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试题,每日一练(脑疝)

发布于 2021-11-02 20:15 ,所属分类:试题库考试资料大全


每日一练



备注:答案及解析做完再看奥


1.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

A.额叶内侧

B.颞叶沟回

C.顶下小叶

D.枕叶

E.小脑扁桃体


2.出现颞叶钩回疝时,有定位意义的瞳孔变化是

A.患侧瞳孔逐渐扩大

B.患侧瞳孔逐渐缩小

C.双侧瞳孔散大

D.双侧瞳孔缩小

E.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3.左侧小脑幕切迹疝最确切的解释是

A.左侧基底节受压左移

B.脑干受压左移

C.左侧颞叶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挤至幕下

D.左侧小脑幕的移位

E.左侧小脑幕挤压脑干


4.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E.血压、脉搏、呼吸改变


5.小脑幕裂孔疝致一侧瞳孔散大的原因是

A.动眼神经核受压

B.动眼神经受压

C.疝侧中脑受压

D.疝侧桥脑受压

E.疝侧延髓受压


答案及解析

1.【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小脑幕裂孔疝又称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常由幕上病变引起,是病灶侧的颞叶钩回部分的脑组织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内,挤压中脑脑池,从而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与枕骨大孔疝同属常见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2.【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选A。动眼神经走形于大脑后动脉下方,由于大脑后动脉向下牵拉,司眼内肌调节的副交感纤维居于动眼神经根的背侧,受到牵拉的刺激后使同侧瞳孔缩小。小脑幕切迹疝时,最初可有时间短暂的患侧瞳孔缩小,因历时短,常难以发现,继后瞳孔常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消失,说明动眼神经背侧部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已受损。晚期则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双侧疝牵拉双侧动眼神经或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时,引起双侧瞳孔同时或相继扩大。

3.【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重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颞叶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疝出到幕下,压迫损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阻塞环池和中脑导水管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主要有:①颅内压增高症状。②生命体征明显改变。③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④早期患侧瞳孔短时间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孔亦逐渐散大。对侧肢体出现锥体束征或偏瘫,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分类: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硬脑膜间隙和孔道,可将脑疝分为以下常见的三类。(1)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为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2)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挑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3)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4.【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1)头痛剧烈,呕吐频繁;(2)进行性意识障碍;(3)病变侧瞳孔先暂时缩小,继之进行性增大(运眼神经麻痹);(4)病变对侧面,舌及肢体瘫痪(锥体束受压);(5)晚期病人深昏迷,双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去皮质强直发作,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并导致继发性枕骨大孔疝;
(6)呼吸先于心跳停止。
枕骨大孔疝:(1)早期颈后局部压痛,颈硬,强迫头位(颈1~2神经根受压);(2)多无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瞳孔也很少变化但呼吸障碍明显,甚至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呼吸骤停,这是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主要区别;(3)枕骨大孔疝常在颅内压骤然增高的基础上发生,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强力挣扎,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等诱因时产生;(4)呼吸先于心跳停止。

5.【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小脑幕裂孔疝:是病灶侧的颞叶沟回部分的脑组织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内形成。因被挤入的脑组织是颞叶海马钩回,所以,也称颞叶(海马)钩回疝。由于天幕上的脑组织被挤压到天幕裂孔以下,使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病灶侧瞳孔先缩小,继而逐渐散大,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中枢性偏瘫。


对话框回复:题库
获取全套题库
错1题及以上记得点赞
全部做对右下角“在看”哦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