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析】双减政策落地 未来孩子教育应该是这样滴

发布于 2021-08-04 12:02 ,所属分类:成人高考学习资料

双减政策

#202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罗爽(右一)、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学校长强丽红(右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生张晁博及家长(左一、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力度之大,指导之细,前所未有。减负几乎成为学界的共识,但减负禁令年年有,学生压力年年增,这次“双减”政策落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如何向课堂和课后服务要质量?“内卷”化的家长是否可以从焦虑情绪中解脱?

“双减”政策核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近几年各地在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后,还要通过国家级政策文件进行规范和约束?

(1)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个核心问题: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两个工作目标: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四个重点部署:一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三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四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2)国家政策的价值:

第一、全面落实依法治教的需要。贯彻执行最新修订和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关于“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依法治理。

第二、提升治理有效性的需要。指明治本之道,强调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体现源头治理。

第三、回应治理复杂性的需要。系统提供治理抓手,强调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不仅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提供、校外培训治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关键领域提出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而且还提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等措施强化配套治理和组织落实,体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双减”政策落地后,能从根本上解决哪些问题?

(1)有助于破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2)政策的本质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政策执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各归其位的过程。具体而言,让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回归学校,即从向学生提供受教育机会转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让课余时间回归学生,即从被迫学习、重复学习、片面学习转向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全面学习;让教育理性回归家长,即从被动的、消极的教育绑架转向主动的、积极的教育参与,从唯分数、唯升学转向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作业总量减少。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

二是作业质量提高。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是教师职责强化。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四是家长负担减轻。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学校的教育教学如何体现“应教尽教”?

“应教尽教”要求学校在树立正确育人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围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关键下功夫。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二是优化教学方式。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注重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三是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学校要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创新作业形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帮扶制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学习空间。

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

学校怎么才能让孩子在学校内“吃饱”“吃好”?

一是拓展学习空间,延伸学习服务。用学科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内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得益彰。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报,既有本校老师,也有外聘教师主讲,趣味性和高阶思维培养并重。此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使学习活动跨越了学校的边界,突破了时空的界限。

二是强化作业减负。多留实践作业、活动作业,少留知识抄写类作业,以此来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未知的好奇。学校要求作业分层,鼓励让优秀生免做,待优生精做。语数外基础学科每天留作业,每科不超过半小时,其他学科每周不超过(包括)三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作业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通过限时作业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专注力,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必有时间建议;大部分学生能在学校完成70%的作业。创新作业设计。鼓励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不断丰富,作业周期长短结合,作业内容课内外结合,与热门话题结合,与时政热点结合,与传统文化结合等等。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保证了学生的睡眠时间。

校内的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性质定位不同。校内的课后服务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是学校发挥教书育人主体功能的充分体现;校外培训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第二,优势特点不同。校内课后服务的优势在于学校是专门的、提供正规教育的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尤其是学科类指导更具有专业性;校外培训的优势在于资源更丰富、机制形式更灵活,提供的服务更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

第三,服务重点不同。校内课后服务的内容包括学业指导和兴趣拓展两个方面,学业指导应成为今后服务加强的重点;校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综合素质拓展和学业补差两方面,提供兴趣爱好类的教育供给应成为其服务的重点。

如果课后服务的政策能执行到位,课后服务的师资、经费等条件能得到有效保障,那么课后服务应该能够满足家长和孩子对课后托管、学业成绩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等多方面的基本需求,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仍可发挥校外培训的优势和作用。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还需要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等方式进一步引领家长和孩子的教育需求,促进非理性、功利化的教育需求转变,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倾向,转向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课后服务能怎样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两大类课后服务:一类是社团类、一类是学科类。

以北京第十一中学为例:探索五育并举课后服务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发展平台。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包括民乐、舞蹈、合唱、机器人、航天、生化奥赛等20个社团,开设了包括所有中高考科目,教师全员参与学科答疑辅导课程 9 个门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较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学校“以质量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老师们高度学生的实际获得,除上好每一堂课外,各级部、各备课组细致分析学生学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遵循自愿、免费、分层的原则,采取资源推送、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到全体,帮助每个学生成长进步。

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积极尝试大中小一体化育人实践探究,将优质资源延伸到小学、初中学段,学校整合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等20家单位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未来校外培训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应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1)减少作业、减轻考试压力,并不等于对孩子没有任何学业要求。众多研究表明,适当的学习压力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就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形成合理的教育预期,对孩子提出适当的学业成绩要求,切忌期望过高或过低,也切忌仅凭考试分数来评价孩子。

(2)家长要做到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家校沟通。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心状况,与学校形成减负共识和育人共识,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

第二,加强孩子在家时间的合理使用指导。引导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第三,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心声,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地下保证学生学业水平成绩?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贯彻市区两级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坚持统筹规划,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规范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进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自主开发系列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是变革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学校依托“导学中心”,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不定期召开同一班级任课教师会,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和全体任课教师会,高效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是加强学的内涵研究,提出教师必须加强课堂落实,能在课上完成的事情不留到课下,搭建校内交流、学习的平台,切实提高校本研修效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