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朝阳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

发布于 2021-09-01 13:53 ,所属分类:北京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大全

【文档格式】可编辑WORD文档(.doc)

【批量下载】2015北京中考 2016北京中考 2017北京中考 2018北京中考 2019北京中考 2020北京中考 2021北京中考

【文档介绍】本页面为2016年北京朝阳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的完整内容预览,大家可以通过本页面前往学霸网百度网盘资源页面,打包转存或下载北京2015-2021年相关学科中考真题WORD电子档内容。试卷第一页预览如下:

 

 

2016北京朝阳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1分,满20分)

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 B达尔 

C拉瓦 D牛顿

【解答C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五氧化二 B.大理 C.加碘食 D.食醋

【解答A

3.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

AFe BZn CNa DCa

【解答A

4.下列金属中,不能CuSO4溶液中置换Cu的是(  )

AZn BAl CAg DFe

【解答C

5.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

A.导电 B.延展 C.导热 D.抗腐蚀性

【解答B

6.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禁止燃放鞭的是(  )

A B C D

【解答B

7.一些物质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柠檬汁23 B.橘子汁34 C.西瓜汁56 D.牙膏89

【解答D

82016年世界杯环境日,我国提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 B.自带布带购物

C.废酸液直接排入下水 D.减小使用一次性餐具

【解答C

9.下列符号中,表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B2Cl2C2Cl D2Cl

【解答C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 B加热液 

C点燃酒精 DNaOH固体

【解答A

11.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28 D.相对原子质量58.69g

【解答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解答C

13.下列关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11

【解答B

14.海水提镁的反应之一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

A.化和反 B.复分解反 C.置换反 D.分解反应

【解答B

15.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B

1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CO2中少量CO

点燃

B

CuSO4溶液中的少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解答D

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2O2等均匀混合

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N2O2的体积比约51

【解答B

1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25

B.乙的饱和溶液t2降温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t2降温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答C

19.某处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Si的化合价+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解答D

20.下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AA BB CC DD

【解答A

二、解答题(1小题,满2分)

21.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

1)如图是首都博物馆展出3件文物,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C (填序号)

 

2)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铁比金活泼 

【解答】解:

1

A.金饼的主要成分是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B大刘记玉印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C、青铜属于合金,是金属材料,故正确;

2)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铁比金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铁更易与其它物质反应,所以更易被腐蚀.

答案:

1AC

2)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铁比金活泼.

选做题:请2223题任选一题作答

22洗衣凝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PVA塑料属于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

2)醋酸CH3COOH)是合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0%,其计算式为 100% 

【解答】解:1)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PV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0%,其计算式为100%

故答案为:1)有机合成材料;2100%

232016北京)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类似人工模拟酶的催化性能.

1)四氧化三铁属于 无机物 无机有机

2)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解答】解: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中不含有碳元素,故不是有机物,属于无机物;

2)由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纳米四氧化三铁是催化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无机物;22H2O22H2O+O2

2016北京)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2426题.

241分)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解答】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2H2O2H2+O2

251分)市自热米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解答】解: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610%CaCl2溶液可用作路面保湿剂,欲配100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质量是 90 kg

【解答】解:欲配100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氯化钙的质量100kg×10%=10kg,则需要水的质量100kg10kg=90kg

故答案为90

2016北京)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请回2728题.

272分)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282分)我国对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1)在上述过程中,氨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学变

2)与燃煤发电相比,海洋温差发电的有点是 环保,不排放二氧化碳 (写出一定即可)

【解答】解:1)在上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氨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与燃煤发电相比,海洋温差发电的优点是环保,不排放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2)环保,不排放二氧化碳.

2016北京)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请回2930题.

293分)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面粉、白糖; 

2)下列量杯中,最适合量80mL牛奶的是 B (填序号)

3)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1)鸡蛋、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橄榄油中富含油脂;面粉、白糖中富含糖类,故填:面粉、白糖;

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80mL液体10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误差最小.

故正确量80mL牛奶,需选用的量筒最适合的100mL量筒.

故选B

3)蛋糕散发阵阵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蛋糕香味.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03分)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小于 )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活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

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

A、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可观察到蜡烛熄灭;故正确;

B、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变化不大,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答案:

1)小于;

2)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AB

3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渊琳、孙小凡等,原文有删改)

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1:方便面含盐超标

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食盐3g

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25,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20g

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膜

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0.04mg的安全摄入量.

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32

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油脂BHT的添加量不超0.2g,因此,就算每天5包方便面,摄入BHT也不会超标.

5:面饼不会变质

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哈喇.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如图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氢(元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

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图和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 6 g

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 ABC (填序号,下同)

A.将面饼研    B.用乙醚浸    C.加热

3)判断传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假的,因为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 

4)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 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长度 

5)下列关于方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不能添加食品添加             B.食用时,调料包应酌量添加

C.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          D.食用时,尽量搭配蔬菜.

