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川资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发布于 2021-08-20 09:57 ,所属分类:中考语文学习资料大全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共18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  )。要客观事物深入全面地认识,就必须______,长期观察。_____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______意境。

________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摘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有删改)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又与思想感情的产生有关

B. 思想感情产生,又与对意境产生的深度认识有关

C. 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D. 对客观事物的深度认识,又与产生的思想感情有关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身临其境 无论 创造 如果

B. 身临其境 即使 建造 如果

C. 设身处地 无论 创造 要是

D. 设身处地 即使 建造 要是

3. 下列各项有关上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句中的括号起解释说明作用。

B. “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画家”。

C. 加点词“对”“科学”“当然”在句中的词性分别为介词、名词、副词。

D. 从语法结构分析,“长期观察”“认识现实”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4. 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人们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

C. 古代各朝官职繁多,比如西汉的军门都尉指守卫军营的将官,唐朝的都护指镇守边疆的长官。

D. 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重描写精彩瞬间,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首部我国酝酿多年的民法典在出台以后,将会替代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

B. 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中,中国用艰苦卓绝的努力描绘出壮丽的“抗疫答卷”。

C. 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资阳,享有“长寿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等。

D.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测量,标志着2020珠峰高程测量取得关键性胜利。






二、(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6题。

①火星作为在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成为了人类走向深空的重要探测目标。2020年,中国将首次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踏出自主探测火星的第一步。

②中国的火星探测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火星上空环绕火星飞行的环绕器,另一部分是降落在火星表面“边走边探测”的着陆巡视器。环绕器在火星上空飞行,不仅可以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的探测,还可以为火星表面的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搭建起地球与着陆巡视器的沟通桥梁。着陆巡视器由进入舱和火星车两部分组成,进入舱帮助火星车着陆在火星表面,着陆后火星车便与进入舱分离,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这样一来,环绕器和火星车就构成了对火星的“一天一地”多方位探测。中国这种同时实现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的方式,在国际上也是首次。

③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36万﹣40万千米,而火星距离地球为5600万﹣4亿千米,地球与火星最远距离约为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000倍,无线电信号从火星附近传输到地球最长需花费23分钟。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将使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提升至4亿千米远的空间。火星的大气十分稀薄。火星表面大气密度约为地球的1%,同时存在强风和沙尘天气,这些都使得在火星着陆更为困难和复杂。火星上太阳辐射更加微弱,只有地球和月球的约43%。这对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的探测器在太阳能的获取和温度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将突破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这类特殊关键技术。

④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在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以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的目标。

(摘自熊雅颖等《2020,从中国到火星》,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火星成为人类的探测目标,是因为它在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极相似。

B. 文章第②段说明内容明确,介绍了中国自主火星探测器的构成、功能、探测方式以及影响。

C. 文章第③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的困难和复杂。

D.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对火星进行探测,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





第2卷 (共132分)

三、(26分)

7.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8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如果你到祖国大西北旅游,看到夕阳西下的奇特壮美风光,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体现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4分)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lì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zhòu雨cù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息。

(摘自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1)给上文加点的字注音。

暖_______气 通风罩______ 露_______天 棚_______屋

(2)给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lì_______青 zhòu______ 雨cù_______至 zhì_______息




9. 名著导读。(6分)

战斗一打响,保尔•柯察金便低低伏在马背上向前飞驰。跳舞能手托普塔济骑着一匹细腿黑色军马,并肩急驱。冲杀中,保尔•柯察金亲眼看到托普塔济扬起军刀,及时地砍倒了一个刚要举平步枪的波兰兵。出刀有力,一下便砍翻了。

情势急转直下,无论保尔•柯察金,无论托普塔济,谁也无法及时勒住狂奔的军马,只有咬紧牙关,面对喷火的机枪,朝死神冲杀过去。波兰军官先向保尔•柯察金开了一枪。子弹“嗖”的一声,擦过脸盘飞走了,谢天谢地,幸好没有打中。保尔•柯察金的战马撞上了该死的波兰军官。只见那个人的脑袋撞到一块石头上,一声不吭地仰面倒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几乎同一刹那间,那挺该死的机枪突然响了。弹丸疯狂地朝这两个红军战士扫去。托普塔济全身顿时被打穿,连人带马重重摔在地上,就像同时被数只大毒蜂蛰透了。

这时,保尔•柯察金乘坐的军马受了惊,直直竖起前蹄,大声嘶叫了一声,带着保尔•柯察金,朝前一窜,猛然飞过托普塔济的遗体,眨眼功夫就冲到机枪边半跪的波兰匪军跟前。保尔•柯察金正好挥起仇恨的军刀。一道闪光的弧形划过之后,亮晶晶的带血的军刀,便直直砍进了顶着蓝色四方军帽的脑袋。只见他一鼓作气,又挥起战刀,朝另外一名波兰士兵砍去。不料,战马冲得起了野性,带人朝外一窜,跳到一边去了。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选文中保尔•柯察金和托普塔济与 军队激烈交战,这体现了他们 的形象。(2分)

(2)请结合整本书,分别从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及精神品质来简要谈谈你对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理解。(4分)




10. 综合性学习。(8分)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某中学对学生家务劳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如图。根据统计结果,学校团委拟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图表分析】请你根据如图数据,写出两条反映学生家务劳动问题的调查结论。要求: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2分)

(2)【劳动倡议】下面是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的“热爱劳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准确或不得体,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劳动来获得。为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主动帮助爹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创造幸福”的活动中推波助澜,用汗水实现我们的理想,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3)【观点辩驳】是与非越辩越明,辩论往往需要驳倒对方观点,确立己方观点。在辩论环节,对方辩友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浪费时间”,请你进行辩驳。要求:语言连贯,有理有据,不超过125字。(4分)




四、(4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秘 密 范春叶

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嗳,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以一种平静地语调对郭老说:“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您有什么事情?”

