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1-3必备知识整合(附下载地址)

发布于 2021-05-22 14:11 ,所属分类:政治考试学习资料

经济生活复习

1.消费知识术语

消费数量:消费总量、消费市场规模。

消费质量:消费水平、中高端消费、消费升级、消费满意度、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种类、消费升级、传统消费、新兴消费

消费增速:消费增幅、消费动力

消费方式:消费模式、消费便捷

消费环境、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消费成本

2.生产领域(供给侧、产业发展、企业)

微观:企业:市场空间(市场占有份额、销量)、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创新研发

中观: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相关产业(上下游产业等)、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迈向中高端

宏观:生产的发展(经济增长、总量)、转变生产方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旧动能转化、产能合作

3.企业经营措施

  1. 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市场导向、政策导向、市场定位、发展方向)

  2.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3.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培育自主品牌;(产品、服务质量高、品牌,对消费者负责,注重环保、公益资助)

  4. 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对消费者负责,注重环保、公益资助)

  5. 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调整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6.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量。要坚持绿色发展,开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 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

  8.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向心力;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落后企业,高耗能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10.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11. 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2. 健全公司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用于国有企业改制,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13. 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材料中一定会涉及分配问题)

4.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如何提供自主创新能力?

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措施: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吸引优秀技术人才;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

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

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1. 乡村振兴类术语(三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业发展定位: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支撑/产业兴旺

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或者集约化经营)

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生产:培育优良品种/改良品种,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深加工,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销售: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优质绿色产品,携手电商,产销对接(精准扶贫)

农村产业:实现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兴旺

农民增收: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生活富裕

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生态宜居

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为乡风文明打下坚实基础。(乡风文明

6.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汇聚农业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大数据,能够对农业生产形势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形成农产品生产大数据,准确地把握特定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产量等;

提供农业生产和消费信息,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农业市场化能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2.通过在农业生产现场搭建全面的“物联网”监控网络,可实时监控管理生产基地的气候环境、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同时可远程自动化控制现场农业设施设备,真正做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异常情况智能预警、险情灾害及时排解、设施设备精准控制。

提高农业信息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害能力

3.通过引入互联网等技术,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端特色乡村旅游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增强产业化生产能力)

4.通过引进数字技术,提供种植、施肥相关的解决方案,定时、定量提供各类养分,真正做到了减肥、减药,减杀虫剂。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7.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类术语积累

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经济活力:生产(企业+产业)+分配(分配机制)+交换(市场调节)+消费(消费结构、对象、水平和质量)

企业:提效率、降成本、提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品牌、树形象

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出现和成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分配:完善分配机制,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激发活力

交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消费: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或多样化需求/刺激内需/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衍生新模式、新业态/催生新业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或使用效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1. 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提高生产专业化/促进分工协作/降低企业成本

  2.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或供给质量

  4. 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升级

  5. 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或多样化需求/刺激内需/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6. 发挥融合效应/产业融合

  7. 促进产业协同升级发展/畅通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不给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8. 衍生新模式、新业态/催生新业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生产方式

  9.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8.产业类术语:

完善/延长产业链、相关产业(上下游产业)、新产业出现和成长(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效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模式(生产方式)、产业效率(劳动生产率)、产业竞争力

建立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优化/延长/畅通产业链

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产业定位、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产业竞争力

产业供应链和产业链,产业集群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迈向中高端

9.减税降费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减税降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①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收入、利润、效益2分,降成本、降税负1分),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再投资、扩大生产、增加生产)【两点都答3分,答其中一点2分】;——规模

②能激发企业活力(积极性、动力、新动能、热情、信心,但必须明确是企业),促进转型升级(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产品结构升级或产品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 ——效率

③能激励创新创业(科技投入,双创,答就业不给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发展,无小微亦可);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企业数目、数量),增加财政收入(无替代)。——数量

1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对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14分)

①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②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解决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增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③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14分)

评分细则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任意一点2分,不重复给分。

2.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科学的宏观调控,3分(注意:如果学生只答发挥政府的作用,而不答科学的宏观调控,不给分);解决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增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任意一点2分,不重复给分。

3.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 2分(注意:如果学生只答科技合作或产业合作,而不答国际合作,不给分);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任意一点2分,不重复给分。

11.用好财政杠杆对决胜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2分),//财政三个作用(任意两个2分)。

②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力度,或扩大资金规模,/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不给分)。

