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热点速递,3大命题(含背景内容+考点+例题解析)
发布于 2021-05-18 21:02 ,所属分类:初高中化学学习资料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为帮助同学们了解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问题,做好最后阶段的学习和复习迎考准备,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的三大热点,命中概率很高,同学们记得收藏分享。
命题一日本核废水
l 背景介绍:
近日,日本宣布将把处理后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引发国际舆论哗然。更夸张的是日本政府竟然推出“放射性氚”吉祥物,引发网民痛斥!那么福岛核废水里的“氚”到底是个啥呢?
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变成氦-3,半衰期为12.43年。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主要是利用金属锂-6或它的合金在核反应堆内经中子照射产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核环境工程教研所所长王毅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来看,核废水中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还过高。虽然放到大海里被海水稀释以后,每一升或者每一立方的放射性会有所降低。
但是日本最好是先把放射性废水收集起来,再衰减两到三个放射期,最好是四个放射期。换句话说,就是再储存放个30到50年,然后再排放到海里去这样更安全。
氚[tritium]元素符号为T或3H,也被称作超重氢。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并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12.43年。由于氚的β衰变只会放出高速移动的电子,不会穿透人体,因此只有大量吸入氚才会对人体有害。
在地球的自然界中,相比一般的氢气,氚的含量极少。氚的产生是当宇宙射线所带的高能量中子撞击氘[dāo]核,其氘核与中子结合为氚核。氚与氘一样,都是制造氢弹的原料。自然界中存在极微,从核反应制得,主要用于热核反应。
命题示例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已知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则它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0 B.1
C.2 D.3
【解析】已知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知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1=2,C正确。
【答案】C
命题二气候峰会“碳中和”
背景介绍
4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外交部连夜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峰会主要情况和重要成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会,阐释我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政策主张,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有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彰显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园林建设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与“碳中和”目标一致。山清水秀是每一代人最宝贵的财富,锦绣山河才能让梦想源远流长。
碳中和的含义是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达到平衡。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探索历程,实际上是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核内电子的过程,但这恰是宇宙、物质、能源发展的逆过程。
“碳中和”对我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是我国碳排放下降斜率更大。
二是能源转型首当其冲,要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首当其冲。
三是通过工艺改造、节能等降耗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能源的产生、转换、消费过程。
l化学链接
化学与生活环境问题
命题示例一: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导致石油天然气需求骤降,油价暴跌。伴随着这一轮油价大幅起伏的,还有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增加,给全球油气行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追求碳中和、低碳排放、绿色清洁能源,由油气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油气行业能够实现“零”碳排放吗?随着更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减排技术的有效应用,油气行业的“零”碳排放,并不遥远。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D
命题示例二: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府⼯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指的是在⼀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的⼆氧化碳或温室⽓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产⽣的⼆氧化碳或温室⽓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是⾃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命题三.黄金面具
背景介绍
近日,某95后视频博主复原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走红,网友看过视频纷纷为其点赞。4月14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发出邀请“小伙子,欢迎一起探索文物世界”。
3月下旬,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出土了金面具、青铜器、玉琮、象牙等500余件文物。其中,一张与众不同的金面具备受。这张金面具含金量约为85%,银含量在13%到14%,还有其他杂质。这半张残片经过漫长时光的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怀着好奇心,该95后视频博主决定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将完整的金面具复原出来。黄金具有超高的物理延展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反复煅烧和捶打才能将长方体的金块捶打成薄片,挥着重1.8公斤的锤子。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上万次。最终,黄金被锻造成厚度只有0.4毫米左右的薄片。
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命题示例
3月20日,四川德阳广汉市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其中一件黄金面具残片引起了大量。2021年4月12日,一位95后小伙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1)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面具有良好的____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假黄金“黄铜”是铜、锌合金,鉴别真假黄金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4)欲确定金、银、铜三种⾦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延展性
(2)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
(4)硝酸银溶液

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近几年的考查热点,抓紧收藏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汇总,实验现象+相关知识点,考前必看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复习,9大知识点帮你搞定难题
中学生必备的几个gongzhong号推荐给你
扫一扫或长按ErWeiMa可识别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