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球系列高考复习:第28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析版)

发布于 2021-06-28 12:12 ,所属分类:高考查分帮助信息

“小地球”系列—高考复习

整理:杨环宇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8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基础全面梳理

认识荒漠化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1.“甘草平移栽培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经验之一。甘草是一种耐旱的名贵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平移栽培是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形成“躺着长的甘草”。说明库布齐沙漠甘草平移栽培产生的生态效益。提示:平移栽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甘草的绿化面积,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甘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能够修复土地,增强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2.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说明理由。提示: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生态环境脆弱,应减少人工干预。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  荒漠化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续表

2.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3.盐渍化

我国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

4.石漠化

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贵高原,其石漠化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  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1)C (2)B (3)D

考向1 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固定根系 B.保水保肥 C.保热保气 D.团粒结构

【解析】与土壤相比沙地保水保肥性能差答案B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 B. C. 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答案B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稳定沙丘 B.减弱蒸发 C.提供有机质 D.滋生微生物

【解析】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项正确答案A

考向2 盐渍化

近年来如下图所示的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现次生盐碱化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平原洼地地区 丘陵缓坡地区 季风气候地区 雨林气候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需要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季风气候地区旱涝频繁等条件日光温室农业生产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是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的与丘陵缓坡地区相比平原洼地地区更易形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现象答案C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少土壤含水量 B.减弱雨水淋溶作用 C.增加地下水盐分 D.加剧地表水分蒸发

【解析】和自然状况下的耕地相比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使其土壤很难接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加之使用含盐量较大的地下水灌溉从而使土壤盐分升高答案B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 B.轮作休耕 C.减少灌溉 D.换土更新

【解析】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增施化肥往往会增加土壤含盐量;休耕则会减少日光温室的产量降低效益;要保证农作物生长灌溉必不可少;换土更新可将原来的盐碱化土壤换掉可缓解盐碱化答案D

考向3 石漠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下图示意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

A.石漠化程度加重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态环境改善 D.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线性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这从侧面反映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答案C

(2)导致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城镇化建设 B.开采矿山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据材料可知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读图可知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线性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由于曲线主要反映植被生长状况故推测该时段该地应该进行了造林即植树造林故C项正确;城镇化建设开采矿山会降低植物生长量退耕还湖会增加湿地不会增加植被量ABD三项错误答案C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的思路

考点2  水土流失

1.成因

2.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措施

(1)工程措施: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4)小流域综合治理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1)B (2)B (3)D

考向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

(1)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西高止山地形起伏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蚀强度大丁地位于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小;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强度小答案C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答案B

考向2 水土流失的治理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游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 A.东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由所给材料可知修筑水平沟的地区应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故C项错误;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D项正确AB两项错误答案D

(2)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平沟时,应使

A.沟距大、沟深而窄 B.沟距小、沟深而窄 C.沟距大、沟宽而浅 D.沟距小、沟宽而浅

【解析】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削减地表径流通过多个水平沟分散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流速和流量增加下渗进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保护水土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修建的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故B项正确答案B

(3)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深1/2~1/3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沟内水的流动 B.增加沟埂的稳定性 C.减少修筑的工程量 D.方便沟谷上下通行

【解析】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水平沟内修建土挡进一步减弱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A项正确;土挡在沟内且低于沟深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B项错误;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C项错误;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D项错误答案A

 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

素能专项突破

聚焦核心素养28  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筑牢万里绿色长城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指导,中国环境报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联合主办的以“建设生态文明 圆梦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大讲堂走进内蒙古活动于2018年8月25日至27日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

内蒙古地域辽阔、横跨“三北”,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形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核心素养定位:人地协调观

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1)要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2)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3)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4.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造林存活率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高林地生产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②④错误答案C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生物多样性增加 森林覆盖率降低 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读表可知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正确错误;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错误;“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正确答案A

突破图表技能28  土地利用图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 (1)A (2)B

第一步判定图表形式

常见土地利用图的主要形式有竖向柱状图、横向柱状图、扇形图等。

第二步区分坐标含义

土地利用图中数值一般有两种形式,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比例。土地利用面积显示其绝对数值,土地利用比例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关系。

第三步判断利用类型

常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水域等。

第四步判断主要类型

常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判断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如半干旱地区一般以草地为主,干旱地区一般以未利用地为主。

第五步判断变化特点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可以判断人类活动及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特征。

读内蒙古某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测,从1950~2005年该地区

A.开垦荒地,耕地总面积最大 B.退耕还草,草地面积总体增加

C.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 D.发展放牧业,未利用地先减后增

【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纵坐标表示该类土地的变化面积不表示总面积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1950~1980年草地面积减少了约700 km2,1980~2005年增加了约150 km2草地面积总体减少故B项错误;未利用地先增后减D项错误;建设用地一直增加C项正确答案C

2.该地区草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农业熟制发生变化 D.风沙天气增多

【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可知目前该地的草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故A项正确;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可能增加故B项错误;农作物的熟制不受植被的变化影响故C项错误;草地能够削减风速使风沙天气减少故D项错误答案A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如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A.固沙速度快 B.对环境适应性强 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

【解析】生物措施的使用需要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特别是水分条件)才可行而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不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故B项正确答案B

2.机械防沙的原理是 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 C.提高地下水水位 D.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解析】机械防沙措施是通过沙障的形式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沙危害;不会增加降水和提高地下水水位也不会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答案B

3.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 A. B. C. D.