③实施税收减免政策,或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贫困地区企业发展,或稳定农民就业。

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或重点突出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

⑤实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或转移灾害风险,/稳定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预期。(9分)

  1. 中国对外开放/加强某一国际合作的意义(进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

共同的意义:

①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某一国际合作的行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对国际)

②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符合基本国策)

进口和引进来的意义:

①对生产(产业):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②对生产:(企业)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对生产)

③对市场: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

④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

出口的意义

①外需: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需,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②对国家:促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形成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出口竞争新优势;出口创汇,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③对企业:倒逼外贸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④对居民: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

走出去的意义

对对象国:

①加大市场竞争,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②扩大产品供给; 增加税收; 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对我国

①扩大产品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②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

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治生活复习

1.公民为什么做某事?即:公民做某事的依据、理由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体)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或者:公民应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途径)

④做某事的意义(对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等)

思路:必要性(国体、基本内容、途径)+意义

2.公民如何做某事?

公民应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或者: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三个,具体用哪个要结合材料)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

④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⑤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思路:(由抽象到具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原则+途径+要求+能力

3.政府如何做某利民的事?

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

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有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政府的某些行为对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作用

  1. 最多跑一次/优化审批流程——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2. 政府为社会、企业提供的便利或利好政策——政府行为激发企业/社会活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 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政府依法履职,提高履职能力;

  4. 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予以督促整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治理效能。

  5. 依法行政/处理社会问题——提供社会治理法治化能力

  6.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履职——提高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

  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8. 政府工作中出现的新方法、新举措——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9. 对于某一行业市场乱象的管理——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10. 对于某一行业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完善行政法规,做到依法行政

5.中共党的知识

6.依法治国类

某一政策/法律的制定/某一现象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A如何体现B)

某些行为对推动依法治国的意义/作用?(A对B的作用)

①坚持党对……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提供根本要求/根本保证。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措施)……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

③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证了立法质量;

④立法先行,为……提高了法律依据。

⑤司法机关……有利于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提供法治保障。

⑥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在国家生活中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内容。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8.三统一类试题材料总结

党制度规划建议体现的政治生活知识:

党的地位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或领导核心或领导一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 党对人民利好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党问计于民体现了: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推动……科学化、民主化。

④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

党的建议,相关部门拟定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通过:

草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要求(制度安排)。

以上,共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9.当代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0.如何认识中国的大国担当?

国际形势(背景):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探索;

国际关系(行为实践):积极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积极支持联合国按其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

国家利益(行为实践):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积极谋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积极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合作与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中共党、人大、政府、政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何就同一问题发挥作用(或做利民之事)?

中共党:地位、执政方式、宗旨、执政理念(发挥中共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坚持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人大:地位、职权(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

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转变职能、接受监督、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政协/政协委员:三个职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12.某一事件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①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⑤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去打赢新冠疫情的人民战、阻击战。

⑥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凝聚人民力量。

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凝聚共识。

⑧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13.国家如何支持某一事物发展?

党:建立和完善对……的领导体制;

全国人大:加强……的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并引导……的有序发展;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服务

重视……管理,依法打击……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合法权益

文化生活复习

一、A对B的作用

C为大前提

  1. 文化力量/文化作用 2.中华文化力量 3.民族精神的作用 4.革命文化

文化力量/文化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进步。

中华文化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B为大前提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增强文化自信 3.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培育时代新人 5.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时代新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

补充各种精神:

三牛精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鞠躬尽瘁,献身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披荆斩棘,前仆后继,攻坚克难,不辱使命,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

发扬传统、休戚与共,永葆初心,艰苦卓绝,本色不移的老黄牛精神。

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航天精神: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未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特区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某一文化节目或影视作品火爆/成功的原因?或者某一文化节目/影视作品获得人民群众认可的原因。

答题要素:内容+形式+手段+主体+作用

①文化内容的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性)

②文化内容的时代性: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文化内容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

④形式: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反映人民呼声,着眼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⑤传播手段:采用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增强文化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⑥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立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或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人民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着眼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⑦影响/作用:

A.对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该文化节目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对社会/国家:(如果节目涉及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该节目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果涉及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体现主旋律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弘扬民族精神)

2.小结:某一文化现象/文化事物/文化活动的文化意义(如:太极拳申遗、方言、文化活动等)

①对人:某一事物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某一文化事物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对中华文化:某一事物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对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发展。

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彰显文化自信。

⑤对国家:某一文化依托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点击下载Word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