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真题:小学(综合素质)试题

发布于 2021-08-16 09:49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 )。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


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2.于老师认为,小学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利用那些课程时间进行语文和数学课。于老师的看法( )。


A.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B.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C.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


D.忽视了学生主动发展


3.赵老师写板书时写了一个错字,王亮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字写错了。”赵老师生气的说:“多什么嘴!你是老师,我是老师?坐下!”王亮默默地坐下了。自此,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学生敢指出老师的错误了。对赵老师的做法正确的评价是( )


A.维持了课堂纪律


B.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C.维护了教师尊严


D.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学校每次安排杨老师参加集体学习与培训,她总是拒绝,还说:“我年龄这么大了,还学什么啊!”杨老师的言行表明其缺乏( )。


A.专业发展意识


B.专业发展能力


C.团结协作意识


D.团结协作能力


5.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孙校长的做法( )。


A.正确,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


B.正确,考虑了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


C.不正确,学校不应该向学生推荐收费课程


D.不正确,学校应提供多种课程供家长选择


6.某小学修建新教学大楼,要求每名新生家长缴纳3000元集资款,并承诺在学生毕业时如数返还。该校做法( )


A.正确,学校承诺返还集资款


B.正确,家长应支援学校建设


C.不正确,学校不能非法集资


D.不正确,学校应当返本付息


7.强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让12岁的他和弟弟单独居住。强强父母的行为( )。


A.正确,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B.正确,有利于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


C.不正确,父母不得让未满16周岁子女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正确,任何未成年人都不得脱离监护人的监护单独居住


8.小学生秦某在课间休息时玩手机,班主任李某以学校不准带手机为由没收其手机,一直没有归还。班主任李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正确,教师有教育教学的权利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D.不正,侵犯了了学生的体息权


9.面对办学成本的不断增长,周校长计划将自己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转型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通过向学生收取合理学费,来保障教育质量。周校长的做法( )。


A.合法,校长享有处置学校财产的合法权利


B.合法,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C.不合法,捐资举办的学校其财产应当归国家所有


D.不合法,捐资举办的学校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


10.某学校收了1057万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钱用于( )。


A.学前教育


B.高等教育


C.实施基础教育


D.实施义务教育


11.某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秋游,活动前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校免责协议。活动中,学生孙某不慎摔伤。对此事故责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学校已签协议,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B.学校是监护人,应承担监护人责任


C.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就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D.学校所签协议无效,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基本制度的是( )。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该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3.玲玲的圆珠笔不见了,赵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帮玲玲寻找。当发现圆珠笔在婷婷课桌的抽展里时,赵老师劈头盖脸地把婷婷批评了--通。对于赵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乏公正对待学生的意识


B.未能做到教育的即时性


C.缺乏换位思考的教育立场


D.未能恰当保护婷婷权益


14.亦凡的妈妈要求梁老师把弱视的亦凡调到教室前排,梁老师答应了。可两周过去了,亦凡还坐在后排。见止情形,亦凡的妈妈带上礼物到梁老师家拜访。第二天,梁老师把亦凡的座位调到了前排。这表明梁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所处的阶段是( )。


A.外在规范阶段


B.自主实践阶段


C.信念升华阶段


D.自觉推行阶段


15.本学期四(1)班方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防火、防灾及交通安全等主题活动。这表明方老师( )。


A.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B.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C.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D.重视培养学生施救意识


16.师德楷模汪金权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别山,爱生如子,爱岗敬业。为乡村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这体现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


A.公利性


B.他利性


C.自利性


D.群利性


17罐头食品耐久贮,便运输,在现代生活中非常普遍。下列选项中,发明食品罐藏法的是( )。


A.英国杜兰德


B.法国阿培尔


C.法国巴斯德


D.荷兰艾克曼


18.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它是为度量物体温度高低而对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所作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最早建立的温标是( )。


A.国际温标


B.摄氏温标


C.华氏温标


D.列氏温标


19.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确认了日本归还所侵占的台湾等中国领土。该国际会议名称是( )。


A.波茨坦会议


B.凡尔赛会议


C.开罗会议


D.巴黎和会


20.晚清的谴责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晚清谴责小说的是( )。


A.《老残游记》


B.《孽海花》


C.《官场现形记》


D.《聊斋志异》


21.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描写的“元日”对应今天的节日是( )


A.清明


B.元宵


C.春节


D.元旦


22.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一诗称赞的诗人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庾信


D.鲍照


23.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讲究用笔、结构、章法和墨法等艺术表现手段,形成了风格多样的书体。下图是宋徽宗的书法作品。该作品的书体波称为( )

