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发布于 2021-08-22 12:14 ,所属分类:高中学习资料大全

上周末陆续几个小朋友来咨询怎么报志愿,我打了许多字,说了许多话,总算给一个解释明白了,过会儿再换个人还要从头说。

猫爸说,你把它写成文章,这样让大家都看得懂。

有个小朋友听我叨叨了一小时后说,这样挺容易的,我搞明白了,不打算花钱去外面找机构填报了。

另一个妈妈说,我把你拉进一个群吧,他们那里招高考报考专家,好多都是上年报过志愿的家长,你比她们讲得明白,去那兼个职,挺赚钱的。

我说,算了,我还有工作要干,没时间直播啥的。

再说,这个东西不复杂,我也不敢误人子弟。万一没录上,就得怪我没报好。万一录上了,又觉得自己的分本可以录一个更好的学校。

当然,私心里觉得报志愿这个东西根本不复杂,在平行志愿、一分一段很清晰之后,大体上都是可以算出你的名次和对应学校的。这个跟兴趣无关,完全就是分数说了算。

自己动手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总觉得可以报个更好的志愿,将来安心、踏实、认命的可能性就更大些。

有神乎其神的高考报考学是有了一分一段、平行志愿之后才开始。如果在当年没有一分一段、你根本不知道在全省排名的情况下,这种报考志愿会成为挣钱的机会吗?

既然那些人都能搞懂,你一个要上大学的人了,还搞不懂吗?

说完了废话开始进入正题,今天说说怎么选学校。

1

第一步,把适合自己的学校挑出来。

很多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今年考了多少分,本省一本线多少分,你看我报哪个学校合适?

或者问:我考了多少分,对传媒专业比较感兴趣,你看我报哪个学校合适?

有的直接问:我考了多少分,你看我可以上某某学校吗?

这种都没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分数在当地多少名,当地一共多少学生,你大概占个中等还是优等。还有不同学校在不同地方的分数线不同,甚至每年都不同,没有人上来能回答这些问题。

那些指望输入一个数据,自动蹦出一堆选项的,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所以我一般都指导小朋友们自己去做表,家长辅助。

以一个559分的河南考生为例,今年河南的一本线是518分。

参照去年,河南的一本线是544分,分数线降低了26分,说明今年的题目变难了。

参照前年,河南的一本线是502分,分数线提高了16分,说明今年的题目略简单。

再参照大前年,河南的一本线499分,分数线提高了18分,说明最难的是2018年。

可以预估一下,明年的考题还会变难。


因为去年疫情原因孩子们复习受影响,这是特殊年份;今年还是沾了点疫情的长尾效应,加上高考变难的大趋势,所以明年分数线还要降低。

参照最难的499分,明年降到510,后年降到500不是没可能。

当然这个与今年填报不相干。但是有这种模糊的趋势判断感觉在高考志愿填报里非常重要。


还有就是对你是否决定去复读,很重要。

2

第二步,找到你的全省位次。559分,在河南理科里排63644名。上一个580分排62527名,也就是和你同分数段的有1117人。

如何和其他1116人错开志愿,是你不落榜的关键。

现在填报比较强调考生利益,和20多年前估分填志愿进步了不少。1999年是第一年估分报志愿,我这种保守派少估了30分,影响了学校选择,现在想起来还心痛。

当然我们比那些还没考就报志愿的前辈又进步不少。没考试也不知道自己发挥如何,就要根据平时成绩报志愿,更残酷。

现在是平行志愿。也就是说,你把清华北大放在第一位,把人大、武大放在第二志愿没问题。只要你的分数在报考人大、武大的学生里最高,别说你是第二志愿了,哪怕你是第九志愿报它,它都得优先录取你。

平行志愿2008年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它保护了高分考生利益。


你再也不用纠结报不报北大。如果报了北大,没被录取,人大等还算不错的学校都泡汤;你就要滑落到第二批,基本上一个好学生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的,只有去复读。

但这对名校不利,也就是状元基本集中在清华北大,其他学校差距直接拉开,再也不可能捡漏了。

这个政策对中间学生甚至刚上线的学生来说也不利。因为在平行志愿下,每个分数都能对应相应的名次、学校,大体上一个一个往下刷,到踩着一本线的学生,基本上就没啥学校可选了,大概率要落到第二批。


分省招生,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是固定的,按照11.211.1划线,就有一些是替补的。

有人问,为啥要11.2划线,不11划线?

因为有的高校看本省生源不错,会适当留出机动名额扩招啊!

