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时代关键词,积累写作素材
发布于 2021-06-14 23:13 ,所属分类:高中学习资料大全
扩容时代关键词,积累写作素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家国情怀、时代精神是经久不变的主题。
2021年,我心中的关键词:抗击疫情、火星探测,禾下乘凉梦,学习党史,五项管理、五育并举。
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
抗击疫情
中国抗疫成功,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国家的实力,更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首先,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凝聚力,这是战胜一切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定海神针”。中国政府高效率地组织开展抗疫工作,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政令统一,步调一致,从而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其次,以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吴尊友等为代表的广大防疫医务工作人员,他们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为中国的抗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最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以高度的责任感,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连在一起,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防疫秩序,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国抗击疫情背后的力量其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力量,是中国的综合实力,是中国人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动力。
构思引导:
爱国——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人民至上——祖国唯一,人民至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甘于奉献——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勇于担当——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大国风范——在西方媒体、政客的屡屡污蔑下,中国仍向欧洲、美国捐助防疫物资,这就是大国风范。
团结一心——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遵守秩序——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火星探测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实施“太空刹车”进入环火轨道,随后5月15日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登火……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4月24日,在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宣布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
构思引导:
民族自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科技兴国——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创新与超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的使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新浪网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他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要一生追慕的榜样。
构思引导:
理想信念——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坚持不懈——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意志坚定——一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目标明确——赢得好射手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标。
执着追求——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淡泊名利——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
“追星”——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故宫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们的和谐幸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矢志创新、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等许多话题都是适合的。
学习党史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懂历史,才能读懂初心。读懂了先辈走过的路,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知道我们应该往哪里去,怎样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我们可能会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但战乱、疫病、饥荒,这些恐怖的灾祸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和平安宁并不是什么“天降正义,本该如此”。探寻百年光阴,我们懂得,使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密码就是——中国共产党。
岁月流转,步入新时代,当下的中国青年和前辈们一样,挑得起重担,走得了远路。追问宇宙的中国“天眼”团队平均年龄30岁,逐梦广寒的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3岁,建设空间站的天宫团队平均年龄30岁。新冠疫情期间,90后和00后们英勇奋战在防疫一线,把最美好的青春镌刻进了共和国的历史。
纵观百年历史,青年引领时代,时代成就青年。
构思引导:
自力更生——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艰苦奋斗——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饮水思源——我们如今在这里受荣华,享富贵,怎能不饮水思源?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民族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五项管理、五育并举
“五项管理”指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是新时代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必由路径。
突出德育教育。各级政府极力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德育就是引导学生用理想信念照亮奋斗的方向,涵养奋斗的精神风貌。青少年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在实践中懂事理、知道理、明真理,学好每一门课程、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体会人生的价值;
提升智育水平。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一方面,知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要求得真学问,必须要下得苦功夫,贵在勤学;另一方面,知识的获得与深化,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必须要知行合一,重在力行。要课前、课上、课后联通,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联动,养成探索精神。
强化体育锻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定的意志是当代青年最基本的身心素质要求。身体作为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性条件。蔡元培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学生要充分利用早操和课外活动,走向操场、球场,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坚守位置的责任、遵守规则的意识、快乐共享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格、百折不挠的意志。
增强美育熏陶。通过美育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蔡元培曾把“美育”比作人的神经系统,具有传导的功能。审美教育的“传导功能”表现为情感的感染力、思想的渗透性与精神的辐射力。审美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智慧美、运动美、劳动美等的审美认知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理想与审美素养,塑造精神美、行为美、语言美与体态美,涵养高尚情操,陶冶奋斗精神。
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强化劳动能力,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劳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审美价值、正向能量和综合性育人功能,通过劳动教育端正劳动态度,强化劳动能力,提高当代青年的身心素质。首先,要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认识,增强劳动价值认同。其次,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丰富劳动形式。通过劳动教育,奠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确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形成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价值取向,磨砺学生的意志品格。
构思引导:
勤学力行——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探索精神——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审美素养——唯有美的心灵才能看到美的生活。
全面发展——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
体质健康——伟大的事业基于高深的学问,坚强的意志在于强健的体魄。健康是聪明的条件,是愉快的秘诀。
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只是一点点浅薄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激活同学们的思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中考在即,祝同学们得偿所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