评价体系解读

相关链接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英语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文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 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从根本上解决 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


以下为全文:共计11104字


目录

一、总纲

(一)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二)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二、一核——高考核心功能

(一)立德树人

(二)服务选才

(三)引导教学

三、四层——高考考查内容

(一)核心价值

(二)学科素养

(三)关键能力

(四)必备知识

四、四翼——高考考查要求

(一)基础性

(二)综合性

(三)应用性

(四)创新性

后记





一、总纲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明确指出要依据高考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这位科学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的、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的、用于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

(一)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以及协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它依托现代测评理论和技术,科学设定核心功能,精心设计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高考评价体系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它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有机联通,是实现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创新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手段、深化命题实践改革,全面、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创造条件。

第三,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公平的强力助推器。它奠定了坚实的命题理论基础,构建了科学严谨的学科命题指南,为确保高考的考试质量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与体系支撑,有利于发挥考试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同时,高考评价体系提供了大量科学评价数据,还能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四,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持续深化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形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持续指导命题实践的长效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高考评价在科学区分学生综合素质及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功能,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高校招生综合评价机制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考评价体系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理念,可以积极促进素质教育正向导向作用的发挥,为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突出方向性。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考改革要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第二,坚持科学性。高考评价体系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发,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体现各类高校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科学把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和人才选拔的规律,有效提升高考选才的效度。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过程严谨规范,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政策文件、基础理论、国际文献比较、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确保体系内容的科学性。

第三,反映时代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加速迈向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都对我国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改革事关教育现代化发展全局,要通过构建理念先进、面向未来的高考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助力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规划目标。

第四,体现民族性。我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教育和考试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德为先、注重公平、尊重知识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选拔观念。高考评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契合我国注重教育、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突出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思想和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有助于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五,突显公共性。高考是大规模高利害考试,又因社会环境和考试文化等因素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面对多元化的现实期待和利益诉求,高考评价体系的设计坚持统筹兼顾,既要实现改革任务要求,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平性诉求,确保选拔的科学性,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而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储备战略和现代化建设。作为人才选拔培养的核心环节,高考尤其注重与基础教育教学关系的处理。高考评价体系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衔接契合,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对素质教育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体两面的综合体系。首先,它是评价考生素质的理论体系。以四层为考查内容,评价考生素质内涵;以四翼为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质达成度。其构建始于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素质教育要求在高考中的理论呈现。其次,它是指导和评价高考命题的实践体系。通过四层规定命题内容、四翼保障命题水平,高考评价体系将有力促进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质量的提升。

高考评价体系是对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将持续推进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深化。它将在今后的高考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完善,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二、一核——高考核心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向往,都对高考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选拔和评价的功能,而且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形成人才选拔、考试评价、教育引导和教学反拨的一体化新格局。

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全方位、系统化地阐释为什么考的问题。一核既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高度概括,又是使高考内容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巩固和提升高考为国选才育人水平的前提和根本保障。

(一)立德树人

高考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教学体系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全面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

(二)服务选才

高考必须坚持服务选才。立足于服务国家、服务高校选才这一基本点,高考要为国家和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因此,高考要紧密围绕科学选才、提供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人才的方法,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要保证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适宜的考试区分度,促进人才合理分流、配置,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三)引导教学

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高考结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将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对地方教育发展的成效评价和资源投入。因此,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动能和深厚的社会根基。

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核心功能,有利于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通过考试改革,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着力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提升教育评价水平并发挥正向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协调推进,在实现高校人才选拔目标的同时,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共同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培养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发展需求、高校选才要求为方向,实现正确引导;充分考虑国家课程标准内容、教学实际情况,实现科学引导;重点教考关系,灵活调整引导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引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决定着高考的前行方向和价值取向。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个基本手段。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构成整体的功能机制,体现了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三、四层——高考考查内容

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四层紧密关联,构成有机整体,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到系统的体现。


(一)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核心价值旨在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核心价值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中居于首要位置,引导其他三项考查内容。

核心价值主要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正确政治立场、态度和基本观念,包含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掌握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要求,属于科学思想方法的范畴。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精神情怀,包含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和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培养形成,既是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

学科素养融会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养内涵,基于理论逻辑分析与实证调研结果,构建出适合在考试评价中表达和测量的指标体系。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

学习掌握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有效输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的信息的综合品质。从人类学习的认知机制来看,学习掌握是认知加工和行动输出的前提和基础。在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个体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信息并将其纳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中,能够根据已接收的新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需求建立各种知识组合。学习掌握包含3个二级指标: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

实践探索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以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实践探索包括认知操作和行动操作两个方面,是个体改造世界的核心品质。实践探索是信息输入和认知加工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完成认知学习和实践的关键环节。实践探索包含3个二级指标: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

思维方法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内在认知品质。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品质、方式和能力的综合,是个体高质量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的基础。思维方法是认知加工的关键构件,是个体在信息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认知品质,也是未来社会人才所需要的终身素养。思维方法包含3个二级指标: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三)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学科素养导向,承接学科素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之际,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第一方面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第二方面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第三方面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根据高考的特征,高考评价体系将这三个方面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作为主要考查内容,以区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引导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知识获取能力群

知识获取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客观描述世界、科学解释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认识世界、学会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

经过素质教育的培养,知识获取能力强的学习者应当能够阅读和理解学科的各种主要文本、基本符号,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准确概括和描述学科所涉及基本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含的规律或原理;能够对学科基本知识进行机构化理解,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2.实践操作能力群

实践操作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以致用的学科认知操作和行动操作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经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习者应当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能够根据行为目标和面临的客观条件,设计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能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论证;能够根据方案的实际结果不断修正和改进方案;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3.思维认知能力群

