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及2022年备考建议

发布于 2021-06-11 18:33 ,所属分类:数学资料学习库

2021高考语文尘埃落定,学海无涯,我们的学习之路依旧漫长,今年的高考对于我们有怎样的指引,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给予我们三点指引。其一,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同学们应该梳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样重要;其二,我们要重视平时的基础和底蕴,反对速成的、应试的、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其三,我们的学习方式要多元,不仅仅是通过书本进行学习,对于时事的了解,对于生活的体会,对于人性的洞悉都可以对于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觉养成,一个是环境养成。自觉养成就是孩子能够有自制力拒绝外界一些娱乐活动的感官刺激,投入到书籍的精神世界中来,从而也能把书中所领悟的道理,应用于现实生活。环境养成就需要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环境给予青年学生们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行进在努力完善的道路上。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更加重视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多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的完善自我,奉献社会。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乙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注重教考衔接,遵循教育规律,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

一、古今融通,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试题萃取文化精华,让考生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如文言文阅读题,选取《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其中“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均符合现代法制精神,切合“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借此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的优良传统。《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通过默写其中的语句可以加深考生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考衔接,凸显语文特色

试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评价,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通过情境化考查方式的丰富,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考生正确有效地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以致用。

能力考查方面,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了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均注意到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等。第1题和第2题题点设在“远读”和“细读”的区别、“计数”和“理解”的区别,第3题涉及对“远读”和数字人文的意义的推断,着眼于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获取、分析信息,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并合理推断。又如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阅读各种实用文体的能力。试题材料有鲜明时代性,在真实的信息材料中提升阅读素养。第6题要求学生从已有材料中提炼和总结两地粮食增产的相同经验,实现了对归纳整合能力的有效考查。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则可以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重点和分析的问题,这样的考查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符合能力水平全覆盖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引导教学。

情境设计方面,试题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例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于两则语料,将词汇、修辞、病句修改、句式变换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单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所设计的两道题目一为常规的补写,一为概述文段内容。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语境中思考,这种考查方式更贴近生活实际。

三、精心设计,突出稳定平和

试题认真选材、精心设计,把考查重点放在考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力求通过一种平稳平和的方式考查出考生的能力水平,使考生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常发挥,达到服务选拔的目的。

结构、难度平稳。全卷结构与2020年保持一致,模块不变。稳定的结构有利于考生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难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保持平稳,在确保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同时,让大部分考生有获得感。

试题材料平实。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便于理解的语文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作答。如“秦琼卖马”的故事考生熟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当代小说家谈歌的短篇小说《秦琼卖马》。小说写了一段现代版的“秦琼卖马”,叙述层次清楚,故事性很强,能引起考生的兴趣。古代诗歌阅读选用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有利考生思考与作答。

试题设置平和。试卷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注重考查小说阅读能力,第7题分别从细节、情节、语言、风格四个角度设置选项,表述平实;第8题和第9题均考查人物心理,一道偏重对文中一个情节段落的细读,另一道则需要考生在综合全文故事的基础上作答,问题设置清晰,答案指向明确,体现出亲切平和的特点。

材料选择、试题类型平衡。在材料选择方面,注重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与古诗文材料的相对均衡;在试题类型方面,注重客观题与主观题的相对平衡。同时,试卷将考生思维量与表达量控制在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保证了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答题任务,发挥出正常的能力水平。

试题以全面融入的形式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全面发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对标课程标准,引导教育教学;以融会贯通的形式考查关键能力,服务科学选才,体现了命题的高水准、试题的高质量。




【语文】2021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原创高中语文教研组哈尔滨新东方中学个性化


2021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今年我省延续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乙卷),总体说来,今年的语文试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紧扣《考试说明》要求,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分值等方面基本保持与2020年对标,稳中微变,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导向,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试题材料传统与时事并举,秉承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智慧、引领青年成长的指向十分明确;
三、试题任务聚焦思维品质,着重考查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学科关键素养。

传统时事并举,强化“美育”