 

【解答】解: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6g

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方法为: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20g

3)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

4)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长度;

5A.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不是杜绝食用,A错误;

B.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身体因素对调料包的用量进行调节,避免出现方便面高盐这样的现象造成身体负担,食用方便面时,调料包不应添加,B错误;

C.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期,C正确;

D.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方便面调料中有蔬菜,食用时,不一定要搭配蔬菜,D错误;

故答案为:162ABC3)假的,因为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4)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长度;5C

 

32.烟道气中含有大CO2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醛等产品.

1)尿[CONH22]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氮 肥.

2)生产甲醇CH3OH

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CO2溶解与甲醇,得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CO2 

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解答】解:

1)尿[CONH22]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

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CO2溶解与甲醇,得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CO2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答案:

1)氮;

2CO2CO2+3H2CH3OH+H2O

33.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ZnS转化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S+ O2 Zn+SO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国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硫酸与锌焙砂充分接触,提高反应转化率 

3)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锌ZnFe2O4,其Fe+3价),底吹炉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3ZnFe2O4+C2Fe3O4+3ZnO+CO

ZnFe2O4+CO2FeO+ZnO+CO2

ZnO+COZn(蒸汽+CO2

①﹣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CFeZn 

4)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 电解槽、底吹炉 

【解答】解:1)焙烧炉中ZnS转化ZnO,则反应需要有氧气参加,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O23ZnS+3O23Zn+3SO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国需不断搅拌,可以使硫酸与锌焙砂充分接触,提高反应转化率,故填:硫酸与锌焙砂充分接触,提高反应转化率.

3)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锌ZnFe2O4,其Fe+3价),底吹炉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3ZnFe2O4+C2Fe3O4+3ZnO+CO,该反应中,铁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ZnFe2O4+CO2FeO+ZnO+CO2,该反应中铁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ZnO+COZn(蒸汽+CO2,该反应中锌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故反①﹣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CFeZn,故填CFeZn

4)根据反应过程可以看出,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电解槽、底吹炉,故填:电解槽、底吹炉.

34.走化学化学的布局如图:

 

1)认10中,俗称熟石灰的是 CaOH2 ,属于氧化物的有 COCO2Fe2O3 

CO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盐酸5户相邻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CO 

2)认村中的,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Fe2O3,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CO2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

【解答】解:

1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俗称是熟石灰;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COCO2Fe2O3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

Fe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CO不与盐酸反应;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C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CO2可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CO2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是CO2CaOH2Na2CO3H2SO4

答案:

1CaOH2COCO2Fe2O3

Fe2O3+3CO2Fe+3CO2

CO

2CO2CaOH2Na2CO3H2SO4

3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为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实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解答】解: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O2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O2CO2

36.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溶解 、过滤、 蒸发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③①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茶叶杯中的纱网 

 

【解答】解: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为溶蒸发.

故答案为:溶解;蒸发.

2)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③→,然后撑开中间,使其中一边3层,一1层,

所以正确的顺序③①

故答案为③①

3)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

故答案为:茶叶杯中的纱网.

 

37.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解答】解: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答案:

1)盐酸溶液或无色的酸性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38.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设计实的目的是 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解答】解:1)实是高锰酸钾溶解在等体积的水、汽油中,现象分别是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固体几乎不溶解,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实分别是高锰酸钾、碘溶解在等体积的汽油里,现象分别是固体几乎不溶解,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故答案为:1)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9.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

实验装置

1

2

 

.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打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K

.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打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K

1)连接仪器后,关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步中,关K后的现象是 内液面逐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 

3)实2中,仅对比步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燃烧需要氧气 

【解答】解:

1)连接仪器后,关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步中,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K,由于瓶内压强变大,瓶内液面逐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

3.打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K

白磷燃烧,仅对比步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好;

2Zn+2HCl=ZnCl2+H2;内液面逐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

3)燃烧需要氧气.

40.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5个实验,并持续观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2mL浓硫酸再通入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4mLNa2SO3溶液再充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2mL蒸馏水再通入4mLCO2

镁条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12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1的目的是 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3)实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CO2 氧气、氮气 

4)得镁条变黑一定CO2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25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水、二氧化碳、氧气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N2无关,其理由是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解答】解:1)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O2CO2、水蒸气有关,故要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O2CO2、水蒸气有关,先充满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2mL浓硫酸,除去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1的目的是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检验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实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CO2、氧气、氮气.

4)证镁条变黑一定CO2,依据的两个实验25,加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说明氧气、水蒸气不是镁条变黑的条件;先加2mL蒸馏水再通入4mLCO2,镁条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说明镁条变黑一定CO2有关.

5)由上述分析,结合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O2发生化合反应,先加4mLNa2SO3溶液再充CO2,能除去氧气,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说明镁条只与与二氧化碳、水接触不会变黑;先加2mL蒸馏水再通入4mLCO2,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水、二氧化碳、氧气.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N2无关,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若产生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盐.

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2)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3)氧气、氮气;4255)水、二氧化碳、氧气;6)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7)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1.为测21.2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500mL溶液,分别取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

 

加入的试剂

测得数据

1

BaCl2溶液

BaCO31.97g

2

足量稀硫酸

CO20.44g

请任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解答】解:设碳酸钠的质量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 1.97g

 

x=1.06g

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0%

答: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0%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