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宁海丨三溪相伴诗路长

发布于 2021-11-29 17:22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宁海境内溪流众多,大都奔流入海。若论与诗路的渊源,当推凫溪、白溪和清溪。


凫溪,古称浮溪。南宋《嘉定赤城志》:“浮溪渡,在县北四十里。”又记:“浮溪税场,在县北三十五里。后省罢。”据光绪《宁海县志》载,浮溪源出第一尖山(即镇亭山,亦为剡溪源头之一),流经横溪岭下、里岙庄、大里、峡石门山、深甽市第一桥(此处可乘筏顺溪而下),又向东流经桐树岙、下何、洪家塔、凤潭、石门潭(《嘉定赤城志》:“石门潭,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剡中,深不可测”),过龙珠屿及延庆桥入蜃海(今宁海湾海域)。凫溪流域最出名的物产是香鱼。香鱼又称细鳞,南宋储国秀《宁海县赋》就有“鲤鲫细鳞鲇鳅吐哺”之说。光绪《宁海县志》载:香鱼产溪中,又名细鳞鱼,无腥而香,其长随月,至七、八月,长七、八寸,过此则生子而味不美,出浮溪者佳。清代宁海县令徐恕作诗云:浮溪渡口夜通渔,玉水清波画不如。何事秋风鲈鲙尾,芳鳞三寸是香鱼。”


白溪,古称上白溪。崇祯《宁海县志》:“上白溪,西南四十里,俗称狐啸溪。源出天台华顶,东北流八十里会大溪,由双港渡东流入海。”此溪天台县境段称作水母溪。南宋《嘉定赤城志》:“水母溪,在(天台)县北一百里摘星岭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提到白溪(水母溪)的流向:“天台之溪,余所见者:正东为水母溪;察岭东北,华顶之南,有分水岭,不甚高;西流为石梁,东流过天封,绕摘星岭而东,出松门岭,由宁海而注于海。”据光绪《宁海县志》载,旧时从上白溪村乘筏,顺流而下,可直达双港、港头等地,沿岸风光旖旎,引人入胜。前人《玉溪春水》诗云:“桃花细雨涨天台,溪水通源汩汩来。一鹭守滩潮正落,双虹跨彩镜频开。空涵帆影当风起,欸乃歌声逐浪回。欲问剡川终夜雪,殷勤访戴有谁陪?”


清溪,源自天台苍山。据光绪《宁海县志》载,该溪自苍山发源,东南曲曲三十三里,入宁海县境之江滩天宁堂,经上叶、坑口、清溪桥、桑洲市、田洋卢、沙地桥,再一路而下,至沙篓(即沙柳,今属三门县)广济桥出海。根据相关史料分析,隋唐时期,此流域可能还属于内港,外海潮水涨至今桑洲镇区一带(王爱山一侧),可通舟船,成为彼时天台山华顶等地出海的便捷通道,留下诸多诗人的足迹。至宋代,由于此间海涂淤积,海岸线不断退后,内港海域逐渐转变为清溪流域,沧海终成桑田。明清时期,清溪大部分流域尚可泛舟筏。明代周应显《清溪泛舟图》诗云:“清夜寥寥兴洗然,扁舟一叶小于莲。玉箫声断空回首,秋红江乡月满天。”




撰稿:米胖堂 插图:来自网络 编辑:米胖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