试题中文学类文本《秦琼卖马》(小说)、文言文本《资治通鉴》中敢于犯颜直谏的唐初名臣戴胄、诗歌鉴赏中辛词《鹊桥仙•赠鹭鸶》等,均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为导向,引导考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

现代文阅读及语用题中关于“数字人文”“互联网”“粮食生产与安全”等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引导考生感受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发现中国制度的优势。

古诗文默写选用了《琵琶行》《虞美人》《岳阳楼记》等三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强化“美育”理念的意图明确。

作文命题对青年自身发展的正确引领,以西汉思想家扬雄《法言·学行》中的名句为材料,以“义”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为发端,旨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聚焦思维品质,独立思考探究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对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分析;诗歌鉴赏中考查对辛弃疾词的语言特点分析,注重考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理解,题型有一定的开放度,为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提供了空间。

这种题目立足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高考作答的套路。

培养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语言文字运用题目中变化最大的是最后两题,将语句填充与文段概括合并为一个语段材料,通过情境创设,在考查文段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对于句式关系提出明确要求,指向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总之,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立足对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凸显出命题者对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深刻领会。

2021高考语文新课标乙卷试题深度解析(一)

原创思考语文思考语文

【编者按】2021年高考落下帷幕,公号即日起对全国试题逐套进行深度试题解析。试题参考答案来源可靠,试题文字精心校对,是解读试题的基本前提,也是公号做出的承诺,请读者放心。今天推出全国新课标乙卷解读(一)。


我认为,高效解析语文试题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1)以学生为本,解析看的懂;

(2)重方法思路,重分析提高;

(3)助走出题海,归学习之本。



乙卷试题深度解析

论述类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答案】C
【解析】A对应文章第一句话“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不管是“辅助手段”还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可以分析为“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选项对应第一段第三句“采样、统计、图绘、分类”,即选项中所说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D选项对应文段第五段中第二、三句“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整合起来即是答案。

C选项错在阅读对象的种类与选择远读还是细读没有对应关系。根据文章第三、四段内容,不论是单篇阅读还是文本集合,都需要将远读和细读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B.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C.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答案】A
【解析】A选项错在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首句,是起总领作用的。不仅是为了说明计算器处理文本的基本过程和特点,还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说明计算机处理的缺点和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D.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在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向计算机的转变”。根据文章三四段,学者研究解读必须和计算机解读结合起来,所以存在转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B选项根据文章第三段内容,“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可知错误在于“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远读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深化理解,不仅仅是为了发掘形式特征。

C选项错在“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都”,文章最后一段叙述十分清楚,“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




乙卷试题深度解析

实用类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种、管、收实现企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122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A对应图一内容可迅速判断。

C选项是本题较强的干扰项。做对题目,要注意认真审读题干。20032015年,是年份所在的区间,在这个时间区间中来讨论“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意思即为“在这个时间区间中粮食总产量有连续多年增长的现象”,根据图3分析,2003到2008年连续六年增长,2009年至2015年连续七年增长,均满足题干的前提和要求。所以是正确选项。考生容易做错的主要问题是对“连续”的理解出现问题,误被认为粮食总产量从2003-2015年全部增长。

D选项对应图三可快速判断。

B选项错在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错误。仅从每公顷产量无法得到这一结论,还需要其他数据的支撑与佐证,显然文中并没有提供相关信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答案】D
【解析】A错在“产业发展路径缺失”,这是江西安义县的问题,属于张冠李戴。

B选项错在“改变村容村貌”。村容村貌的改变是脱贫致富后的表现,并不全是提升粮食产能的措施。

C选项错在“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文中只说“斗笠田”随处可见,只能说耕地特点有相似之处,并不能表明山区地形也相同。从修11公里水泥路也可推断,地形特点不同。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

2、立足本地实际,合理利用土地。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等问题。

【解析】首先从宏观上思考,如何促进增产?无非就是扩大亩产量、增加耕地面积两个途径。这两个途径,是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下来进行答案整合、归纳:

