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球系列高考复习:第29讲 森林与湿地(解析版)

发布于 2021-06-28 12:11 ,所属分类:高考查分帮助信息

“小地球”系列—高考复习

整理:杨环宇

第29讲 森林与湿地

基础全面梳理

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

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重要作用

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图示说明如下:

 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不同地区

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森林的分布

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二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3)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三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破坏原因

2.开发计划

四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1.近年来,西双版纳橡胶林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已达亩产127.36千克,居世界第一位。橡胶林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当地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也为国家解决了橡胶需求之困,另一方面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指出西双版纳大力种植橡胶林对热带(季)雨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示: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2018年1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分析其意义。提示: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适当减缓旱灾和沙漠化现象;涵养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调节河流径流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旅游观光提供旅游资源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雨林植被光合作用固定CO2,放出O2)影响全球碳氧平衡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3.亚马孙雨林开发及其影响

(1)开发的意义

(2)开发的不利影响

破坏和污染热带雨林环境。

外来人群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考向1 森林的分布与价值

2018年9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40年来我国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千米下图为“三北”防护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土答案A

(2)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该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答案B

(3)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丙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田答案C

考向2 森林开发及其影响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图一和图二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 D.泥炭土层深厚

【解析】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项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项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项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项错误答案B

(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 B.太阳辐射量 C.地表水下渗量 D.气温日较差

【解析】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A项错误;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B项错误;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C项错误;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D项正确答案D

(3)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解析】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C项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

考向3 森林的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

【解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原生态森林保护的好

【答案】成因: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多;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解析】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答案】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3)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解析】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导致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破坏的原因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需要,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森林火灾,保护意识淡薄等

破坏的危害

气候恶化,加剧全球变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肥力降低,农业减产;河流泥沙增多,洪涝危害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开发途径

加强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合理采伐等

森林的保护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减轻林区人口压力,进行生态移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等

考点2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沼泽湿地成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多凌汛,河水泛滥。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4.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因

主要表现

自然

原因

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5.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典型湿地保护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7.典型区域湿地保护的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

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考向1 湿地的成因与价值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

【解析】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长江所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直至露出水面从而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故B项正确答案B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故D项正确答案D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冬季温和多雨 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食物来源充足 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由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答案C

考向2 湿地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

【解析】读图可知艾比湖干涸湖区主要分布在湖泊西部这说明湖泊西部湖水最浅答案B

(2)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决定了湖水变咸;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的信息说明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水变咸因艾比湖为咸水湖故不能引湖水灌溉C项符合题意答案C

(3)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有

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北疆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湖区干涸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答案A

考向3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 D.土壤腐殖质增多

【解析】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大量种植黑杨会加速河湖沿岸洲滩湿地的旱化;让湖岸周边其他植物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和养分成为“湿地杀手”破坏了原有湖泊及沿岸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种植黑杨洪水季节阻碍行洪影响防汛;黑杨大量吸收湿地水分和养分其他草本植物无法生长草本根系减少土壤腐殖质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答案B

(2)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解析】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区已形成以黑杨为原料的造纸产业应寻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黑杨林种植单位面积投入高对水肥需求量较大严重抑制了其他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生长破坏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应控制黑杨种植面积积极引种新的对水肥需求较低的造纸用速生林保护洞庭湖沿岸的生物多样性答案D

 图示法分析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素能专项突破

聚焦核心素养29  湖泊的开发与治理

2018年6月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

《条例》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非法围垦、填湖造地、侵占湖泊水域、乱排乱放、污染湖泊水质及湖泊管理单位不清、责任不明,导致湖泊保护不力,出现湖泊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共性问题,结合江西省实际作出普遍性规定。

《条例》共七章五十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政府责任、公众参与等;二是湖泊保护规划的编制、法律地位;三是湖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措施;四是湖泊的合理利用以及利用原则、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采砂、养殖等产业项目等;五是信息监测发布、日常管理、突发湖泊水污染事件应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和执法监督等;六是对违反条例规范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核心素养定位:人地协调观

1.面临的问题

(1)湖泊萎缩,调节能力下降。(2)污染严重,水质下降。(3)生物多样性减少。

2.开发途径

为城市生活提供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产优质饮用水(如矿泉水)、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

