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越剧培训班学习有感
发布于 2021-05-13 11:41 ,所属分类:戏曲剧目学习资料

我是一位来自广州的85后越迷,三年前偶然接触到越剧,就被越剧抒情唯美的音乐吸引住;一年多前加入广州首个民间越剧社团——“广州越剧社”,越发喜爱越剧的身段,常常对着视频自学,一发不可收。

忐忑求学上“杭城”
在剧社结识了一群痴迷越剧的朋友,接触之下,我发现她们当中有几位曾到越剧的发源地——嵊州系统学习过越剧的唱腔和身段表演,那时的我只会由衷佩服她们的学习热情,对到越剧之乡学习越剧表演提不起兴趣;但当我看到她们在朋友圈配图分享的学习心得,那种似乎溢出图文的快乐和幸福感悄然拨动了我想报名学习越剧的心弦,恰逢戏迷朋友给我分享了越剧培训班报名学习的一个链接,问及要不要一起报名,我欣然答应了。然而当我得知本期培训剧目从《双珠凤·送花楼会》和《梁祝·十八相送》中选出一个来学习,我犯难了:离开班只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两段都是我只听过几次,不曾学唱的经典折子戏,要是报名了,囫囵吞枣学起来,赶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怎么办?我嗓音条件唱不上怎么办?我外形条件不出众,找不到合适的搭档怎么办?要是七天速成进度下来,我千里迢迢来学习,一折戏没学完就结束,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让我忐忑,幸得戏迷朋友鼓励,我带着不确定因素,踏上了一千多公里的求学之路。

一招一式皆学问,调整心态做空杯
从教学老师手上接过课程表,得知我们一天8小时的上课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本期学员只有我和另外两位越迷,这让我心情一下子喜忧参半,喜的是我能得到几乎一对一的教学;忧的是七天下来56个学时紧凑的学习会不会让人产生枯燥感,以及学习强度大而致身体吃不消。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开始了越剧课培训。
首先是唱段学唱,我们这一期学习剧目是《双珠凤·送花楼会》,这段戏节奏轻快,身段潇洒,能调动舞台气氛,是票友常演的剧目之一,正中我下怀,我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唱腔老师俞老师和越胡老师配合演奏的教唱下,一个半小时的唱腔课很快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形体课,年轻美丽的吴老师从正、侧、斜压腿开始教起:“你们正对栏杆,身体站成直线,两肩平张,双手叉腰,双腿并立,脚尖正对前方……坚持耗八个八拍”接着教我们走小生步、“拉山膀”、“小五花”等戏曲程式动作。她把一个个程式拆成简单易懂的分解动作,手把手地调整我们几位学员的动作:“你的肩膀需要再张开一下”、“你手臂的幅度应该弯曲成这样才有圆滑感”、“你的手腕方向应该这样转,哎对……”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修正。
下午是表演课,俞老师穿上练功服,教我们学习抖水袖、“偷看”、“风起”的身段:“注意了,脸部大致面对观众,不要动,眼珠子转向右边,从水袖的边缘看过去……”看似简单的几个小身段,到我们这里就成了表情做不好,水袖没抖好,膝盖弯下去人没站稳……各种各样的问题暴露无遗!
一个白天的学习下来,四肢乏力,这时我们才深深体会到:戏曲这个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一招一式皆学问,一点一滴的细节都值得推敲!这一招一式连成串,台上演员得反复练习多少遍,吃过多少苦头,才能在一出戏下来,通过完美流畅的身段表演,向观众准确的讲述情节,演绎出一段段唯美动人的故事!相比之下,身为速成班学员的我们,56个学时其实并不多,倘若不以空杯状态和虔诚的学习态度来学戏曲,又如何进步呢!

学有所得谢师恩
接下来几天的学习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发声、吐字、习唱、形体训练、身段表演的内容来巩固学习,学习进度在老师们耐心和细心的指导下稳步进行着。到了第五天下午,正当我还在为自己不标准的身段动作一遍遍调整着的时候,办学机构的总经理和俞老师临时提议推荐我参加当地戏迷举办的一场越剧晚会,以检验自己的学习进度,还特地为我紧急借来了演出服和道具,给我化上戏妆,短短的一个小时,全部准备就绪。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对伴奏带未完全熟悉,我又在演出到从袖子里掏出珠凤的动作时出现了失误,慌神之下竟忘了唱词,台下的老师和戏迷朋友们为我唱起来提词,我才顺利演下去。表演结束后,尽管大家给予我热烈的掌声,这一次败笔仍让我觉得愧对观众,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训谕的分量!
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如果再给我一次表演的机会,我将吸取教训,努力演好这折戏。第二天,机会幸运降临了,这次我没有出现失误,同时也检验出了自己哪些身段做得还可以,哪些做得还不到位。
回到剧社,社员们让我“汇报学习成果”,我表演完毕,她们对我咬字的准确度和身段、表情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这让我备受鼓舞。衷心感谢老师们的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指导!七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却使我受益匪浅!
后语:非常感谢越承传媒公司的邀请,我很荣幸能分享我在越剧班的所学所感!限于自身水平,就此搁笔,谢谢!
广州学员陈泇霖
2018年11月6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