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专访 | 楼外的蒹葭,今晚的月亮

发布于 2021-11-15 11:54 ,所属分类:考研学习资料大全



“时间真的很珍贵,不要浪费时间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意义对于每个人的定义也不一样,不管是‘楼外的蒹葭’还是‘今晚的月亮’,总而言之,珍惜时间,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学四年中,丰富的经历让狄圆圆的生活比许多人要更匆忙,但她就是这样步履不停地享受着,在飞逝的光阴中写着属于自己的隽永诗行。

狄圆圆

狄圆圆,我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原记者、历史文化学院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荣获河南省高校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河南省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理论成果奖、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二等奖、洛阳师范学院发展性资助项目优秀理论成果奖、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情缘始结,素履之往



军训期间,还没摸清大学校园的狄圆圆遇上了来宿舍纳新的通讯社文艺部,“学姐们的友好和善,让我觉得通讯社是个似乎不错的部门。”本就喜欢文字的她,在学姐们的鼓励和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成为大通社文艺部的一员。

文艺部承担着《洛阳师院报》文艺副刊的助编工作,校报是半月刊,两周便要出一期。书、报,写文章似乎已经不能引起当代青年的兴趣,所以副刊征稿很难得到大范围推广,寥寥的来稿也常常无法达到出版的要求。策划选题、发布征稿启事、写文章、排版……纸上的文章、纸下的工作通常都需要她和其他成员包揽包干,往往是这期的稿件还没到位,就又要开始构思下期的选题。

狄圆圆生活照

创建征稿群、尝试新媒体宣发,为了获得稿源,提升副刊的知名度,狄圆圆花了不少功夫。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看不见的文思才学,终于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一张张印刷工整的《洛阳师院报》的一部分,在校园各处散发着独属于洛师的淡淡墨香。

紧锣密鼓、环环相扣的工作也培养了狄圆圆的抗压能力。大二下学期,她的专业课几乎每周都要制作PPT进行汇报,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当时班里很多同学都觉得很吃力,但我感觉还好,因为习惯了通讯社的压力。”狄圆圆说。

审稿工作对她来说也是一段特别的经历。无论是自己写的文章还是师生的来稿,每一篇稿件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待,即便如此,审查后的稿件也无法放心地直接交给老师,还需要让学姐再看一遍。“我现在还记得每次交初稿后的心情,胆战心惊的,因为学姐们总是能挑出问题。”狄圆圆回忆道。

大量审稿的工作让狄圆圆能快准狠地找出稿件里的错别字,也让她对文字有了更严谨的态度。大四时,狄圆圆帮室友检查毕业论文,在室友修改了很多遍的情况下,她还是找出了许多字词句方面的错误。“当时我室友她们都很惊讶,没想到还会有那么多错误,我就说因为你们没有大量改稿的经验,对这些错误可能没那么敏感。”

狄圆圆生活照

在文艺部的工作也让狄圆圆的性格逐渐得到了一些改变。“其实做文艺部部长我还是挺吃惊的。”这是狄圆圆得知自己成为部长后的第一反应。在她看来,自己的性格偏内敛,不是很擅长和别人沟通,尤其是担心老师分配的任务理解不到位、做不好之类的会影响到大家。

后来狄圆圆找到文艺部的学姐谈心,学姐们表示非常信任她,说她做事稳妥,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同部门的部员也给了狄圆圆很大的支持,说她成为部长后可能会比别人更辛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大家可以一起分担。“不能辜负学姐和其他部员!”就是在这样伯埙仲篪的团队里,狄圆圆下定了决心。

孜孜不倦,操翰成章



除了校报四版的工作,狄圆圆还参与了校报二版的通讯写作以及校园网的新闻采写任务,这些经历也让她对学生记者背后的辛苦和收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跟新闻要及时,出稿要迅速,和老师要协调采访时间,整理稿件时要听长时间的录音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等等,一份成品稿的背后要付出很多。”

狄圆圆的第一次采访是和新闻部同届的安子逸一起去的。从电话约采访到跟保卫处沟通采访,整个过程中安子逸的干练让狄圆圆感到佩服。“子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作为同届的部员,我刚开始学习采访,她就已经可以带着我们去了。”狄圆圆说。在此次采访经历后,她又找到安子逸并向她请教了许多经验,“子逸是一个坚韧、有毅力的人,我跟着她学习到了很多。”