临朐县的做法主要是“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安义县的主要做法是“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种、管、收实现企程机械化”和“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

从促进粮食增产角度看,首先都是“推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其次,从增加土地面积角度看,临朐县“因地制宜,解决地块零散问题”,安义针对“斗笠田”多的问题,采取“盘活荒地”特点。综合起来概括为“立足本地实际,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面积和使用效率”。

第三,从提高亩产角度考虑,临朐解决“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安义修建水泥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沟渠。两者共同点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即为第三点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电子版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试题适用省份●


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陕西省。

注:gongzhong号,回复“全国乙卷”可获得下载“word文档”链接。

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侍定类型的文本。

B.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C.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碑的一项是(3分)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D.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 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种、管、收实现企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确的一项是(3分)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噪,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

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

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陸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陸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 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惯。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

(2)皆今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莺

辛亦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甩。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花草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

48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則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哪些不大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不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数学】2021年黑龙江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原创高中数学教研组哈尔滨新东方中学个性化


2021年黑龙江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一、试题分析

全国高考数学共分8套卷,分别为原有的全国Ⅰ和Ⅱ合并统称全国乙卷(黑龙江考生用卷),原有Ⅲ卷不变,称为全国甲卷,新高考Ⅰ、Ⅱ卷,自主命题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卷。

2021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难度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试题突出以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试题仍然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覆盖基础知识。试题增强综合性和应用性,适度创新稳中有变,布局设计科学合理,试图主力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学习潜能。

比如体现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理科试卷第9题以魏晋时期著作《海岛算经》为背景考查学生解三角形的问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感悟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

体现在体育教育方面的理科试卷第6题以冬奥会冰上项目为背景考查了排列组合的分配问题,也提到了冬奥会的志愿者体现了德育方面的教育。

体现在考查有效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方面的理科与文科试卷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考查考生对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给出新的定义,考查学生对新定义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

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与去年完全相同。试题在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主干考点相对稳定,局部有变化。试卷中必修题和选修题的分值比例依旧为14:1其中必修题140分中代数、几何、三角函数和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分值分别为59分、44分、15分和22分相比2020年,几乎没有变化。

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前几道题上,在试题设计上,单个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思维相对简单,易于作答,全国乙卷的第1-8题和13、14、15、17、20(1)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试题。

此外,试题在稳中求变。一是试题排列顺序较往年又略有调整,如数列从往年第17题移动19题,试题难度增加,导数从去年21题移动到20题,概率统计从去年的19移动到17题,试题难度不断变化。

二是整份试卷中加大了对立体几何的考查力度,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难度加大。文、理客观题压轴的16题和主观题的18题均考查的是立体几何。16题考查三视图的部分,到去年为止文科在主干试题中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单独考查三视图,但今年三视图作为文科的客观题压轴16题,可见在立体几何上三视图在复习阶段仍然不能忽略。

三是部分主干考查内容有变,文、理科目的客观题难度梯度有变;今年文、理填空题的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选择题的难度有所上升,理科中选择题的出题方式也有所改变,比如集合从往年的一道题变成两道题,指对函数比较大小从往年的基础题变为选择压轴题。

综上所述,这些变化旨在释放一个明显的信号,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察难度上可以进行动态设计,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与去年情况类似,在即将步入新课改之际,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查必定要到未来文理科不分科的特点,所以本次考试中客观题共有7题与理科完全相同,分别是全国一卷理科的第1、3、4、5、10、15、16题;主观题的6道大题中,有一道题完全相同,是17题,与去年相同的是仍然是概率统计试题完全相同。选做题22题和23题和往年一样与理科试题完全相同。有一道题背景完全一致,属于“子母题”,是18题。除此以外,19题文理均考查了导数,虽然背景完全不同,但考查的知识点有较高的相似之处;可见,在主观题中,文理趋于一致,顺应了新课程改革。

