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研究报告

发布于 2021-11-07 21:23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研究报告


大理州民族中学 杨锦涛


202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试卷比起往年稍微有了一点变动,原有的全国Ⅰ、Ⅱ卷合并,称为全国乙卷,原有的全国Ⅲ卷不变,称为全国甲卷。我们云南省使用的是全国甲卷,在高考过去了整整两周后,语文全国甲卷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对于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的介绍以及对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综合一些专家学者对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点评,本人对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就我个人的观点,虽然每年的高考已结束,对于高考真题,老师们可谓是“翘首以盼”,但我始终认为,当下的高考命题,与其研究“考什么?”,还不如把时间花在“为何考?”以及“如何考?”上,而就后两个问题,考试一结束,教育部考试中心就已经第一时间发布了《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和《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这两篇方向性的文字是值得一字一句去推敲和揣摩的,再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考具体“考什么”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宏观层面分析


首先从从宏观层面分析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这一套试卷有如下特点:
第一,立德树人,主题先行。当下的高考备考,要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将时代脉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比如作文紧扣2021年的时代特征,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论述类文本选材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思考,语文文字运用Ⅰ“劳动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文字运用Ⅱ选材“新疆棉花”紧扣时代——2021年3月,H&M发布了一纸“抵制新疆棉花”声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光注度。
第二,突出情境,重视运用。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建议”部分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高考命题将全方位凸显“情境”这一高考的考查载体,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情境活动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表现水平。今年的全国甲卷在情境创设上又进了一步,将20题和21题又做了一个整合,统一在一个情境里。作文看似没有情境创设,但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此道作文要写的内容本身就有了时代的大情境,根本无需通过创设进行营造。
第三,重视思辨,强调逻辑。思辨性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是难以实现。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以说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可谓遍地开花:甲卷的第15题“仕”与“隐”、作文的“可为与有为”,新高考Ⅰ卷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浙江作文“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示儿子》中“为农”“为士”没有高下之别……
第四,优化设问,寻求路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主观题,命题呈现一种升级趋势,由事实层面考查上升到技巧层面的考查。设题都是先给出结论,然后让考生寻求结论的路径。比如以前更多考的是“某人物具有什么特点?”而现在更多考的是“某人物具有某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就比如第九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第五,选材创新,教考衔接。今年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一篇说明文,文言文首次跳出“二十四史”,选择了《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这即有实用类文本特征(只是信息的呈现,没有太多文学色彩,连续与非连续区别不大,说明文与采访稿,人物传记与调查报告从本质上都只是信息的单纯呈现)的考量,也有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语料面临创新困境的限制,因此,选材应该要变,而且也不得不变。另外,作文题的设计上也体现了统编版新教材任务群的概念,体现了教与考的结合。

