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行政执法类申论范文:在人性化与严守法律中求善治

发布于 2021-11-09 01:55 ,所属分类:国考学习资料

请结合对“给定资料2”中“善治须达情, 达情始近人”这句话的理解, 围绕“给定资料5”中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联系实际, 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 (2) 参考给定资料, 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观点明确, 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 (4) 篇幅 1000 字左右。

相关材料 (节选):
新时代, 新征程, 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参考范文在人性化与严守法律中求善治

清代唐甄在《潜书·抑尊》中曾提到“善治须达情, 达情始近人”, 这句话意思是说, 好的治理必须要了解民情, 尊重民意, 从各方面去贴近百姓的需求。与此同 时, 习总书记也强调, 要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需求。

习总书记与唐甄都意在说明一个道理, 即要想实现善治, 就要真正从百姓的需求出发, 采取老百姓需要的、认可的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足感。

贴近人性的的治理更容易打动民心, 为民所需。政府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百 姓, 在这中间就必须考虑百姓的感受, 人性化执法。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见到过交警从实际出发, 开出没有扣分与罚款的“空白罚单”, 这样的方式既有警示也富含人情, 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材料中的王警官巡逻也不是生硬的调查, 而是以借水的名义, 在家长里短的“闲话”中就拉近了警民关系, 完成了日常工作。

这些富有人情味的执法方式, 花了心思、动了脑子, 避免了执法过程的僵硬死板, 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在这种富含人性的交流中, 就没有敲不开的门, 也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善治就是在这些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沟通中一步步体现出来的。

而“不近人情”有时也是隔开民心的一堵高墙。有些人对人性化执法心存疑虑, 甚至发出了“执法不是游戏”的呼声, 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出, 虽然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但法理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法律在使用时要“人人相同”。如果在执法中一味不通情理、不加思考地“照单全罚”, 反而会引发群众抵触、阻碍执法进程。

材料中修车师傅节衣缩食为所在小区修路, 群众拍手叫好的事城管部门却粗暴叫停, 事后虽百般解释却已难服众, 这显然是不得民心最真实的写照。随着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 简单僵化的“照章处理”已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政府治理的要求, 在“近人情”这条路上,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当然, 执法中要有人情味, 但却不能背上人情债。人情味必然是在坚守原则的前 提下进行的, 该守的规矩坚决要守, 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这几个原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 一个都不能少。

曾在网络上被屡次曝光的高铁霸座现象, 执法人员 “先礼后兵” 的方式赢得群众屡次点赞, 这就说明 “宽严相济” 才是真正对路子的管 理方式。由此可见, 只有把握好照看人情与依法依规之间的尺度, 才能在人性化与严 守法律中求得善治。

规则之治基础之上的人性善治, 应该是文明社会所乐见的一道“靓丽风景”。只有依法办事的刚性和贴近百姓的柔性共同发力, 才能真正符合群众需求, 从而实现社会善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