在对比去年全国Ⅱ卷(黑龙江考生用卷),全国乙卷阅读量减少,特别是客观题中的实际应用题与概率统计题。整张试卷中主观题的题型顺序又略有调整,整体给人感觉偏难。但对比从前全国Ⅱ卷的分析情况来看,全国乙卷试题难度适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客观题中的填空题,学生还是能够得心应手,甚至导数、圆锥曲线的压轴题,学生也会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完成。

二、学习建议

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渗透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选拔与育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未来新高二和新高三的学生们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础

一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教材,不错过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不放弃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定期将教材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地梳理、整合。把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就是注重知识联系,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便以查缺补漏,再次加深理解知识点。

(二)多思考、多理解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这样的学习才更有实效。进而学会举一反三,把知识点也能用到各种题型中。

(三)积累错题,学会举一反三

错题是学生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体现,也是某模考重点难点的部分,所以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定期翻看,再训练,以错题为切入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 提高计算能力

一定要算法和算理的培养,提升自身数学运算的学科素养,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无误。

(五)限时训练,调整心态

平时的训练要讲究时效性,按规定时间完成,在做题上学会取舍,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以积极和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积极备考。这也是高考中要求考生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体现。
总之,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试题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基础抓得实;重点研究透;难点处理恰当。同时本卷突出数学学科特色,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比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发挥了高考数学科的选拔功能,对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学生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2021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年高考数学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作用。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试卷稳步推进改革,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稳中求新,全面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发挥学科特色,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作为试题情境,深入挖掘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学科素材,引导学生我国社会现实与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决定“四个自信”。理科第6题是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方案为试题背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积极的作用。

试题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理科第9题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在其研究测量的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要求考生根据测量过程中的相关条件,推断海岛高度的计算方法。试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生感受数学家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感悟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潜移默化的加强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数学科高考积极贯彻《总体方案》要求,加大开放题的创新力度,利用开放题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文、理科第16题,试题没有给出一个“几何体”的空间图形,只给出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要求考生在所给的四个图中选出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与正视图组成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试题的正确答案有两种,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先从侧视图入手,借助于线面空间关系,确定相应的俯视图;也可以先从俯视图入手,然后选定相应的侧视图。不同的答案对应着不同的思考方案,其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方案的选择上,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较好的选拔性。

数学科全面落实考查要求,在应用性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文、理科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设计了概率统计的应用问题。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新旧两台设备各生产10件产品得到的某项指标数据,判断新设备生产产品的该项指标的均值较旧设备是否有显著提高,即研究是否成立。试题考查了考生对于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芯片”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中国智造,科技发展,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21年高考数学落实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贯彻全面育人的要求。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数学文化育人功能,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数学科高考在深化中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英语】2021年黑龙江高考英语试卷点评

原创高中英语教研组哈尔滨新东方中学个性化


2021年黑龙江高考英语试卷点评




今年我省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新课标全国乙卷)。总体看来,今年的英语试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紧扣《考试说明》要求,强调语言运用能力。
二、强化语言及语法技能,注重文章综合应用。
试卷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功能性,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及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近几年不断强调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

听力:话题广泛,难度稳定

今年听力试题难度依然延续往年,语速适中,话题涵盖更加广泛。10段听力材料中均涉及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为学生理解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凸显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理解意义、传递信息的功能。

阅读:在语境中体现文化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本套试卷中的阅读话题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篇承载着语言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阅读主题鲜明,内容与时俱进,在体现考点的同时,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从能力考察上来看,考点明确并且全面,突出考察了学生查找关键信息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命题上采用同义句转换,推断句子内涵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察。