思维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是激发个体好奇心、想象力、塑造创新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

经过素质教育的培养,思维认知能力强的学习者应当能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看法;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能够通过敏锐的洞察能力,发展复杂、新颖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且能够科学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以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

(四)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是应对情境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一样,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的原则,对于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而言,在知识领域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对知识组织方式的要求是:掌握并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机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其中整体知识框架与基本事实以陈述性知识形态掌握并形成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语言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

四、四翼——高考考查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考查要求立足于素质教育应达成的内容表现与形式表现,是在高考中对素质教育进行评价的基本维度。它既回答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中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也回答了在高考这一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四翼考查要求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在人才选拔中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对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达标水平、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水平以及高中素质教育发展水平在高考评价中做出来解读。因此,四翼既是落实高考服务选才功能的着力点,又是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抓手。

在高考命题的实施过程中,四翼是联结四层高考考查内容与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学生四层的有效考查,也通过四翼实现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因此,四翼既是落实高考服务选才功能的着力点,又是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抓手。

在高考命题的实施过程中,四翼是联结四层高考考查内容与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学生四层的有效考查,也通过四翼实现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因此,四翼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基本维度,也是评价高考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

(一)基础性

素质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主要体现在前一阶段学习成果是后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扎实牢靠的学习成果是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坚实基础。对于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来说,应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基础扎实的学习者能够在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主干内容,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具备进入高等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的基本型、通用性已经情境的典型性。它要求以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掌握的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式进行测量与评价。

(二)综合性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习者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合理地组织、调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的复杂问题情境,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融会贯通。具体而言,对同一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横向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网络;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纵向融会贯通,了解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是紧密相连、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综合性不仅针对学科内容,还包括情境的复杂性。从学科内容选择的角度看,综合性要求以多项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复杂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反映学科知识、能力内部的整合及其综合运用,体现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纵向整合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三)应用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素质教育培养出的合格人才应该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探索并解决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应用性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善于观察各种现象,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高度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与问题,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性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四)创新性

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也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方向。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他们具备敏锐发现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具备推测、设想并周密证明的能力,具备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对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

后记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教育部考试中心(原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教育部领导下承担高考命题工作,始终将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作为命题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来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内容改革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构建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随之启动。

为使高考内容改革研究更能体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保证改革的理论成果更加科学系统,实践指导作用更为持久长效,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教育部高考内容改革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提出构建高考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想,并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将全国划分为五大片区,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了广泛的实证调查研究。同时,对国家政策文件、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基础理论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和分析研究,最终形成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研究成果——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次出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内容的精炼呈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编写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和广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教学学者、高考学科测评专家、课程标准研发人员、中学教师及各界相关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帮助。在此,谨对上述参与和支持本书研究出版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的错谬之处提出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8


一文读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哪些重要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看↓↓↓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0余位专家,深入总结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成功做法,充分借鉴国外考试的先进经验,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历经3年时间,研制完成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成果的凝练和结晶。


高考评价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考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当中逐步体现,为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体系,将根据党和国家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特点,在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为你解读
一起来看↓↓↓

请介绍一下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保证改革的理论成果更加科学系统、指导实践作用更为持久长效,按照教育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工作部署,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请介绍一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指导各学科的考试内容改革?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将高中课程改革新理念和高校人才选拔新要求持续融入高考命题,推动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要求落地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已通过《中国考试》杂志2019年第12期专刊发表,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高考评价体系在各学科中的应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大纲吗?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2021中考真题,请点击下面文字,直接浏览。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A)卷


河南省


河北省


福建省


山西省


陕西省


台湾省


安徽省


江西省


广东省


海南省


云南省


青海省


新疆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黑龙江省绥化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内蒙古包头市


甘肃省武威市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省衡阳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省宜昌市


山东省泰安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广州市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南通市


江苏省苏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


江苏省连云港市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宁波市


浙江省温州市


浙江省台州市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丽水市


浙江省绍兴市


浙江省嘉兴市


浙江省湖州市


相关榜单分析和研究报告


榜单分析:2021年7月份京东、当当网初中同步细分市场TOP10 & TOP20分析

2021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扩增15.70%,实体书店销售增长逾8成

榜单分析:2021年上半年(1-6月)京东、当当初中同步细分市场TOP10 & TOP20分析


2021年5月份TOP10 & TOP20榜单分析


2021年4月份TOP10 & TOP20榜单分析


2021年Q1第一季度(1-3月)TOP10 & TOP20榜单分析


2021年2月份TOP10 & TOP20榜单分析


2021年1月份TOP10 & TOP20榜单分析

京东2020年TOP100研究报告


京东2020年TOP10 & TOP20研究报告


京东2018-2020三年TOP10分析报告


艾瑞:2020年中国图书市场报告

2020年1-11月数据分析来啦! 离年度数据不远了


京东、当当2020年11月中小学教辅畅销榜分析


88%:京东、当当网2020年10月初中畅销榜单分析


2020年9月榜单!!!


2020年8月榜单!!!


2020年1-7月北京曲一线初中产品京东、当当数据分析


京东2020年4月份榜单,教辅也有爆品!


曲一线初中同步产品京东2020.3月榜单


2019年中国图书市场研究报告


曲一线2022版5·3初中同步、初中试卷系列图书(上册)创作研讨会召开


李东总经理在2022版5·3初中同步、初中试卷系列图书(上册)创作研讨会上的致辞


曲一线2022版5·3初中同步、初中试卷(下册)创作研讨会胜利召开


李东总编在2022版5·3初中同步、初中试卷(下册)创作研讨会上的致辞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