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姚老师讲逻辑(34):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发布于 2021-08-10 20:00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姚为洲,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高中语文教参特约撰稿人,《新作文》特约编委

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根据论题与论据联系方式的不同,论证可以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一)直接论证

直接论证:从论据的真实性中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

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陈鲁民《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论题:藐视得有点资本。论证方式:直接论证,因为它从论据的真实性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性。换个角度,从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看,它又是归纳论证。


(二)间接论证

间接论证:通过确定与论题有关的论据为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论证。

1.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为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论证。

简单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一旦拘泥于复杂,往往会被灯红酒绿所迷,为名利权势所惑,为金钱美色所扰,为人际关系所困。眼下,有些人活得太累,就是由于城府太深、欲望太高,太在意仕途上的荣辱得失、过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太在意对世俗的迎合,太用心于机巧的运用……若能把这些看淡、看透,怎么会有那么多烦恼和忧愁呢?(徐翀《回归简单》)
——论题:简单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会带来那么多烦恼和忧愁。论证方式:反证法,通过论证拘泥于复杂则会给人带来烦恼和忧愁,间接论证了论题。换个角度,从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看,又是演绎论证。



数学证明有时也运用反证法。


已知:一个整数的平方能被2整除。求证:这个数是偶数。

用反证法证明如下。

假设整数a不是偶数,则a一定是奇数;

不妨设a = 2m+1(其中m是整数);

那么,a² =(2m+1)² = 4m² + 4m + 1 = 4m(m+1)+ 1

∴ a²是奇数,不能被2整除;这与已知相矛盾。

∴ 假设不能成立,则a一定是偶数。

——论题:一个整数的平方能被2整除,这个数是偶数。论证方式:反证法,通过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不能成立,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2.排除法:运用选言推理,通过确定论题之外的选言肢为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排除法,又叫选言证法,它主要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

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或者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者在一旁指手划脚地批评,或者坚决反对,强行压制。我们不应该去指手划脚地批评,也不应该去反对,去压制。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论题: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论证方式:排除法,提出三种不同的态度,否定其中两种,肯定一种。如果我们写一篇文章,论述“对青年人的求异思维应取正确引导的态度”,可以用这个推理结构,作为文章的论证结构。


排除法是排中律在起作用。选言前提如果穷尽了所有选言肢,那么被否定的选言肢之和与论题构成矛盾关系。这样,由被否定的选言肢之假,可以推出论题必定是真的。



(三)论证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论证中,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经常结合使用。

1.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者,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苏轼《刚说》)
——论题: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论证方式: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①演绎论证:“我”从孔子的两则语录“刚毅木讷,近仁”和“巧言令色,鲜矣仁”里懂得“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的道理;“佞”就是“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孔子的两则语录是道理论据。②归纳论证:“我”从自身的经历“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中懂得“刚者必仁,佞者必不仁”的道理;“我”的经历是事实论据。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论证,同时又是直接论证



2.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章炳元《略论思维的“惰性”》)
——论题: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因循守旧。论证方式: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①演绎论证: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所以容易形成惰性思维。这同时也是直接论证②归纳论证:用两个事实,一个是普朗克抱着传统观念不放,一个是爱因斯坦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论证论题。这个归纳论证中又包含一个直接论证和一个间接论证:普朗克抱着传统观念不放,直接论证论题;爱因斯坦敢于冲破传统观念,间接论证论题。



课 后 练 习

一、指出下面论证的论题,分析其论证方式。



1.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周国平《有所敬畏》)

2.人有自知之明,表现了他的成熟。一个成熟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定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从而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无疑是不成熟的。一个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或对自己的潜能轻易低估的人,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一遭挫折,心理落差极大,必然难以平静地对待客观事实;低估了自己潜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缺乏一种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更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这两种人的个人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事业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张裔平《人贵有自知之明》)


二、生活中,人们不仅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附:课后练习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滚动查看完整答案

一、1.论题: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论证方式:用间接论证·反证法,论证不知敬畏的人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从反面证明论题;也是归纳论证,以不知敬畏的种种表现为论据加以证明。2.论题:人有自知之明,表现了他的成熟。论证方式:用直接论证,论证人有自知之明,表现了他的成熟;用间接论证·反证法,论证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无疑是不成熟的。也都是演绎论证。

二、[提示] 论题可以确定为:我们应当在“被需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论证时可以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进行演绎论证,证明低层次的需要固然不可缺少,高层次的“被需要”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引用古今中外圣哲先贤在“被需要”中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的事例进行归纳论证,证明我们应当努力地服务他人和社会,在“被需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论述低层次的需要不可缺少时,可以用间接论证·反证法证明否定这种需要的荒谬性,从而表明肯定这种需要的合理性。



相关链接:

“听姚老师讲逻辑”系列盛大开启!第一讲:谈谈学点逻辑

听姚老师讲逻辑(2):概念与语词

听姚老师讲逻辑(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听姚老师讲逻辑(4):概念的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5):概念之间的关系

听姚老师讲逻辑(6):概念的定义和划分

听姚老师讲逻辑(7):判断的语言形式、构成和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8):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9):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0):假言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1):判断的模态和负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2):推理的语言形式、构成和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13):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4):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

听姚老师讲逻辑(15):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续)

听姚老师讲逻辑(16):关系判断的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7):联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8):选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9):假言推理(一)

听姚老师讲逻辑(20):假言推理(二)

听姚老师讲逻辑(21):假言推理(三)

听姚老师讲逻辑(22):假言联言推理和假言选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3):推理的模态

听姚老师讲逻辑(24):负判断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5):归纳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6):归纳推理(续)

听姚老师讲逻辑(27):类比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8):同一律

听姚老师讲逻辑(29):矛盾律

听姚老师讲逻辑(30):排中律
听姚老师讲逻辑(31):充足理由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