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公务员好几年都上不了岸?问题出在哪里?

发布于 2021-05-15 19:41 ,所属分类:公务员考试学习资料

文/体制老司机
如果考了很多年,很多次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都不能上岸,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定位太高。
公务员和找对象很多地方是类似的。很多人之所以一直找,但一直单身,一直找不到,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另一半的定位,始终高于自身的能力。或者说,从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理想”的择偶标准
同样,很多人考公务员,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非国家部委不去,至少也是省厅起;非公务员不去,事业单位,甚至参公都免谈,宁可去乡镇当公务员,也不去省厅下属事业单位;非江浙、珠三角这种收入高的公务员不去,其他地方免谈;非城区不去,哪怕是距离城区再近的乡镇也免谈,就算是江浙沪这种发达地区的乡镇也免谈;非发改委、财政、组织、纪检、两办这种“权势”部门不去,其他部门都是渣渣,不考虑。
有理想没错,但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是病。
如果你是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确实每年有不少部委、省厅,或者是江浙沪这种发达地区的选调生机会,好好争取一下,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如果你学习能力超强,在山东、河南高考这种惨烈地方都能杀出来,学习公考这些东西不在话下,是个考霸,那么,你可以全国各地去考,可以选择收入高、层次高的公务员职位。
如果你自身硬件条件很硬,比如名校博士毕业,比如很硬的关系背景等等,那你可以不走寻常路,或者有专门的通道给你,你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但是,如果我们自身能力和水平一般,专业也很普通,小本一个,双非,专业不是万人坑,就是只能报三不限,学习能力也很普通,更谈不上什么关系背景,去市场上找工作,也只能找那种996还一个月四五千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还挑,就有点过了。
当然,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不信邪,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这没错,也是应有之义。但如果在尝试了很多次的理想依然没有任何结果,还不能从这些失败中汲取教训,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目标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那结局会是很悲惨的。
体制内岗位,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女人男人一样,什么档次的都有,能不能够到,就看你的基础条件和努力程度。
有年收入三十多万的江浙和深圳,也有位高晋升快的部委,更有可以掌握实际权力的纪检、经济管理、教育等部门,但这些同样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惨烈的竞争。
但也有那种穷乡僻壤鸟不拉屎乡镇五年服务期公务员,乡镇七站八所事业编,最次还有新疆西藏等边疆艰苦地区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很多都几乎不要什么苛刻的条件,函授大专很多都可以报考,一些岗位别说竞争,连凑够开考比例都难。
所以,认清自己,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目标,和生活妥协,选择自己能力和条件够得上的最好的机会,是快速上岸最重要的一点。
毕竟,只能考到35岁。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对体制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不同的单位、部门、岗位具体干什么,晋升如何,发展怎么样,在硬件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就无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理想的岗位。
比如说,很多人总想去两办,觉得靠近领导,好提拔,但实际上,两办大部分的岗位,都是做后勤保障的,能靠近领导的岗位,很少。去了两办的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不掌握资源和权力,和很多人瞧不上的人社、城管这些部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再比如说,很多人宁死不去事业编,但其实大部分事业编制的稳定性还是很高的,和公务员差不多,尤其是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公益一二类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稳定性没差别。很多二类事业编,收入还会比公务员还高。而且选择去城区单位事业编,比起乡镇公务员来说,生活环境更好,免除了夫妻分居的困扰,还可以把事业单位作为跳板和中转站,继续考城区公务员
所以,只有对体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单位。
同理,你不了解不同收入,不同学历,不同颜值,不同地区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需要什么特性的女人,那就很容易找错位,白费功夫,消耗青春。
当然,考公比选对象更加灵活,毕竟考一次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只需要两天考试,一百来块报名费。
所以,我们选定了适合的岗位和目标后,可以选择广撒网的方式,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岗位,多参加考试,只要有适合的机会就去考,就能迅速上岸
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的问题了。大部分人的问题,其实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学习的方向问题。
比如说,很多人的申论和面试,年年报班,年年学,但分数几乎没有什么增长,甚至还倒退。
这就是因为方向错误。
首先得明确,公务员是能力考试。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临时抱佛脚,应付的姿态去应对公考,企图找到一些套路和捷径,但屡战屡败。
为什么说公务员是能力考试呢?
