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发布于 2021-05-18 22:12 ,所属分类:初高中化学学习资料


旭东化学,你的教学助手

你的 正是我们专注的
教育 |教学 | 化学
立即



2021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

1.(1分)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吸附异味

C.煤干馏得到煤气 D.食盐溶于水配成溶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活性炭吸附异味,只是将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煤干馏得到煤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食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只是物质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下列做法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

B.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C.在煤炭中加入固硫剂减少酸雨产生

D.使用无磷洗衣粉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分析】A、根据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可以防止污染解答;

B、根据加高烟囱不能防止空气污染解答;

C、根据防止污染的措施解答;

D、根据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解答。

【解答】解:A、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可以防止污染,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B、加高烟囱将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不能防止空气污染,故错误;

C、在煤炭中加入固硫剂减少酸雨产生,防止污染,故正确;

D、使用无磷洗衣粉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故选:B

【点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3.(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过滤

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称量NaCl固体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弹簧夹,双手紧贴烧瓶外壁,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约翰•古德伊纳夫以及日本化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开发的贡献。如图是锂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B.锂原子的质量是6.941

C.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锂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锂离子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故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故错误;

C、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锂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1分)用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亚铁(FeWO4))可制得金属钨(W)。下列于钨酸亚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铁、钨、氧三种原子构成

B.其中钨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铁、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4

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钨酸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钨酸根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

B、钨酸亚铁中,铁、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84:(16×4)=5618464,可见其中钨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钨酸亚铁中,铁、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84:(16×4)=5618464114;故C错误;

D.钨酸亚铁是一种纯净物,是由铁元素和钨元素两种金属元素和氧元素这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难度不大。

6.(1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 原子结构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考虑;

B、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C、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在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7.(1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分析】A、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

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碳酸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A、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1分)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C的质量比为11

【分析】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则可进行分析题目。

【解答】解: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CO2+H2O,则:

A、置换反应特点为“单+化=单+化”,则该反应不符合此特点;

B、根据O2CO2H2O都无毒,则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四种物质中,主有CO2H2O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C的质量比为3044,而非11

故选:B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9.(1分)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分析】观察实验的装置,根据各处发生的反应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能污染空气,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解答】解: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

B、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是典型的吸热反应,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C正确;

D、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题时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属常规型实验考查题。

10.(1分)往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AgNO3CuNO32FeNO32

BCuNO32FeNO32

CFeNO32

DAgNO3FeNO32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银,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观察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1.(1分)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用如图来表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ZY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XYZ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据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足量稀硫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多少,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Y反应速率最慢,故其活动性为XZY,故A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X的斜线最陡,反应的速率最快,Y的斜线最平缓,故Y的速率最慢,故B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不符合其活动性为XZY,故C错误;

D、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相关的计算进行;质量相等的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与金属的化合价相成正比。

12.(1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物质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

B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24分)

13.(6分)乘坐动车已经慢慢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请根据下列动车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金属材料的 钢轨 ;车内的座椅和拉手制作时使用的大量金属铝,铝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这是因为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2)车身喷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3)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2Al+3CuSO4Al2SO43+3Cu

4)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 的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

导电性

可燃性

熔点高


【分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防锈的措施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钢轨是由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在常温下,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有较好的抗腐蚀性,故填:钢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2)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车身喷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3)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能证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填:2Al+3CuSO4Al2SO43+3Cu

4)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填: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材料的应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

14.(5分)钼(元素符号是Mo)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用它制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利用钼矿石(主要成分为MoS2)制备金属钼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2)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玻璃棒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oO3+3H2Mo+3H2O

4)尾气SO2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通常可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分析】1)根据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反应常将钼矿石粉碎,由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转化率越高,所以目的是提高转化速率和转化率;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2)操作Ⅰ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过滤;玻璃棒;

3)在高温的条件下,氢气和三氧化钼反应生成钼和水;故填:MoO3+3H2Mo+3H2O

4)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填:2NaOH+SO2Na2S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钼、金属的性质、钼的制取,综合性强,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7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3)高明设计了C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氢气,其中锌粒放在细铜网上,则该装置的显著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此时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 FG(填装置序号)。

4G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多功能瓶,若用它来干燥氧气,此时瓶中应该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浓硫酸 (填试剂名称),氧气应该从 b端通入(填“b”或“c”)。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然后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根据气体性质和题目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4)根据浓硫酸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气体密度选择进气口。

【解答】解:(1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A为固体加热发生装置,且没有棉花,故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细铜网盛放固体,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烧杯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干燥管内,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制备干燥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先在底部聚集,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FG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G

4)干燥氧气一般选择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且不吸收氧气;为了确保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所以从长口b进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6分)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Fe2SO43+6H2O+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如表:


A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A中生成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褪色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有氢气和二氧化硫 

实验三

25%

不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

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 

【附加题】[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将奖励3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丙图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 

下表是小明实验三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为1分钟)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H2的体积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0mL

请描述铁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度加快,但随着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度又逐渐减慢 

【分析】【实验探究】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点燃试管中的气体时,如果产生爆鸣声,说明含有氢气。

【交流反思】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拓展延伸】

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

铁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及其原因: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度加快,但随着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度又逐渐减慢。

【解答】解:【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A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A中生成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褪色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有氢气和二氧化硫

实验三

25%

不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只有H2

故填:褪色;有氢气和二氧化硫;由爆鸣声。

【交流反思】

1)实验三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故填:Fe+H2SO4FeSO4+H2↑。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

【拓展延伸】

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

铁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及其原因: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度加快,但随着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度又逐渐减慢。

故填: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度加快,但随着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度又逐渐减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4分)

17.(4分)100tFe3O480%的磁铁矿石能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由磁铁矿石的质量、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根据磁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含杂质3%的生铁的质量.

【解答】解:设能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3O4+4CO3Fe+4CO2

232168

100t×80% 13%)×x

x59.7t

答:能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的质量为59.7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推荐阅读


1.【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一)

2.【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二)

3.【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三)

4.【中考模拟】“C20”教育联盟2021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联考) 化学

5.【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五)

6.【中考模拟】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一)

7.【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六)

8.【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9.【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七)

10.【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1.【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八)

12.【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3.【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九)

14.【中考模拟】安徽省阜阳市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次模考试卷

15.【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百校联盟中考大联考化学试卷

16.【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化学

17.【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化学

18.【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定远县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卷及答案

19.【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学质量检测(二)九年级化学试题卷

20.【中考模拟】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九年级调研化学试卷(二模)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