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 年普通高中学考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高考倒计时65天

发布于 2021-04-02 05:1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第一题 九流十家14 分)

1)用“/”为以下材料断句。(6 分)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2)指出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影响。(8 分)

 

 

第二题  孔子镜像12 分)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 91 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 公元前 59 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2 分)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10 分)

 

 

 

第三题  丝路山水:明 VS 清(14分)

2018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国宝回归——《丝路山水地图》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该图原名不得而知,且学术界对其创作时间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此图创作于明代中后期。主要理由如下:作为中国传统手卷式古地图,虽然没有题款(如诗文、年月、名号、印章等信息),但该图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于缣帛之上,颇受明代中期苏州吴门画派影响,推测为吴门画师谢时臣所作;图中所标西域地名都是明代的;地图尺寸为 0.59×30.12米,东起嘉峪关(位于今甘肃酒泉),西至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境内麦加)、红海和戎地面(位于今埃及境内),与明代嘉靖年间所刻《西域土地人物图》和《西域图略》基本吻合;该图以嘉峪关为起点,且未画永兴后墩烽火台,据此判断,成图年代应在嘉靖三年(1524 年)明军退守嘉峪关之后,到嘉靖十八年(1539 年)永兴后墩修成之前;明代规定西域诸国朝贡需走陆路,从嘉峪关入关,推测此图为皇家地图,用来标示西域诸国朝贡的路程。

另一些学者认为,它创作于清代。主要理由如下:该图有吴门画派、日本浮世绘、伊斯兰绘画等艺术风格;嘉峪关以西地名译自多种异域语言,其中的苦先(今新疆库车)新城应建于明清之际苦先人西迁以后;清代皇宫曾藏有一幅绢本《嘉峪关至回部巴达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处图》,尺寸约 0.61×30.4米,与《丝路山水图》尺寸相当,推测此图即为《丝路山水图》,或二图有共同的母本;关于图中的地名,这些学者认为,卷尾的天方国实为北庭,西海是博斯腾湖,戎地面是焉耆,均在今新疆境内;乾隆平定新疆地区大小和卓叛乱时曾下旨绘画舆图,推测此图为平叛行军路线图。判断古地图的创作时间需要考虑多种历史要素。

列表说明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要素以及与之对应的双方论据。(14 分)

 

 


 第四题 公车上书了没?(14 分)

材料一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说:

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

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

材料二   当代学者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

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 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 31 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 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 次,加入人数为 135 人次。”“四月初八日(5 2 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

茅海建认为: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1)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点所依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8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茅海建观点的看法。(6 分)

 

 

 

第五题  史料的搜集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探究英国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这一主题时,你认为应该如何辨析下面这些材料?(16 分)

材料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险之后,始祖移民(第一批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在普利茅斯港口选了一块陆地定居下来。不幸的是,他们到那的时间是 12 月,他们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然而,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印第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教他们种植粮食。天气转暖的时候,殖民者们开始种植粮食、钓鱼、打猎,并为冬天做准备。在收获了第一季庄稼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印第安朋友庆祝了第一个感恩节。    ——美国历史教科书《美国的传统》(1984 年版)

材料二    我们这些人拿着枪,听听没有人,就进入了房子,结果发现屋里的人都走了。水手们拿了一些东西,但没敢久留……我们进入了一个叫谷物山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先前也发现过谷物。我们开始刨地,结果挖出了更多的粮食……要不是我们遇见了一些可能会骚扰我们的印第安人,我们怎么会发现它们呢?……次日早晨,我们发现了一个像坟墓的地方。我们决定挖掘看个究竟。我们先发现了一个垫子,下面是一个做工精致的弓箭……我们还发现了碗、盘子、碟子之类的东西。我们挑了一些好的带走,然后把尸体给盖上了。

——“五月花号一个殖民者的航海日志(17 世纪 20 年代初)

要不是上帝对本地居民还稍有偏爱的话,这地方大部分地区,大约 300 英里以内的地方都会有继续蔓延的天花病毒恣意肆虐……那些继续留在我们一边,置身于我们的保护之下的(印第安)人总共不到 50 个。

——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洛普 1634年给朋友的信

材料三   今天是你们的庆祝时刻,而不是我们的庆祝时刻。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我想到了我们的人所遭遇的那些事情……“始祖移民们先是在科德角海滨探寻了 4 天,之后开始劫掠我们的祖坟,偷盗我们祖辈们的玉米、小麦和大豆……马萨索伊特,这位万帕诺亚格人(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的伟大首领,对这些事情是知道的。然而,他和他的族人依然欢迎这些殖民者,并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不可能知道……再过 50 年,万帕诺亚格人……及其他与这些殖民者为邻的印第安人将死于他们的枪口之下,或因染上他们带来的疾病身亡……今天,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我们的语言几乎消亡,但是我们万帕诺亚格人仍行走在马萨诸塞的土地上。

——1970年印第安人代表为庆祝始祖移民登陆 350 周年仪式准备的讲稿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题(14 分)

1)诸子十家 / 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 皆起于王道既微 / 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 / 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 各引一端 / 崇其所善 / 以此驰说 / 取合诸侯(6 分)

2)该段史料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8 分)。

第二题(12 分)

1)《史记》属于文献史料,孔子衣镜属于实物史料(2 分)。

2)参考答案示例:(10 分)

第三题(14分)

参考答案示例:(14分)

第四题(14 分)

1)材料 1 中的史料属于个人回忆录(私人著述),记述者本人为当事人,反映了记述者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史事的记载,对研究记述者或史事有较高史料价值;但由于回忆录包含记述者的主观意图,记忆有时也不够准确,因此有时记述的并非真实的历史。(4 分)

材料 2 中的研究依据大量的宫廷(官方)档案,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4 分)

2)参考答案示例 1

茅海建的观点较为可信。理由是:所依据的史料属于可信度很高的档案材料;使用了多种档案材料相互印证,详细统计各阶层上书数量,其结论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或参考答案示例 2

茅海建的观点仍需进一步证明,因为他所引用的史料中并没有直接记载康有为是否上书,仅仅依据都察院代奏上书的统计数据,不足以得出结论说康有为没有上书。(6 分)

第五题(16 分)

参考答案示例:

文献类型与价值不同:材料一是教材,材料三是演讲稿,都是现当代人的宏观叙述,更注重因果分析,属于二手材料;材料二是信件和航海日记,是当事人的记载,更接近历史原貌,属于一手材料。

材料视角或立场不同:材料一、材料二是欧洲殖民者的视角,倾向于殖民活动的积极影响;材料三是印第安人视角,侧重殖民者对印第安文明的破坏;不同视角对同一史实进行描述,有可能会出现差异,都具有主观性或局限性。

材料记载内容不同:材料一、材料二以描述历史现象(过程)为主,如感恩节来历以及第一批殖民者窃取印第安人食物的情节;材料三也有对历史现象的描述,但重点在价值判断。

材料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材料一反映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材料二是美洲早期殖民时代的产物,材料三涉及的主要背景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等。不同的时代思潮对作者的陈述会产生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尽量占有各类史料,并且辨析史料作者的主观意图、价值取向和时代背景等,比如当各种史料对同一史实的记载不一致或出现矛盾的时候,应当对史料进行综合辨析,才能得出更加接近史实的结论。如果仅依据单方面材料进行该主题的研究,就会得出偏颇的结论。(16 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