说行测吧,短短的120分钟内,要你回答100-120道行测题,很多还是比较难的图形变换、资料分析,难度绝对不低。搞定这件事情,这是不是能力?
对于每一个大学毕业,已经离开高考很多年的人,要短短复习三五个月,就掌握言语理解、图形变换、逻辑、资料分析等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训练出速度来,这算不算学习能力?
再说申论吧。申论的根本核心在于,一是从给定的资料中提炼出全面、准确的信息的能力。给定资料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多的有一万多字,你要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把这些内容全部看懂,理清楚,弄明白,是不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是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大作文就要求大家根据立意,从给定资料中提取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用事实和逻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服考官。你的观点好不好,新不新,有没有深度,准不准确,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考察。但如何组织大量的事实,用一种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来论证你的观点,论证得是不是充分,说服力够不够,这算不算是论证能力?
你的大作文写得一目了然,清清楚楚,逻辑清晰,层次清晰,这算不算是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你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把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写出来,并且在大作文中,能够用客观平实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这算不算是语言表达能力?
再说面试,更是能力的充分体现了。平时大家在一起吹牛聊天,针对一个社会问题瞎侃,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基本一目了然。
在面试中,你的观点是不是足够深刻,是不是发人深省,是不是想他人所未想,这是考察你认知水平的高低。
你有了思想,能不能有逻辑,有条理,清晰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并且论证清楚,这是不是对你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
以上能力,都是大家在几十年的学习中形成的,高考就是一次检验,所以,名校毕业的人,大概率上,比普通学校的人,以上能力更强。所以很多省厅、甚至中央国家机关,都喜欢到这些名校搞定向选调,就是这个道理。同等条件下,名校生考上公务员的概率也更高。
简单来说,名校生可能一两次就能上岸,普通学校的可能要五六次也说不定。
这些能力从哪里来的呢?主要还是大家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思考中形成的。很多人对于之前学习的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鸟用,但恰恰这些能力的基础,就是在这些学科学习中奠定的。
如果连一篇高中命题作文都写得乱七八糟,就不要提对层次、逻辑、思想要求更高的申论了。
能力是普世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基础特别好,那你做绝大多数工作,都能很快胜任。
但能力的具体运用,是千奇百怪的。
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在忽悠女生,网络上撩骚时,其表现形式和公务员面试时,是不一样的,尽管他们的能力的根本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如何把你的原本具备的能力,运用到公务员考试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如何把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运用到公务员考试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准备公考参加培训班、刷题练习的意义了。
所以,有一些人,虽然能力水平不错,但复习不得法,没掌握公务员考试的具体要求,甚至本身水平很高,还去套路班学一堆不知所云的玩意儿,同样考不上公务员
简而言之,我们要在公务员考试中,尽可能充分地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出来。
但如果你能力很弱,你即便100%地把能力体现出来,同样是个弱鸡。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考公务员的人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要顺利考上公务员一是依靠自己之前几十年的能力原始积累。当然了,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积累能力,增加自己的原始积累。别小看准备公考短短的半年一年,对个人能力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好好想想高考之后,自己还有没有认认真真学习过半年一年的?别说半年一年了,怕认真学习一个月的都很少了。
二是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准备,但必须要掌握准方向。比如说申论大作文和面试,阅卷人和考官是希望看到你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要你结合具体的社会实际谈想法,言之有物,但你却去套路班背一堆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假大空的大话、套话、空话来强奸阅卷人的眼睛和考官的耳朵,能有戏吗?这就好比哄女孩子要甜言蜜语,你居然企图用十九大精神来教育引导女孩子的思想。
对于那些基础能力很强的人来说,他们只需要正常发挥就可以在公考中胜出了。而如果基础能力比较弱,就需要找准方向,针对性地练习,提升对应的能力,才能在惨烈的公考中胜出。
所以,学了很多年,考了很多次,能力没有进步,分数越考越低,根本还是方向问题。
公考这种事情,和我们处理其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类似的,大致的思路和逻辑是:
了解自己——了解目标——确立适当的目标——作出选择——针对选择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努力。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作出正确的选择,确立正确的方向,以及努力。
老司机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解析200题
拓展阅读:
公务员,很多人还在用高考思维选岗和备考
申论到底是什么东东?真的是玄学吗?
为什么平时聊天挺能侃,公考面试却无话可说??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