01、阅读理解

A篇为应用文,题目考察主要为信息查找提取的能力。其中,21题为数字计算题,22题为细节查找题,均考察学生对细节把握的能力。23题考察细节查找和概括总结的能力。文章难度较为简单,考察方向相对基础。
B篇为社会生活议论文,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概括的能力。其中,24题为段落主旨推理题,考察学生的推断总结能力。25题为词义猜测题,考察学生理解分析句子含义以及词汇认知的能力。26题和27题均为推断题,涉及细节推理与段落推理,考察学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文章难度适中,题目答案匹配较为明显。
C篇为生活与环保类文章,内容涉及目前生活热点话题,充分结合热点话题,探讨塑料制品与环境的关系。其中,28题为细节题,考察学生信息查找与对应的能力。29题与30题为段落中的细节推理,考察段落中重点信息的分析与筛查匹配能力。31题为篇章主旨题,考察学生概括总结与综合分析能力。文章难度适中,话题与生活紧密相关,题目考察较为综合。

D 篇为社会类说明文,内容涉及声音分贝与人们工作生活的密切关系。考察内容多为细节题。其中,32题,33题与34题,均为细节题,考察学生在较长语段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5题为推理题,考察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总结推断有效信息的能力。文章难度整体中等偏上,涉及部分专有名词可能会对学生理解文章有所影响。

02、七选五

本篇七选五涉及社会生活文化与社交礼仪,内容主要为社交聚会时应注意的谈话话题与方式。题目设置涉及段落内容主旨的考察和过渡句的考察。其中36题与38题为段落开头句的考察,需结合相应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37题与40题为过渡句的考察,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前后文进行选项筛选的能力,突出正确选项承上启下的作用。39题为段末句的考察,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文章难度适中,题目设置难易结合,突出题型考察重点,把握对学生答题能力考察的需要。

完形填空:探究语言本质,培养思维品质

1.体裁: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篇幅在350词左右,文章主题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内容来源生活,通过作者对自己作为护士的亲身经历的叙述,体现出参与社会、理性思维、人文情怀等中学生应有的素质。

2.题型特点:比较集中考察词性,以实词为主, 虚词比较少,其中实词中动词考查了10题,名词考查了6题,形容词和副词考查了3题。

3.难易程度: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语境的理解和把握。例如49,50题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人物的感情色彩找到答案。有些题如41题,通过通读文章,我们可知选项的正确答案就在原文。还有如43题考察学生对短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整体难度中等,其中较难的题目占比大概在百分之20左右。

II卷:突出语法功能,强化篇章意识

语法填空

考查学生在具体篇章或对话中,识别语法现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本次考试较往年的语法填空有些不同,此次文章篇幅较长,讲述了生态旅游的由来和概念。首先,刚做此题时会让学生感觉没有历年的真题通俗易懂。其次,本次语法填空没有考察动词作谓语(时态,被动语态或主谓一致)的用法,这是近几年高考中头一次没有考察的情况。词性转换此次考试涉及到了三个空,第61题动词变形容词,第62题动词变名词,第68题名词变形容词,可见此次语法填空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以及对词汇的要求。其余代词,连词,冠词,介词和非谓语动词等基本语法均考察到,延续了以往的风格。

短文改错

今年的改错部分延续以往的118的原则。即一删,一加和八改;整体上本次的改错,与以前历届试题相比,难度适中;知识点都很基础,强调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性、系统性,同时考察范围也小了一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点。具体考察知识点如下:

名词:一个,考察单复数;
非谓语:一个,考察并列连词后非谓语动词误用;
从句引导词:一个,考察让步状从的省略;
介词:一个,与动词搭配的介词缺失;
动词:三个,考察非统一时态,删除多余be动词和祈使句;
形容词副词:两个,搭配误用,最高级比较级替换和副词误用,改形容词
代词:一个,指代错误,人称不一致;

所考察知识点均在考纲所给范围内,本次考试冠词和并列连词等未考察,符合高考英语知识的灵活性,但并不会增加考试难度,这样的出题规律在平时模拟考试中有所出现,对于学生们不是很陌生。同时要求学生们在之后的22年备考过程中对于动词等重要知识更加重视,夯实基础的同时可以历年真题试题和模拟题作参考,知识点重复概率较大,出题思路基本一致;多做试题,记住常考点后更要有熟练运用规律和解题步骤、解题方法的能力,适应多种出题模式,减少思维定势给作答带来的负面作用。