3.保护措施

(1)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2)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3)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4)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5)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6)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下图为鄱阳湖流域水系示意图和1995~2010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推知

湖口水文站径流量影响输沙量  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影响径流量

出湖径流量大于长江入湖径流量  长江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读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示意图可知湖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对输沙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湖口的径流量较大时其输沙量也较大正确;湖口的径流量影响其输沙量输沙量不会影响其径流量错误;鄱阳湖对长江有着巨大的调节能力由图可知鄱阳湖流域有多条大河注入湖泊鄱阳湖的水量较大且由图中鄱阳湖径流净流出量可知鄱阳湖出湖径流量大于长江入湖径流量正确错误故C项正确答案C

2.推测1963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出现负值的原因是

A.长江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B.鄱阳湖流域旱灾严重 C.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 D.鄱阳湖区的围湖造田

【解析】长江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几乎不会影响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AC两项错误;图中显示1963年湖口水文站径流净流出量很小说明鄱阳湖水位很低导致泥沙净输出量为负值鄱阳湖水位很低说明流域内降水稀少推测流域内出现旱情B项正确;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输沙能力可能减弱但输沙量不会为负值D项错误答案B

3.自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活动兴起,使湖泊浑浊度增加,进而造成

A.出湖泥沙显著减少 B.出湖泥沙显著增加 C.入湖泥沙显著减少 D.入湖泥沙显著增加

【解析】鄱阳湖的浑浊度增加意味着湖泊的含沙量增加其出湖泥沙显著增多答案B

突破图表技能29  环境变迁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答案】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答案】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明确环境问题的形式

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森林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2.总结环境变化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的破坏与恢复,熊猫的生活范围经历了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

3.分析环境变迁的原因

森林面积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由破坏森林到恢复植被。

4.分析环境变迁的影响

森林面积与熊猫生活范围呈正相关,熊猫的生活范围随森林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深圳湾地处深圳特区的西南面属于慢淤积的浅水海湾潮流(潮汐引起的水流)动力是维持深圳湾水深的主要动力而维持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深圳湾海水容量下图为1970~1999年深圳湾海岸线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0 m等深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深圳湾 A.水深加大 B.水质变差 C.水量增大 D.面积缩小

【解析】0 m等深线即为海平面据图可知其位置从1970年至1999年整体是向深圳湾推进说明深圳湾的面积不断缩小答案D

2.导致深圳湾0 m等深线位置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A.深圳湾潮流动力减弱 B.深圳河泥沙量增多 C.深圳湾沿海工程建设 D.深圳湾水污染严重

【解析】AB两项属于自然因素;深圳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深圳湾沿海工程建设以及填海造陆等人为因素导致其面积萎缩答案C

3.减缓深圳湾海岸线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控制填海造陆规模B.修复滨海红树林生态环境C.改善海湾环境质量D.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其海岸线的变化主要是沿海工程建设和填海造陆导致因此减缓其海岸线变化的主要措施应控制填海造陆的速度和规模答案A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

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例a、b、c分别表示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解析】空旷地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最低,a为空旷地;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c为郁闭林;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答案C

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

【解析】林冠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项正确;林内空气流动性和温差对其植物种类没有影响AB两项错误;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答案D

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

【解析】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项正确;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肥力状况B项错误;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系C项错误;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项错误答案A

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回答4~5题。

4.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

【解析】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岛上农民只有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时段才能进行烧荒故选B项答案B

5.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

A.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 C.该地区土壤十分贫瘠 D.作物生长需肥多

【解析】图中由a到b时段内土壤肥力先上升后下降明显表明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到c时段显示土壤肥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增加说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即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答案A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下图为近70年间我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及自然岸线长度比例变化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从统计图来看,近70年间我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

A.数量增多 B.数量减少 C.自然岸线变长 D.自然岸线变短

【解析】从统计图中看可以得出海湾的海岸线中自然岸线的占比越来越小自然岸线变短不能看出海湾数量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

7.若仅考虑经济发展对海湾自然岸线变化的影响,则我国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1960~1970年 B.1970~1990年 C.1990~2000年 D.2010~2014年

【解析】根据题意若仅考虑经济发展对海湾自然岸线变化的影响则自然岸线减小最快的时间段即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间段比较四个时间段可知1990~2000年的自然岸线的变化最明显答案C