狄圆圆生活照(右一)

在采访任务中,狄圆圆也认识了许多在教师、科研岗位兢兢业业、孜孜求学的洛师人,一群可爱的、闪着光辉的人。“有每年都会坚持做公益的老师;也有坚持做笔记,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会把遇到的好文章都摘录下来,时常汲取新知识、新观点的老师;还有对工作的奉献精神让人为之动容的老师……”狄圆圆也坦言,采访的经历给了她很多小感动。偶尔也会有些小欢喜,比如被坐在旁边的老师称赞字写得好看。学生记者,是狄圆圆新的身份,也使她收获许多乐趣和求学路上的益理。

不过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完美。在狄圆圆早期的采访经历中,由于缺少经验,也难免留下了一些遗憾。“有一次采访一位老师,老师想表达她的老师评价她的作品很好,但是老师想表达得谦逊一些就换了很多词,我当时没有理解好老师的意思,没有询问过被采访老师的意见就交给学姐了,后来老师说不太恰当想再改一下,可是印发后就没法改了,感觉很不好意思。”狄圆圆有些惭愧。但这段经历也为她的记者工作敲响了警钟,她从中汲取教训,对采访沟通、写作用词等各个环节把控得更加严谨细致。

狄圆圆生活照

扎实的功底从来都不是临阵磨枪式的训练,而是有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坚守与刻苦。通讯写作的任务量很大,但对狄圆圆来说每写一次都是一次突破、一次提升。从最开始面对1-2个小时的录音无从下手,到一点点理细节、去揣摩,慢慢理清通讯写作的逻辑,她不停地在摸索中学习、进步。“虽然写得还不是很好,但是能够看到自己在通讯写作中的成长,这点让我觉得很满意。”

博学笃志,仰取俯拾



除了在大通社的实践经历,狄圆圆还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实践学习。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了参加豫西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的调研项目。

谈到暑假社会实践的经历,狄圆圆依然印象深刻。在去偃师的红色文化资源收藏馆采集信息的时候,由于没有和馆主约好时间,到的时候下了大雨,收藏馆却没有开门,她们小组四人就在两把伞里躲雨,结果是全身湿透,淋成了落汤鸡。后来才跟馆主联系,拿到钥匙进去采集信息。“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确实是我们疏忽了,没有事先约定好时间。”

“吃一堑长一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梦想到现实,狄圆圆一步一个脚印地靠近。大三暑假,文化产业评论的主编联系了狄圆圆,询问她是否愿意去做运营。“可能是那个时候刚好缺人,而我又有在通讯社的相关工作经历,才有了这个机会。”但当时狄圆圆并没有太多gongzhong号运营的经验,所以去的前两天恶补了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第二天直接让上手去做,她就一整天饭都没有怎么吃就一直坐在电脑前学习。这次的经历也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努力准备的重要性。“天上有时候会掉馅饼,但对没有准备的人来说可能是铁馅饼,会被砸死的。”

狄圆圆生活照

在通讯社的工作慢慢结束后,狄圆圆便全力投身于专业课学习中,备战考研。但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暑假期间,狄圆圆时不时就会生病,“在家休整了很久,我都准备放弃了,但是我姐姐告诉我说,坚持试一试,不要荒废在校时间。”于是她回到了学校,一边学习,一边调整、休养,慢慢的身体好多了,学习也步入正轨。现在,狄圆圆已被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专业录取。“希望未来能够好好读研,在自己喜欢的文化产业领域有所发展。”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求知求学的昼夜前行中,狄圆圆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内心的坚守,如文字的纯良温润,又如春花的蓬勃朝气,在未来的路上她仍将逐河踏浪、日月兼程,不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蒹葭”与“月亮”。


往期推荐


校报专访 | 以青春之笔绘年华篇章
校报专栏|第553期校报精彩一览
校报文艺副刊 | 剧中英魂在 笔下日月新 —— 话剧《李翔梧·英名永存》创作后记
:张慧茹
:翟思源、魏孟宁、蔡成章
:狄圆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