【解析】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因此图中部位处于沙丘的迎风坡处于该沙丘的背风坡故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部位D项正确答案D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4~6题。

4.在水平距离50~80 cm段,风速 A.最大 B.平稳 C.下降 D.提高

【解析】读图可知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 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答案C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解析】读图可知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答案B

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解析】林木生长要求有良好的水热条件;石方格沙障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防治荒漠化效果显著故D项正确答案D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距冬季风源地近西部有缺口狭管效应明显地表风力很大A项错误;山地降水较丰富但是对沙漠地区的植被影响较小B项错误;冬季降雪日数稳定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水分C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主要是补给河流对沙漠区的植被影响不大D项错误答案C

8.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项正确;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减弱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AB两项错误;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湿度升高对地表径流影响不大D项错误答案C

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木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木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9~11题。

9.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 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

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 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

【解析】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土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故D项正确答案D

10.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

A.东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撒哈拉地区 D.东西伯利亚山地

【解析】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适宜普及树网A项正确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雪山连绵;撒哈拉地区是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土流失都不严重BC两项错误东西伯利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D项错误答案A

11.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

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 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

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 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

【解析】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两项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A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

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

沙嘴是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其分布格局能指示湖面的升降过程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季风区边缘研究人员在其腹地发现存在贺日木西尼沙嘴该沙嘴从古湖岸边向湖心方向延伸主要由磨圆度较好的砂砾石组成层理明显底层中保存有蓝蚬和萝卜螺壳体碎屑下图示意贺日木西尼沙嘴位置及形成

(1)描述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6分)

【解析】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

【答案】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地处北温带;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相对位置:西北起巴音乌拉山和狼山,东至黄河干流,南抵贺兰山。

(2)简述乌兰布和沙漠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解析】读乌兰布和沙漠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气候干旱;荒漠广布;生态脆弱;西南部湖泊密布。

(3)分析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的条件。(10分)

【解析】审图可知沙嘴的存在及砂砾石底层中的贝类壳体碎屑意味着该地区在地质时期存在大面积的古湖泊沙嘴的延伸方向表明古湖泊不断萎缩的方向图中信息示意了沙嘴形成过程中古湖沿岸流及盛行风的作用沙嘴连续不间断地延伸说明古湖湖盆开阔平坦起伏较小

【答案】大面积的古湖泊环境;古湖不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古湖沿岸流的相向汇合,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并向湖心方向推移;西北季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古湖湖盆平坦开阔。

(4)推测贺日木西尼沙嘴形成过程中古地理环境的变化。(8分)

【解析】由上一题分析可知在沙嘴形成过程中该地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答案】气候变干;湖泊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不断加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崩岗是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的一种特有的侵蚀地貌主要是由于冲沟沟头受到水力重力的作用发生崩塌和陷蚀而形成的一种严重水土流失地貌崩岗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风化壳深厚的低山红壤区分布十分普遍下图为广东省某地崩岗景观和该地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度崩岗面积统计

(1)描述该地不同坡度崩岗面积的分布特点。(4分)

【解析】读图可知不同坡度崩岗面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21°~60° 60°以上崩岗面积分布较少

【答案】不同坡度崩岗面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21°~60°,60°以上分布较少。

(2)分析在不同坡向中,南向坡面崩岗面积最大的原因。(4分)

【解析】读图可知南向坡面崩岗面积最大南向坡面崩岗面积最大是由于南向坡面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壳较厚且南向坡面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致

【答案】南向坡面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壳较厚;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强烈。

(3)分析崩岗对流域下游地区的危害。(8分)

【解析】由于崩岗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故会淤积下游河床湖泊和水库影响航运灌溉和发电降低泄洪和蓄洪标准加剧旱涝灾害

【答案】(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下游河床、湖泊和水库,影响航运、灌溉和发电,降低泄洪和蓄洪标准,加剧旱涝灾害。

(4)提出治理崩岗应采取的工程措施。(8分)

【解析】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可以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合理化工程措施故工程措施主要有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筑梯田修筑排水沟等

【答案】在沟谷打坝建库(布设谷坊工程);平整土地;修筑梯田;修筑排水沟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