啥叫生源不错?比如,高校A觉得河南今年考题偏难,考生分数还比去年高,它就愿意多投指标。

当然更常见的是,A今年投放200个指标,录取最低分是559分,但559分有10个孩子填报,这个学校必须把这10个孩子都录上,这叫做“不退档”。

但这10个孩子都录上,就得录205个人了,就超出了招生计划5个人。那也得录,阳光招生的好处就在这里。

不然,像过去那样5个人就得被退掉,什么原因被退的,你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落榜了。

所以把一本线划得比招生人数略多一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应该感谢阳光招生,电脑录取,省却了过去那种高分不录录低分的黑幕。


3

在今年的报名情况没出来之前,任何一个高校都是根据过往在本省的分数线、名次来估算今年的录取情况的。


你问一个学校的招生官,我这个分数能不能上,他也是根据往年的录取名次来回答,并不能给你百分之百肯定的答复。

这种问题问那些招生官、问高考报考专家、问我这种跟教育沾点边的门外汉都一样。因为志愿填报大数据没出来之前,谁都不敢肯定。


所以高校、家长都不清楚今年有多少学生会选择某所学校,那些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也不会比你知道的更多。剩下的就是你自己去把那些你够得着的学校选出来。

怎么选?就是分数一张表,名次一张表。

还是以河南理科559分为例,把每年一本线的差距加上或减去,今年的559分相当于去年的585分,相当于前年的543分,相当于大前年的540分,虽不十分准确,大概率还是可以的。

拿着这些分去当年,把适合你的学校挑出来。


559+26=585

559-16=543

559-19=540

一本线

2020年544

2019年(502

2018年499

安徽工业大学

581

541(不能)

554

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

546

547

544

……




删繁就简,把省考试院发的那本报考指南书上的学校都找出来。当然越是分数高,你的选择余地越大,前100名基本上任意学校都能上,你就不会20名以后的学校了。

中间分数的学生最难报,比如我列举的这个559分考生,高出分数线41分,应该稳上一本的,但是怎么挑出最适合你的学校呢?

上面那个图,就比较容易见到了。

还有一个表格,也很重要,就是算名次。

559分相当于63644名,看看过往三年63644名能上哪些学校,也做成表格。

63644

2020

2019

2018

安徽工业大学

64188

61214名(不能)

45525名(不能)

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

108151

55105名(不能)

54123名(不能)

……




这两张表一对照,发现本在上一张表里很有希望的两个学校,在第二张表里,2019年和2018年基本上都录取不了。这就有风险了。

但是考虑到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名次一直在下降,说明家长越来越不感冒这所学校,你要不要冲一下呢?最终的志愿选择还在家长。

当然这两张表排完,你终究能找出三年无论从分数还是名次都肯定能录取的学校。


这时候的纠结是比录取分高多少去上这所学校值得。

这时候就要对这些学校进行排序,比如地域、专业、喜好等。

所以上来就说我就喜欢去某某城市,就想上某某专业的,如果不基于自己实力说话,都没戏。

公平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一分足以杀掉你的美好愿望。

还是那句话,分数越高,上面的表格波动越小。

比如清华、北大第一档;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算第二档,应该在各省的名次波动都不大,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只有把谁填在第一志愿的问题。

但是985之外的高校就比较不好说了,甚至有的985211因为地域、专业等原因,在某些省份招生也会有比较大的波动。

再往下就很难排,因为很多人都是盲报,同分段的考生又多,大数据就会有波动。

同一个录取分数线的A校和B校,选哪个?

肯定选过往三年波动小的那一个,这些学校往往是得到市场检验的,大概率今年也不会变成黑马。

波动大的,要么是热门专业受追捧,比如新开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要么是市场流行什么,比如前些年流行合作办学。

4

还有就是虽然分数、名次都给你了,报志愿还是讲究一个数感和撞大运。


数感基本上在你每天对着这两张表的几十个学校里,天天琢磨为什么去年AB高,前年就是BA高,琢磨出一些原因,比如专业、招生人数等。


再去撞大运,看看今年是否能捡漏。

比如2002年复旦大学在湖北招生分数线创新低,原因就是那一年不迁学生户口去上海,很多学生选择放弃。你在后面来看就没有参考价值。


但是那一年报了复旦的学生就撞大运了,因为毕业留在上海不受影响。

所以,其实这个报志愿很简单,就是做个加减运算,排列组合。然后就是填报最后关口前天天看,看得从哪一个都不满意到终于有几个顺眼了,选上去撞大运。


当然要拉开梯度,这个梯度和差距怎么拉开,要看专业选择,还要断舍离,明天再讲。(完)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转发、点赞和“在看”。如果你愿意本号,请点击标题下方的“白头搔更短”。如果你能星标本号,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