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高频考点第34天--学生学习心理

发布于 2021-08-10 18:17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回复【教材】,领取江苏中小学课程教材电子版
回复【考编】,看各地市考情信息,持续更新中
回复【考点】,0元领取教师招聘+资格证课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科目二

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都是重点哦~



1.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分类依据:表征方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可用言语进行描述,表征方式:命题、命题网络、图式;
程序性知识:关于技能操作行为步骤,表征方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分类依据:是否可以清晰表述有效转移
显性知识:可用文字、图标或者数字符号表述;
隐性知识: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描述。

2.知识学习的类型
分类依据: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例如,汉字、英语单词的学习。
概念学习: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

3.知识学习的过程
(1)知识的获得/理解
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概括:包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并能正确运用变式(变式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知识的保持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3)知识的提取

4.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定向阶段:了解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定向映象。
(2)模仿阶段:再现出定向映象阶段的动作方式和行为模式;
(3)整合阶段:将模仿阶段的动作加以固定,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熟练阶段: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5.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①高原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②练习曲线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6.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冯忠良)
(1)原型定向阶段:了解活动结构,明确活动方向;
(2)原型操作阶段:在头脑中建立活动计划;
(3)原型内化阶段:智力活动的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

7.心智技能培养的方法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1教资全套笔试网课
原价599限时0元领!
考教师资格证的上岸法宝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