微观层面分析


其次从微观层面分析,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从具体的题目设置角度出发,在2021年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本人对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其实已经有过很多方向性的预测,这些方向性的预测其实也是对当下高考命题方向的一个思考,因为当下的高考备考,不应是题目的备考,而是方向的备考,特别是由我命制的大理、丽江、怒江2021届两次联考的题目,与今年高考的一些文本选材的方向和题目的设置可谓是高度相似,可以由此去证明我对高考的思考是合理且正确的:
一、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的选材,我在本人gongzhong号“子昜小志”发表的《2021年高考全国卷Ⅲ考区考前最后一课》已经明确指出,选材应该会指向“传统文化的时代思考”,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选材《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选材《谈谈<古文观止>》,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论述类文本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不就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思考”?而且我在命制大理、丽江、怒江2021届统测试卷的时候,选择的也都是两篇“传统文化的时代思考”的文章:李兴军《<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以及毛宣国《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
今年云南的高考语文的论述类文本选择了一篇名著导读,全文有5段,呈现总分总的论述结构,第1段先总述了《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贡献,第2段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了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的原因,第3段和第4段具体介绍了《中国目录学史》首尾两篇和主题篇章的具体内容,最后一段借助姚名达自己的观点肯定了《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贡献。就具体的题目设置来看,三道题的命题方向与往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难度也不算太高,设误点基本没有创新之处,算是设题的一脉相承。
二、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的选材,当时我在命制“大理、丽江、怒江2021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有过这样的阐述,现在看来,也算有合理的成分: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一篇报告文学《英雄主义是永不放弃》,这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没有涉及到的体裁。选择报告文学作为此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材料有两个好处:第一,让学生提早有“见新题”“做怪题”的体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一些题目的设置总让人出乎意料,比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英雄主义是永不放弃》文本的选择至少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相应的答题素质。第二,纵观近今年的高考,人物传记、新闻、访谈都考过,报告文学作为实用类文本中的一类,也不应该忽视对它的了解。”
今年云南的高考语文的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一篇科普文章,摘编自特里斯坦·吉利的《水的密码》。文章介绍了水的诸多特性,贴近现实生活,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去阐释一些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科普价值。就具体的题目来看,两道客观题的设置与往年有了难度上的提升,以往两道题,一道题指向“理解和分析”,一道题指向“概括和分析”,但今年的一道题指向“理解和分析”,一道题指向“分析和评价”,能力层级上有了较大的提升,需要从“评价”的角度做题,主观题的设置也比较有创新意义,不是简单的常规题型,情境化命题明显,有非常明显的文本情境,读不懂原文,题目是不能做出来的,反模版反套路的味道浓厚,值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认真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选择了一篇抒情性的散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介绍了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所思所想,以普希金的临终遗言表达了自己对“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的想法,在我看来,此文的主旨暗合了当下的社会背景,2020年初,荆楚大疫,当时的人们感受到了无尽痛苦,在疫情逐渐平稳的2021年,以一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引起人们对灾难和苦痛的思考,去思考生命的意义,重塑对生命的敬畏与渴望,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材方向。
就具体的题目来看,客观题的设置与往年没有太大区别,而主观题延续了近几年的反模版反套路,在组织具体的答案时,没有读懂原文基本上是不可能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的,就比如第8题“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回到原文,考生单纯借助答题套路的话根本无从下手。第9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这是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命题呈现升级趋势的直接体现,由事实层面考查上升到技巧层面的考查。设题都是先给出结论,然后让考生寻求结论的路径。这道题中“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是结论,需要在原文当中找出具体的证据进行证明,此类设题方向一线教师需要重点。
四、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的选材,因为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语料面临创新困境的限制,选材应该要变,而且也不得不变,所以今年首次跳出“二十四史”,选择了《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就本人来看,我在第二次三州联考中选了《晋书·顾恺之传》,里面的“手挥五弦易,目送鸿雁归”有幸直接对应新高考Ⅰ卷第5题: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理解性默写的设题,除了我在《2021年高考全国卷Ⅲ考区考前最后一课》猜中的《三峡》之外,《逍遥游》的设题与三州第二次联考的设题完全一致,考的都是同一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高考语文甲卷】(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2021年大理、丽江、怒江三州第二次联考】(2)按照庄子《逍遥游》的说法,先秦神话集《齐谐》一书中记载大鹏鸟击水而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Ⅰ甲卷的选材,主题是“劳动教育”,这承接了2019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我在第二次三州联考选材的主题是“体育”,体现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且“体育”的主题也与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体育之研究》契合,而且甲卷和第二次三州联考都考了一个词——身体力行。
语言文字运用Ⅰ甲卷的选材“新疆棉花”紧扣时代——2021年3月,H&M发布了一纸“抵制新疆棉花”声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光注度,体现了高考试题紧扣时代的鲜明特点。
六、作文
就作文设题来看,其实近几年根本不用谈论是否押中题的问题,因为方向就摆在那里,宏大主题的青年思考、传统文化的时代思考和社会生活的个人思考,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设题方向,我们根本就不用过多地去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能压中高考题,这也是当下非常好的一个高考方向:促进教考衔接。
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之后,很多老师就出现了这样一些疑问:怎么没有任务?怎么没有情境?难道作文的风向又变了吗?其实不然,近今年的高考命题风向一直没变,一直都是一种交际语境写作,锻炼的是考生在一种真实或者拟真状态下真实表达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前几年的设题更多是一种“拟真”的状态,也就是情境是“模拟”出来的,就比如2020年的全国III卷的情境创设:“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身份是毕业前的高三学生,对象是高一新生,任务是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非常典型的交际语境写作。今年的全国甲卷“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的确没有身份、对象和任务,但整个作文题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我就是我,情境就是当下的时代,它不是“拟真”,而是“真实”。因此,以本人的观点来看,针对2022年的作文备考,依旧是要在交际语境写作上下功夫,训练“拟真情境”的身份赋予感,训练“真实情境”的个人真思考,扎扎实实走好2022年的作文备考之路。



2021年全国甲卷的试题命制不忘铸魂育人的考试初心,牢记为国选才的崇高使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是一套真正的好题,一份好试题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次无声的交流,一份好试题能为教学与复习作出正确的指引。希望本人对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研究能为诸位一线语文教师2022年的高考备考略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