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闲的故事,忆自己的童年!

发布于 2021-06-14 23:11 ,所属分类:高中学习资料大全

今年五一期间收到赵老师送的礼物《白菜地边的家》,今日读完,感受颇多,拿来分享。

读小闲的故事,忆自己的童年

70后的小闲用文字写下白菜地边的童年,记录那些逝去的岁月。

她的文字柔软、细腻,还有浸润心扉的渗透力,七八十年代农村的艰苦岁月被她刻画的生动、有趣、真实,多少儿时的记忆随着她的文字浮现在眼前,搪瓷缸子爆米花儿、胡同里的大狼狗、乘着盖棉被冰糕的泡沫箱子、坠满半空虫子的榆树,全都从心底的最深处复苏过来。

随着她的文字,我也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傻乎乎的学雷锋行动,想起小时候早上起冒浑然不知,妈妈忙着做饭,我忙着收拾自己的上学用品,吃饭,等全部收拾停当后发现外面依旧静悄悄,天也依旧黑黢黢,我还会想起身边也有一个喷珠渐玉,利箭飞刀的大姑,既心疼我们又欺负着我们。。。那些穿梭于时间河流里来来往往的平凡人物们历历在目,什么是人间烟火,什么是岁月静好,在小闲的笔下尽得展现,并随心流动。

这本《白菜地边的家》和《窗边的小豆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成人着笔,用的却是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话语、孩子的心境去看世界,稚趣外露。它们有点接近亲子教育,但其中并没有提到半个关于教育的字眼和话题,这里每个故事都很寻常,就像每家烟囱里的炊烟,但味道却不同,其中的滋味只能靠读者尝完之后再说好不好吃,也可在每个故事中参悟深刻的道理,教育就应该像小闲的文字润物细无声的传递和感染

说起小闲的文笔,确实了得,读她的文字时能捕捉到杨绛先生的风采,平和中带着倔强,细腻中透着刚强。小闲自幼丧父,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她们姐妹三人带大,其中的艰辛苦楚不难想象,情到深处又懂得节制,一笔带过,不拖沓,不犹豫,却留足了冥想的空间,似国画中的留白,方寸之间天地宽。小闲的文字以简驭繁,浓情淡出,兴之所至,她偶尔也引用一些古诗词,但绝不掉书袋,信手拈来的诗词枘凿无痕,反倒成了插科打诨的,最多算个帮衬,可见其诗词功底深厚。她说的那些话,自成腔调,朴素自然,她的书有流水深,如白云闲,不急不躁。

以前车马慢书信远,日子过的简单,人也容易满足,现在时光飞速,这一刻你在北京,下一刻就能到南京,手中的一部手机尽得天下事,少了多少期待和寻找的喜悦。

我是80后,《白菜地边的家》有我的影子。

读小闲的故事,忆自己的童年。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