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全年课(赵伯奇/房芳等)

三年级语文全年精品课:古诗文+阅读写作系统提升方案


三年级语文全年精品课:古诗文+阅读写作系统提升方案

1. 课程核心价值与体系架构

诸葛大语文三年级全年课程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框架,将古诗文精讲、经典阅读、创意写作有机融合。课程按季节划分为暑假、秋季、寒假、春季四大模块,包含62节高清录播课,形成完整的学年学习闭环。

每季课程设置明确主题:暑假聚焦盛唐边塞诗人群体,秋季系统学习李杜诗篇,寒假深入成语典故与民间文学,春季则拓展至韩柳散文与中外童话体系。这种编排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实现文化素养的阶梯式提升。

2. 古诗文模块深度解析

课程精选24位唐代核心诗人进行专题教学,从王维的山水诗到杜甫的史诗作品,形成完整的唐诗发展脉络。特别设置"汉字五千年"系列课(4课时),通过甲骨文解析、金石学基础等内容,建立文字学认知体系。

赵伯奇、房芳等老师采用"诗人传记+作品精读"双线教学法,在讲解韩愈《师说》时,会同步分析其"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革新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的解读则结合唐代社会背景,培养历史语境理解能力。

3. 阅读写作创新训练

阅读模块涵盖6大文明体系的经典文本,包括北欧神话、印度史诗等跨文化内容。安徒生童话单元(3课时)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分析《海的女儿》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

写作训练突出场景化教学设计:"视听触嗅"课程通过感官描写训练观察力,"童话主人公"创作则融合角色塑造技巧。房芳老师开发的"色彩系列"写作课,将美术中的色调理论转化为文字表现手法。

4. 名师团队教学特色

张国庆老师的李白专题课采用"诗酒人生"主线,通过《将进酒》等作品解析浪漫主义诗学特征。房芳老师讲授王昌龄时,会结合其边塞诗创作背景,演示如何用"诗家天子"的七绝技法写作现代诗歌。

每位教师均开发有专属教学工具:李笑老师的"杜甫年谱思维导图"、郭华粹老师的"修辞手法扑克牌"等,使抽象知识具象化。课程中穿插的30+个原创动画课件,有效降低古诗文的理解难度。

5. 适合人群与学习建议

本课程特别适合需要系统构建文学知识体系的三年级学生。建议每周完成1节古诗文+1节阅读写作课,配合教材使用效果更佳。对于《唐传奇》等难度较大的单元,可先观看配套的"文化背景小讲堂"预习视频。

课程提供的180+页电子学习手册包含诗人关系图谱、阅读书单等实用工具。家长可通过"亲子共读指南"了解如何配合课程开展家庭文学活动,如组织家庭童话剧改编等延伸学习。

这套课程的价值在于将分散的语文知识点整合为有机体系,通过文学史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跨文本理解能力。从孟郊的"诗囚"风格到安徒生的隐喻写作,课程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为高年级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下载通道

百度网盘分享
文件大小:16.05 GB

资源目录列表:

├─03.【完结】精选录播3年级全年
│  ├─春季【古】韩愈(1)(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韩愈(2)(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汉字五千年(1).mp4
│  ├─春季【古】汉字五千年(2)(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汉字五千年(3)(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汉字五千年(4)(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柳宗元(1)(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柳宗元(2)(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柳宗元(3)(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孟郊和贾岛(1)(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孟郊和贾岛(2)(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孟郊和贾岛(3)(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古】唐传奇(1)(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唐传奇(2)(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唐传奇(3)(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唐诗补遗(1)(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唐诗补遗(2)(房芳老师).mp4
│  ├─春季【古】唐诗补遗(3)(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安徒生和他的童话(1)(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阅】安徒生和他的童话(2)(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阅】安徒生和他的童话(3)(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阅】格林童话和其他童话(1)(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阅】格林童话和其他童话(2).mp4
│  ├─春季【阅】格林童话和其他童话(3)(赵伯奇老师).mp4
│  ├─春季【阅】圣经故事(1)(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圣经故事(2)(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圣经故事(3)(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圣经故事(4)(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中国童话(1)(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中国童话(2)(房芳老师).mp4
│  ├─春季【阅】中国童话(3)(房芳老师).mp4
│  ├─春季【作】大小系列(董俊玲老师).mp4
│  ├─春季【作】活用修辞(郭华粹老师).mp4
│  ├─春季【作】亲情系列(1)(房芳老师).mp4
│  ├─春季【作】亲情系列(2)(房芳老师).mp4
│  ├─春季【作】色彩系列(房芳老师).mp4
│  ├─春季【作】童话主人公(1)(房芳老师).mp4
│  ├─春季【作】童话主人公(2)(房芳老师).mp4
│  ├─寒假【古】刘禹锡(1)(赵伯奇老师).mp4
│  ├─寒假【古】刘禹锡(2)(赵伯奇老师).mp4
│  ├─寒假【古】刘禹锡(3)(赵伯奇老师).mp4
│  ├─寒假【古】新乐府的旗帜——白居易(1)(房芳老师).mp4
│  ├─寒假【古】新乐府的旗帜——白居易(2).mp4
│  ├─寒假【古】新乐府的旗帜——白居易(3)(房芳老师).mp4
│  ├─寒假【古】新乐府的旗帜——白居易(4).mp4
│  ├─寒假【古】源头活水--成语典故(1)(房芳老师).mp4
│  ├─寒假【古】源头活水--成语典故(2)(房芳老师).mp4
│  ├─寒假【古】源头活水--成语典故(3)(房芳老师).mp4
│  ├─寒假【阅】中国民间故事(1)(房芳老师).mp4
│  ├─寒假【阅】中国民间故事(2)(房芳老师).mp4
│  ├─寒假【作】故事新编(1).mp4
│  ├─寒假【作】故事新编(2)(赵伯奇老师).mp4
│  ├─寒假【作】礼仪之邦(1)(房芳老师).mp4
│  ├─寒假【作】礼仪之邦(2).mp4
│  ├─秋季【古】杜甫(上)(1)(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杜甫(上)(2)(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杜甫(上)(3)(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杜甫(下)(1)(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杜甫(下)(2)(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杜甫(下)(3)(李笑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上)(1)(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上)(2)(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下)1(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下)2(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下)3(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李白(下)4(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古】王昌龄(1)(房芳老师).mp4
│  ├─秋季【古】王昌龄(2)(房芳老师).mp4
│  ├─秋季【古】王昌龄(3)(房芳老师).mp4
│  ├─秋季【阅】北欧神话(1)(房芳老师).mp4
│  ├─秋季【阅】北欧神话(2)(房芳老师).mp4
│  ├─秋季【阅】西方寓言(1)(王邓红老师).mp4
│  ├─秋季【阅】西方寓言(2)(王邓红老师).mp4
│  ├─秋季【阅】印度史诗与印度文明(1)(郭华粹老师).mp4
│  ├─秋季【阅】印度史诗与印度文明(2)(郭华粹老师).mp4
│  ├─秋季【作】视听触嗅(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作】四季之美(1)(房芳老师).mp4
│  ├─秋季【作】四季之美(2)(房芳老师).mp4
│  ├─秋季【作】我爱我家(1)(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作】我爱我家(2)(张国庆老师).mp4
│  ├─秋季【作】修辞手法(1)(大语文老师老师).mp4
│  ├─秋季【作】修辞手法(2)(大语文老师老师).mp4
│  ├─暑假【古】初唐四杰(1)(房芳老师).mp4
│  ├─暑假【古】初唐四杰(2)(房芳老师).mp4
│  ├─暑假【古】高适与岑参(1)(张国庆老师).mp4
│  ├─暑假【古】高适与岑参(2)(张国庆老师).mp4
│  ├─暑假【古】高适与岑参(3)(张国庆老师).mp4
│  ├─暑假【古】高适与岑参(4)(张国庆老师).mp4
│  ├─暑假【古】王维(1)(房芳老师).mp4
│  ├─暑假【古】王维(2)(房芳老师).mp4
│  ├─暑假【阅】儿童文学之绘本篇(1)(董俊玲老师).mp4
│  ├─暑假【阅】儿童文学之绘本篇(2)(董俊玲老师).mp4
│  ├─暑假【阅】古埃及文明文学(1)(房芳老师).mp4
│  ├─暑假【阅】古埃及文明文学(2)(房芳老师).mp4
│  ├─暑假【阅】古埃及文明文学(3)(房芳老师).mp4
│  ├─暑假【作】课间活动(房芳老师).mp4
│  ├─暑假【作】人物百态(1)(房芳老师).mp4
│  ├─暑假【作】人物百态(2)(房芳老师).mp4
立 即 下 载

相关资源

发表评论

点 击 提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