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中高考都不存在!这个乌托邦国度如何实现教育分流?

发布于 2021-11-30 11:00 ,所属分类:高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ad

此时的我在加拿大陪读,国内的“双减”已经和我没什么关系了,刚要替同胞们高兴,总算有了盼头可以松口气,不用再那么焦虑了。可一眨眼的工夫,看看社交媒体中报道各国教育体制的文章,似乎全世界的教育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分流。



文 | Beth 编|Yuan 图 |Pexels、豆瓣





回想起来,分流本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记得自己当年以保送生的身份参加了中考,并未体验到什么真实的压力,我最好的朋友中考后去了一所普通高中,另外几个朋友去了更普通一些的高中,还有一个去了职高。


那时不懂得什么叫人生规划,也不知道我的父母当年是否有为我的升学焦虑过。现在我成了家长,带女儿来到加拿大接受国际教育,这里没有小升初考试,也没有中考,甚至连高考都没有,这是不是理想教育该有的样子?




01

没有高考的加拿大

如何“分流”?


加拿大各省教育划分不一样,在此以安大略省为例,这里的义务教育一共十二年,分为先后两个阶段——公立教育(public school)和高中教育(secondary school)。


很多人喜欢把覆盖学前班到八年级的公立教育部分统称为小学,只有一些私立学校会把七八年级单独称为初中。一个在公立体制下就读的学生,在十八岁之前只会经历一次升学,那就是八升九的从小学到高中的转换。


别担心,每个人都有高中上,没有入学考试、也不论平时成绩如何,决定进入那所高中的唯一划分依据就是居住的区域,也就是学区(catchment)。


这里要补充一句,加拿大公立学校师资很均衡,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差别不大。学区房这事不用过于纠结。



居然没有考试,竟然不看成绩!我的第一反应是,加拿大是不是仗着人口稀少、教育资源丰富就这样随随便便的把学生都“送”进了高中的大门?


还真不是!


在升入高中这件事上,加拿大人不光没偷懒,还为学生们做足了各种准备工作。按照他们的说法,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长远个人发展目标的课程。


当国内的孩子忙着学习以应对中考时,这边即将面临升学的孩子(和家长)却在忙着参加各种宣讲会,忙着要研究清楚读高中的各种可选项:


学区内的高中不是唯一的选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今后的目标,选择申请另外一些类型的学校,比如在学术上具有挑战性的IB学校和偏重理科实践的I-STEM学校



IB不用多解释,有些地区的IB学校需要提前在八年级上半学期参加IB学校自己组织的统一考试,有些无需考试,但是要参考以往的在校成绩单,毕竟IB是考验学生学术能力的课程体系。


就算没有被选进IB学校也不用担心,想申请一所好的大学,学区里的高中完全没有问题,只要肯努力。


I-STEM是三年前隆重推出的创新课程,适用于喜爱理科科目及酷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学生,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变化的,具有解决复杂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能力的人才,课程重点集中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创新等几个方面。


在I-STEM学校中,宽敞明亮的科学实验室看着让人着实动心,主要课程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更多的结合了动手实践部分。



IB、I-STEM、传统高中看似在通过不同学校不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流,但更确切的说,这种自主选择其实是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只有IB学校把以输送学生进入大学(university)作为唯一目标,其他类型的学校都将在四年过程中,为学生们各种课程——多到眼花缭乱,以支持学生们不断清晰的个人目标。


在这四年高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地、自发地找到各自的方向,进而在高中课程结束后进入五大类个人教育/职业领域——大学(university)、专科学院(college)、学徒项目(apprenticeship)、直接进入职场(workplace)、社区服务领域(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在高中的各种宣讲会上,没有人特意强调高中毕业一定要进入大学这个概念,所有描述的出发点都是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最适合他的发展规划,即所谓以人为本。



02

高中的N种可能


如果一个学生的目标和家庭对他的期待都是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university),来看看在整个高中四年,他都会经过哪些分流路口:


高中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18个学分,大部分会集中在九年级和十年级期间完成。选修课12个学分,从九年级就可以开始选课,大部分会集中在后几年。学够30个学分,再加上足够的义工服务时间就可以拿到安省高中毕业学位(diploma)。