A.柳体


B.馆阁体


C.颜体


D.瘦金体


24.蒙学是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蒙学读本的是( )。


A.《道德经》


B.《千字文》


C.《百家姓》


D.《三字经》


25.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种度量,是表示精确度的重要指标。在一次考试后,甲组同学的成绩分别为83、82、81、79、78、77,则该组同学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是( )。


A.80和2.16


B.80和4.66


C.81和2.16


D.81和4.66


26.在Word中,如果误删了某段文字内容,要恢复到误删前的状态,应点击的图标是( )。


27.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下列功能不能实现的是( )


A.插入图片


B.插入版式


C.插入表格


D.插入图表


28.下列选项中,与“小说-散文”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汽车”和“赛车”


B.“黄瓜”和“芹菜”


C.“工人”和“青年”


D.“红色”和“颜色”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1=2、2=4、3=12”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应填入“4=()”中的是( )。


A.48


B.58


C.68


D.78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大题,每道大题14分)


30.材料:


调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久,李老师便组建了“学生启明艺术团”,组织学生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李老师诚恳地解释道:“音 乐也许不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唱歌和朗诵,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教他们拉二胡、吹葫芦.....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


因为身体的缺陷,媛媛郁郁寡欢、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听歌、学歌几乎成了她课余生活的全部。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助她训练气息、矫正发音,媛媛的演唱水平大幅度提高,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孩子们举手投足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盲态,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开设形体训练课,练习坐姿、立姿、走姿,帮学生塑造形体。因为生理缺陷,同学们只能通过触摸来感知肢体动作,李老师就让学生触摸她的肩部、颈部、背部和腰部,体会头正、胸挺、腰直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改变了先前的盲态,走路变得昂首挺胸、洋溢着自信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材料:


“老师,小樱又大闹天宫了!”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准备去上课的唐老师。唐老师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小樱眼含泪水,满脸愤怒。周围的同学有的面露不满,有的幸灾乐祸,等着看老师怎样收恰小樱,唐老师却平静地说:“为什么一大早就哭了呀?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赶紧把作业本捡起来。”唐老师走近小樱说:“先坐下, 有什么事上完课再告诉老师。”小樱慢慢坐下来。紧握的双拳松开了目光也变得平和了。唐老师说:“开始 上课吧。”


下课后,唐老师对小樱说:“你能安静 下来上课,很好课前发生了什么事?能告诉老师吗?”小樱告诉唐老师,一大早,几个调皮的男生看见教室里的桌椅被弄得东倒西歪的,因为她以前做过这种恶作剧,就起哄说是小樱干的,小樱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扔到了地上。听完小樱的述说,唐老师把起哄的学生也叫到办公室,听了各人的陈述,弄清了当时的情形,让他们各自反思,并向对方道歉。唐老师肯定了小樱和几位同学的认错态度,希望大家用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建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此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小樱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唐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2.材料:


王国维先生在《元宋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育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把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这一系列再加上明清小说,完整的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


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 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


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成称:“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维多。”这话不假,这种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经典作家作品的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虽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到五十年代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可以看出确实也有学者在努力拓展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对戏曲的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有所涉猎,但仍然是以经典戏曲研究为主体,缓慢积累着周边的知识信息,没有能够通过戏曲史的研究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


公平地讲,《宋元戏曲史》 诞生的年代,正是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之弊端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一的话音刚落之时,而王国维就已经把几百年来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都不入流的元曲,纳入了中国正统古典文学的进化系列。在当时,其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震撼性的时代意义自不待言。而研究内容局限于文学也有其不得之缘由。他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考察“宋金以前杂剧院本,今无一存”,而戏曲演出相关的全部活动也限于传统历史记载的偏见,都只能在边边角角的史料中找到寥寥数语。


在其后近百年间,戏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长期受到局限也不能归咎于对王国维的路径依赖,而要归因于学界自身生存状态的局限。可以说直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各项文化产业均市场化之后,国人才开始对于都市生活、市民社会,娱乐产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够有基础去观察相应的历史现象。这其实是个有趣的历史悖论,我们常说,学习历史是为了解现在,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经验的对照,我们往往也认不出历史曾经的面貌。(摘编自王艺《当我们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问题:


(1)文章认为,不能把戏曲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我们应当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三、写作题(共1道大题,每道大题50分)


材料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柯察金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鼓励了一代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平凡的世界》里农村青年人物一孙少平,在苦难面前咬牙坚持,积极抗争,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结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