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建校70周年回忆录(二)

发布于 2021-09-13 10:22 ,所属分类:高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幸运的福高78级闽侯生


1978年夏,福州高级中学在闽侯县78级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了20多名高一新生。78年福州市进行了第一届中考改革,福高最早从全市统一中考的初中毕业生中专门面向闽候县中考生录取了最优最多的一批新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登上美丽的烟台山,跨入福高古朴而美丽的校园,也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感谢伟大的变革时代,感恩母校福高的师长。

1978年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而那一年福州市第一次实行全市统一中考,福州地区的中专中技、高中录取共用一张试卷一起统考。我从闽侯县大湖乡偏僻的乡村初中应届毕业,有趣的是我和我大不了多少的理化代课老师一起同室参加中考,中考揭榜,本人高中全乡榜首,分数远超中专线,但市里统一规定中专线以上必须去上省重点高中今后参加高考上大学,而我那位代课老师却只考上了中专线被福州商校录取。分数公布后,乡学区领导通知我去填报志愿,明确要求必须报重点高中而不能读中专,同时指出,若福州城里有亲戚寄宿,就可报福州城里的省重点高中学校,当时福州就只有福州一中、福建师范大学附中、福州高级中学、福州三中四所省重点高中。可惜我当时福州市区没有任何亲戚可以寄宿。在村里高中榜首轰动了全乡,左邻右舍乡亲们都为我高兴,但道贺的同时,不免叹息一句,考太好了分数太高了,不然直接上中专多好,一下子就能跳出“农门”了。是的,对于一个乡村的孩子来讲,在那年代考上中专已是梦寐以求的事了,因为当时中专读书两年毕业,就是乡下人尊崇的国家干部了,收入和身份都会令人羡慕不已。整个暑假期间,高兴之余心里还是一直没底,不知道会被哪个高中学校录取,有时甚至幻想能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8月下旬,陆陆续续听到初中同学们收到中专学校、县一中和乡中学的录取消息。家人开始着急了,但急也没招,因为那个年代乡村信息极不畅通根本无处打听。开学前一天,总算盼来了犹如久旱甘露一般的福州高级中学录取通知书,收到录取通知的我激动的一夜难眠,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乡村小路步行2个多小时赶上开往福州城里的班车,辗转找到福州仓山烟台山麓的福高,顺利报名入学。

80年代正是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大好时光,入学后,大家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涯,目标很明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必须考上大学!尤其是我们农村娃,毫无退路,考不上大学就是回偏僻的乡村去刨土修理地球。为了给我们这些高分中考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福高给我们班级配备了“豪华版”的老师阵容,让人无比羡慕:班主任物理老师陈仁欣、数学老师魏长庚和陈杨诚、化学老师杨松、语文老师李行健……一个个都是福州市教育系统鼎鼎有名的名师。刚入学分在高一(1)班,现同学聚会俗称“老1班”。

老1班学霸云集,数理化高手比比皆是,但也有短板,因为当时都崇拜“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班级有不少同学英语基础比较差,我算是最差的一个,因为初中村里中学没开英语课。因此到了福高,上英语课时我这个超级差生成为重点帮扶对象,课间提问时,温文尔雅的英文女教师黄纪瑜老师上课总是要让几个同学回答提问,这时英语水平差的同学总是战战兢兢,英语好的同学就等着看热闹,我的回答结果往往是答非所问中英混杂状态百出,把严肃高雅的英语课画风带偏,引得大家笑声不断。为补上英语短板,我狠下心起早贪黑恶补,寄宿生宿舍有规定晚上必须定时熄灯,晚上熄灯后福高校园常见有几个同学借助传达室或体操室外微弱的路灯光线,在那里叽里咕噜学习背英语单词,我就是其中最多见的一位,偶尔老师们碰见了常安慰关心叮嘱我:“别着凉了,注意身体!”,真是倍感温馨幸福。经过不到一年的起早摸黑的勤学苦练,我和几个闽侯同学都基本补上了英语短板,英语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中艰辛困苦,可想而知。当时福高给我们这些农村新生安排了大集体宿舍集中住宿,生活上虽然艰苦,但同学们处处体现出团结友爱,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生活条件好一点的走读生同学(中午在校吃饭)有时还从家里带来一块两块鱼、肉或几块饼与我分享,当年那些普通食材却是我们山区穷学生难得品尝的佳肴,至今仍然时不时回味,真香真美真难忘。闽江大桥头边的小食店和学校小路边的小卖部,我只能是匆匆而过不敢停留,对那些即使很廉价的食品也视而不见充满遗憾,因为当时我们农村娃囊中羞涩根本无力消费。记得我们寄宿男生全部住在原鹤龄楼里,20多人住一个大房间。当年学校为减轻我们这些农村寄宿生的负担想了尽办法:免收寄宿费,把校办工厂贮木场工厂加工木材的下脚料免费提供给食堂烧火,节约的钱补贴大家的伙食,同时还为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按城市居民标准申请了粮油票补助,处处体现福高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闽侯生全部都是二年制四个快班的学生,提前毕业参加80年高考,这批20多名幸运的闽侯生也发挥出色,全部都以优异的成绩幸运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院校,在天南海北的大学校园里依然保持本色不懈努力,勤奋苦读,一个个也都学有所成顺利毕业有幸被国家包分配到各行各业,在不同的领域建功立业。大家都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犹记得我们在1980年高考揭榜后准备填报高考志愿,同学们都去请教学校领导和老师,我们班主任陈仁欣老师霸气地对我们这些闽侯生说:“农村娃去读军校,当兵去,吃得饱穿得暖还不用自己花钱”。就凭他一句话,我和很多个闽侯同学都报考了不同的军校,被第一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后勤学院,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等军校分别录取。我从解放军后勤学院毕业进入部队的大熔炉,后来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的上校团长,退伍后到广东省一个地级市当了发改委的领导。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毕业40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我生长在闽侯县大湖乡一偏僻农村,远离省城福州,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乡村民办教师,短短两年时间,到福州入福高就读并考上大学,这是我和我的家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大好事。我深深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的好时代,同时也一直对福高的悉心栽培心存感恩,那些年福高校领导和老师们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我数十年人生成长历程中最珍贵的财富,志当存高远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本人刘用凯,闽侯县大湖乡人,1978年入福高读高中,1980年毕业考上军校,入伍26年,技术7级正团上校,后转业到广东地方政府工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