但是,如果学起来没兴趣或者有困难,没关系,学够规定的7个必修课学分,外加7个选修课学分,将会得到高中证书(certificate)。这个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学分制,一部分学生被分流了,与大学无缘。


剩下的依然走在通往大学之路的学生们,除了学习正常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有专业方向性的课程之中依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比如从11年级开始,对某些经济领域(如艺术与文化、商业、信息交流技术、旅游与酒店服务业、工程制造与机器人,等等)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专业高级技能课程项目(Specialist High Skill Major)。


在这个项目课程中,学生们会学到专门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有机会取得该领域认可的资质证书。



别被“专业高级技能”这个词吓到,以为走上了职业高中的道路。这种方向明确的学习只是更具有专业针对性,至于今后是想在这个方向上申请大学还是直接工作,决定权还是在学生手中。


还记得吗,加拿大是没有高考的。只要拿到了高中毕业学位,只要高中期间的平均成绩ok,申请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多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方向的项目课程,提前积累职业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在听了很多宣讲课,看了很多高中项目介绍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加拿大高中鼓励寻找个人发展方向胜过对文凭的追捧。


学校和老师会鼓励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探索自己的热情所在,在高中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无论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有相应的课程项目给予支持。高中毕业后务实的从学校到职场(school-to-work)的职业规划和进入大学继续读书被赋予了同等的权重。



03

持续数年

缓慢发展的教育“分流”


作为一个被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任家长,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高中课程设置哪里有那么复杂,不就是老师讲得清楚,学生学得扎实,再就是拼学校的实力,看谁能多提供几门选修课,甚至是美国大学认可的AP先修课程。

加拿大高中怎么就整出了这么多的课程花样呢?

加拿大人好像很喜欢学制为1-2年的专科学院(college),普遍认为从专科学院毕业比大学毕业好找工作。

在他们眼里,专科学院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的教育方式,通过在专科学院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直接的获得今后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


在这种现实的号召下,一些高中生在毕业后,自然而然选择了今后更好找工作的专科学院而非大学。一部分人就这样自愿地在通往大学的路上分流走了。

在这个过程中,和专科学院合作的双学分项目(dual credit program)在高中12年级时便开始将一部分学生默默地拉扯到通往专科学院的道路上。

经济、实惠又省时省力,专科学院有什么不好呢?而且今后如果想继续大学教育,很多专科学院的学分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大学学分,不浪费。

还有一些喜欢机械、喜欢组装、喜欢修理东西、喜欢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学生,如果偏要让他们去读专科学院甚至大学估计会要了他们的命。用我们的土话说就是,不是块读书的料。

如果在12年级完成高中学业的同时,去参加提供在职培训(还有工资)的学徒项目(Youth Apprenticeship Program),将会很现实地解决他们今后的就业问题。又有人分流走了。

当然,不是说在高中时参加了职业培训就不能继续教育深造,还有一些和某些产业合作的教育项目(cooperative education),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学生既可以凭借这种经验与技能直接步入职场,也可以把它当作宝贵的职业经验,用以帮助找到未来大学/专科学院的专业方向。


高中项目远不止这些,还有针对学业跟不上的学生的项目,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提高自信心,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社区发展项目。

分流依旧存在。只是这里的分流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依据,这里的分流经历了一个持续数年的缓慢发展地过程,最终不是一个被动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



04

受教育的大门永远敞开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教育机制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会如何看待分流这件事?终究会有一部分学生最终与大学教育无缘,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还是我们会接受孩子的选择——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做个普通人,随性而为。


我总觉得分流并不可怕,只要分流后还有回流的可能。谁的人生没有弯路、没个反复呢?


加拿大的很多教育机构——公立教育局,大学和专业学院的网站上都会有一个目录分类,叫做成人再教育不论年龄,只要想重新开始学习,哪怕作为成年人,也可以重新去完成当年未完成的学业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终身学习者”,所谓终身学习,既可以是多读书、是自学、自我提升,是不是也应该包括整个社会为个人提供教育回流的机会。


错过了自然遗憾,但若能重新来过,若机会的大门不会就此关闭,就算曾经被分流,那又如何?



<END>



扫描下方ErWeiMa添加菁小京

加入菁kids家长大家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