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前行高中数学组双生课堂活动总结

发布于 2021-11-03 12:04 ,所属分类:数学资料学习库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提质增效,在学习中前行

——高中数学组“双生课堂”活动总结

本次展示课的活动主题为立足“双生课堂”,聚焦学科素养,落实课程标准。目标是通过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研讨,引导教师深度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我校学科教研组的团结、专业、创新、发展。


一、前期领会精神,请专家指导,集体打磨


为了更好的落实“双生课堂”,体现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转变,学校布置完双生课堂的相关要求后,数学教研组长王震学老师专门请教师进修学校的杨林军为老师们做了名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一些教学理念》的讲座。作为资深教研员,杨老师从深度学习的体会,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等方面给老师们做了深度解读。杨老师说:“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STEM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先后出现,老师们必须把握住其中的本质,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相关改进。”之后,老师们着手准备自己的展示课,经过同年级、跨年级互相磨课研讨后,本次高中数学共呈现双生课堂8节。



二、中期课堂展示,教师亮相,体现年级特色


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高中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一下子就变成了各种抽象的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教师也需要做好衔接,让学生逐步适应。为此,在邹晓宇老师《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课堂上,她借助课件展示底数变化与图像的关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指数函数图像,加深了印象。在课堂上,邹老师给足学生动手研究图像的时间,师生互相探讨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体现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高二年级是过渡年级。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老师们可以较为顺畅自然的进行自己的课堂。三位高二的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模式展开了《圆的标准方程》 的教学。王娜老师教学设计规范有条理。课上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环节衔接自然顺畅,逻辑关系分析到位,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徐丹丹老师语言简洁,与学生互动面宽,学生较活跃,作业设计有特色,能为下一阶段知识做铺垫。满雪峰老师制作模型,形象展示圆的几何要素与位置关系,板书整齐清晰,有利于学生做笔记。



高三年级正处于第一轮复习,学生需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所以高三的老师们注重知识前后的联系,争取让学生在课上有回顾,有提升,有收获。王震学老师授课名为《数列单调性》,把数列与函数有机结合,使知识形成有机的联系。作为教研组长,王老师设计题目有梯度,根据学生水平“让学生踮踮脚能够到”,整节课严谨,逻辑性强。宋玲玲老师课题为《解三角形性形》,宋老师以问题串的形式串起一节课。随着问题的提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转换也逐渐清晰,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刘金红老师课题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刘老师语速适中,教态大方。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归纳出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各种方法,最后用流程图的形式总结本节内容,清晰明了。李颖老师课题为《基本不等式》,整节课条理性强,语言精炼。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应用、变式到高考呈现形式,思路清晰,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三、后期集中评课,互提建议,共同提升


高中数学组共评课两次。评课过程中数学组的同事们秉承一贯的真诚、朴实的风格,针对每节课都按照事先的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教学处李娜主任参与评课并给出指导性建议。在为期两周的展示活动中,老师们从以往单一的教案撰写向更上位的整体性的、结构性的单元教学实际转变。探索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组全体成员也必将全力以赴,在学习中前行!






END




图文 | 李 颖 王震学

编辑 | 李倩倩

编审 | 王婧文

终审 | 马凌云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