⑥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

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

⑩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⑪郭老的声音悲切,我犹豫片刻,说:“好吧。”

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⑬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⑭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⑮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

⑯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⑰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⑱我愕然。什么秘密?前些日子我刚在电视上看到民族资产解冻大骗局。现在联想到一块儿,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

⑲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⑳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摘自《小说林》)

11. 细读下面句子,体会加点词蕴含的表达效果。(4分)

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了出来。

12. 小说第⑫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3. 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效果?请从情节方面简要分析。(3分)

14. 张爱萍将军这样评价“两弹”功勋人物邓稼先“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以此来评价小说中的“父亲”也恰如其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 韩 青

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

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

③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可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这就是他的好规矩,而他在落实它的过程中,显然有过硬的品格贯串始终,否则,再好的规矩也会成为一堆谎话。而如此过硬的品格,往往都源于一颗“优等的心”,毕淑敏说,这样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④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矩,一旦你脱离了或破坏了它,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所谓守规矩,既指自己守规矩,又指自己守别人、别物该有的规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别人,防止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他物之上。

⑤由此可见,规矩就是生命的防线,有了它,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会被拒之于心门之外,进而防止我们误入歧途。

(摘自《思维与智慧》)

15. 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分)

16. 文章第②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7.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 通读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守住规矩”?(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15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摘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摘自《后汉书•王充列传》)

19.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无从致书观 请军礼见

B. 俟欣悦 一犬坐于前

C. 仕郡功曹 岂能暴涨携之去

D. 好博览不守章句 濯清涟不妖

20.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余幼时即学___

②尝百里外___

③其先自魏郡元城焉___

事扶风班彪___

2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2. 宋濂与王充都“家贫无书”,但他们读书的途径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5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

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作客农家,腊酒虽廉,但村人尽其所能,盛情款待,突显出农人质朴好客的性格。

B. 诗人游玩路上,一路山环水绕,疑若无路可寻,忽然柳绿花红的新村突现,豁然开朗。

C. 诗人社日里,追随衣着简朴的村民,吹箫敲鼓,依照古风,迎神祭社,祈求仕途顺遂。

D. 诗人紧扣诗题,剪取游村见闻,将明丽的风光与古朴的民风镌刻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24. 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五、(6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写作。(60分)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D 6A

7、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天涯若比邻⑤.大漠孤烟直⑥.长河落日圆⑦.浊酒一杯家万里⑧.燕然未勒归无计

8、(1) ①. nuǎn②. zhào③. lù④. péng

(2)⑤. 沥⑥. 骤⑦. 猝⑧. 窒

9、(1)波兰 英勇无畏(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2)示例:①从成长经历看,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②从精神品质看,保尔•柯察金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同钢铁般坚强。

10、【图表分析】示例:①无论男女,打扫卫生占比最少,洗衣被占比最多;②各项家务劳动,女生劳动量都比男生多。

【劳动倡议】①将“爹妈”改为“父母”;②将“推波助澜”改为“添砖加瓦”。

【观点辩驳】示例:我们应该参加劳动。首先,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次,劳动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劳逸结合,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素质;最后,劳动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如果不从小培养,长大后可能会缺乏自理能力。因此应该参加劳动,形成尊重劳动的风气。

11. “一怔”的意思是“发愣、发呆、吓了一跳”,这里指的是郭老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愣住了,表现了郭老的惊讶。“滚”的意思是“滚动、翻转”,郭老的眼泪滚动下来,突出了他对战友未能等到解密的痛惜。

12.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三月的北方山林,此时树木还未发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死气沉沉的特点,烘托了肃穆、凄凉的氛围,也烘托了郭老内心的伤心难过。

13. 从“我”的视角叙述父亲的事情,使情节更加真实;“我”充当线索,情节发展更加紧凑;开头由“我”的思念引出故事;“我”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14. 本文中的“父亲”因为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被母亲误会了一辈子,淡泊名利,退休后又去当志愿者,一生都在为国家为社会付出。

15. 示例: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原则、有底线。

16.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该段中作者将“规矩”比喻成“火车”,生动地论述了守规矩就像火车沿着轨道行驶一样重要;该段还运用了道理论证,说明了如果不守规矩,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论证了本段“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的观点。

17. 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然后运用举例论证,举张安世举贤达能,不求私谢的例子论述本段分论点;最后引用毕淑敏的话,通过道理论证证明“品格得过硬”的观点。

18. ①首先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②要有过硬的品格;③不仅自己守规矩,还要自己守别人、别物该有的规矩。

19D

20. ①爱好②快步走③迁徙④以……为师

21. ①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②看一遍便能背下来,于是博通各种流派及百家的学说。

22. 宋濂通过借书、抄书来读书;王充到书市看书。

23C

24. 示例: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叹,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观。

25、作文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