8.海湾及自然岸线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海湾水体的污染程度加大 海湾对河流的调蓄作用下降

海洋灾害影响程度加大  海陆相互作用形式发生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据材料可知自然海岸线减少则海湾面积减少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正确;海湾是河流入海处对河流没有调蓄作用错误;海岸人类活动增多则海洋灾害的影响程度加大海陆相互作用的形式并未改变只是作用强度可能发生变化正确错误答案B

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泻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据此完成9~11题。

9.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 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不高纬度约43°N位于中纬度没有冰川分布A项错误该湖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类不断积累为咸水湖(半咸水湖)BD两项错误该湖是在构造下陷形成构造湖的基础上又受到玄武岩流堰塞而形成的湖泊C项正确答案C

10.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 A.12~1月 B.4~5月 C.6~7月 D.9~10月

【解析】冬季(12~2月)华子鱼会在深水冬眠越冬静止好捕捞湖面结厚冰可以开展人类活动A项正确;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逆流而上找地方产卵为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卵时不能大量捕捞因此5月不是最佳捕捞季节B项错误;6~7月应该还在产卵期或产卵期结束不久不宜捕捞C项错误;9~10月是华子鱼产卵后育肥阶段不是最佳捕捞季节D项错误答案A

11.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

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 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

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 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

【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子鱼对环境极为挑剔由于生态环境退化水草减少其适合产卵的地方减少会影响其下一代繁衍因此当地渔民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是为鱼洄游产卵营造合适环境C项正确;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可以为鸟类提供停留的场所有利于其捕鱼B项错误;饵料最丰富的位置应该在河流入湖口竹桩羊胡草把可以引起湖水扰动为鱼类提供饵料这是次要影响主要目的还是营造产卵的环境排除AD两项答案C

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图一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图二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6分)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归纳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答案】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8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可知红树林根系发达从根系生长条件和发达根系的作用两方面分析这种根系形成的原因

【答案】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有效适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抵御海浪侵袭,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的辅助;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8分)

【解析】红树林具有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其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潮间带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作用

【答案】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8分)

【解析】一般保护措施可以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入手来寻找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答案】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江苏省大纵湖是由古海岸(海岸湖是指海岸地带由堤岛或沙嘴与外海隔开的平静浅海水域)演变来的淡水湖湖盆浅平天然饵料丰富适合大闸蟹等多种水生动物生长该湖南部和西部有多条河流注入东北部有湖水流出圩田是指在湖滨浅水处筑堤围成的农田田在堤内水在堤外堤设水闸有排有灌历史上随着人口增加圩田大量增多用来种植水稻等作物近年来当地政府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并积极探索发展水特色经济的新思路下图示意大纵湖的地理位置

(1)分析大纵湖湖水由咸水转变为淡水的原因。(6分)

【解析】大纵湖湖水由咸水转变为淡水的原因主要是古海岸湖形成后湖水不断地得到交换由于该地地处湿润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不断有河水注入湖水流出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而转变为淡水

【答案】古潟湖与海洋逐渐分离,海水不再进入湖泊;河水不断注入,湖水不断流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处湿润区),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

(2)说明历史上大纵湖滨农民大量开发圩田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结合材料“圩田是指在湖滨浅水处筑堤围成的农田田在堤内水在堤外堤设水闸有排有灌历史上随着人口增加圩田大量增多”分析可知历史上大纵湖滨农民大量开发圩田的主要原因与缓解人地矛盾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湖岸开发条件好地平水浅;圩田堤设水闸利于排灌能够旱涝保收有关

【答案】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多地少矛盾;湖岸平缓、水浅,圩田开发条件好;降水变率大,圩田堤设水闸利于排灌,能够旱涝保收。

(3)推测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大纵湖滨实施退圩还湖工程的主要理由。(6分)

【解析】大纵湖滨实施退圩还湖工程的主要原因从开发过度导致水污染严重;湖泊的蓄洪滞洪功能严重削弱及生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

【答案】圩田开发过度,造成严重水污染,湖水自净能力下降;严重削弱了湖泊的蓄洪滞洪功能;破坏了生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请你指出当地依托大纵湖发展水特色经济的合理思路。(8分)

【解析】当地依托大纵湖发展水特色经济的合理思路可以从修复湖泊的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发展湖区旅游业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修复湖泊的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发展湖区旅游业。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