书面表达:演讲稿,内容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今年作文李华依旧缺席。作文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贴近这一年半的学生学习生活。但是这种文体对于表达内容的准确性要求较高,难度在于如何添加有效信息,使两部分内容流畅及顺畅的表达出来,以使文章内容充实、用词得体,句式结构丰富。
书面表达在高考真题中出题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灵活;在掌握语言表达、基本书写能力的同时,更要正确掌握多种文体、题材、体裁的格式、书写重点、加分句式等知识运用方式。

通过分析2021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对2022年的高考英语复习给出如下备考建议:

01、生活实事,思想与时俱进
02、紧扣高考大纲,掌握高考词汇
03、系统学习语法,突破长句难句
04、精准巩固练习,实操解题技巧
05、发掘学习兴趣,拥有持久动力

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年,高考英语科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强调关键能力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稳步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总体方案》要求,强化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知识见识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试卷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引导作用;弘扬正能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和科学探究精神。

1. 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在体育方面,听力部分选取了有关谈论网球运动的材料,阅读部分选取了介绍世界知名体育场馆等语篇,引导学生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在美育方面,阅读部分选取了介绍用废弃塑料制作雕塑的艺术家的语篇,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劳动教育方面,短文改错选取了有关做家务益处的语篇,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并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宣扬劳动精神。

2.弘扬正能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和科学探究精神

试卷听力部分选取了有关老年人的社会角色、母女间关系等材料,阅读部分选取了如何在聚会时提高与人交谈的技巧;完形填空选取了如何表达感激之情等语篇,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法填空语篇选取了有关生态旅游的内涵和意义,阅读七选五语篇介绍用旧衣物交换替代丢弃,引导学生生态、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阅读部分选取家里保留座机的情况及原因、工作环境背景音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等语篇,引导学生科技发展前沿,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夯实全面发展基础,持续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优化情境设计,加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关键能力考查,增强开放性和灵活性,强调语言学习基础对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发挥高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1.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试卷精选语篇,创新试题设问方式,考查高阶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逐步增加。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均在语篇层次上进行,重视对语篇的精细阅读,尤其强调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提取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活动的起因、过程、方式、结果等重要信息并能够准确理解概念性信息。

2.加强应用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考查

试卷通过优化应用文写作题型,设置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任务情境,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应用文写作设置了以Be smart online learners为题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学校英语演讲比赛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生活,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的考查。

3.深入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阅读部分许多选择题考查考生推断、归纳和概括等高阶阅读理解能力。从主题来看,阅读部分选取的将塑料废品制成引人深思的雕塑艺术品的语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设置的第31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让考生选择一个能准确表达语篇主旨的标题,需要考生根据语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并通过归纳和概括才能正确作答。

三、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不断提升试题质量

英语命题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试卷难度与试题区分度,稳步提升试题质量。

1.稳定试卷结构,全面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以考查英语学科必备知识为基础,考查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在试卷结构设计上,稳定维持多年的由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四部分组成的试卷结构。试卷选材广泛,设问巧妙,全面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考查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之外,还强调对考生交际、思辨和学习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听力部分考查考生听懂真实语言交际情景中所沟通内容的能力,阅读和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查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写作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准确表达,完成书面交际的能力,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控制试卷难度,稳步提升试题质量

试卷所采用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材料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试卷中难、较难、较易和容易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维持稳定;通过创新选择题设问方式及合理设置选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试题质量。在材料难度方面,考试遵循课标要求,注意话题的适切度和语篇语言难度。听力部分的录音材料既涵盖学生十分熟悉的日常话题,如体育运动、健康饮食等,也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如关爱老年人生活、母女关系等;在阅读理解部分,既有相对简单的广告通知类材料,又有艺术家使用废弃塑料做成雕塑艺术品、家里保留座机的情况与分析等中等难度文章,还有工作环境背景音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等较高难度的科普议论性文章。

2021年高考英语命题充分体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引导,为进一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考试内容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