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 |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打卡第80天!

发布于 2021-09-02 10:57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教资笔试报名倒计时第2天

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教资预备役

课小观为小可爱们准备了


教资笔试科目二打卡

中小幼全学段题目每日练习


赶紧叫上小伙伴们一起做题

看看你能对几个



幼儿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张雪门 D弗洛伊德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文末


小学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

答案解析见文末


中学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高分低能充分说明了( )。

A知识与能力无关

B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C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分

D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答案

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文末


#1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教育发展的初创阶段。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而且创制了一整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称为“恩物”。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很大贡献,而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A项。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提倡“爱的教育”。C项,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理论,主张采用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D项,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故本题答案为B。


#2 答案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从而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择C。


考点延伸:A选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B选项,皮亚杰通过对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D选项,“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其认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3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却不一定必然同步。大量事实说明,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与能力的发展成正比。因为,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所以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其典型体现就是“高分低能”。故本题答案为B。


小伙伴们做完题目后别忘了在评论区内打卡晒自己的战绩哦~~也欢迎小伙伴们给课小观提出更多意见,课小观陪大家一起进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