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发布于 2021-05-11 12:21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南京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2021.05

(超然客校对整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屏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超 然客gongzhong号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宋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惑。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楚、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图”,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年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

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地彼此交互的狂欢

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年老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衷,而年长的

观众特别排斥,认为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持一种

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饱受功利束缚的窘境。

D.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流露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希望彻底摆脱文明重负的心态。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4分)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新生

林斤澜

这天晚上,诊所里接到一张条子,告诉他们难产的事。这位姑娘准备睡觉,可是掸掸床单,想着产妇躺在那里挣扎呢!拍拍枕头,仿佛看见了产妇一头大汗!猛地转身,拾起药箱,冲到街上。街上漆黑。道怎么走?河怎么过?山怎么爬?那手术独自又怎么拿得下?可是,难产一定要去抢救,这个念头压倒了一切。姑娘跌跌撞撞一直往前走,忽听见背后鞭子响,过来一辆黑糊糊的大车,打个招呼,爬上车子,原来满当当地装着沙子呢。姑娘在沙子上坐定,看见拉车的,是两条驴,摆着细水长流的神气,一步一步地挪。

车把式坐在车头,佝偻着腰身,看不清眉目,只见半脸乱蓬蓬的胡子。姑娘焦躁,跳下车来,自言自语地小声说:

“还是自己走吧,这得什么时候走到山里去呀?去晚了耽误两条性命呀。。。。。。”

车把式听见,挺直了腰身,那半脸胡子仿佛都一根根立了起来。叫一声“等一下”,把车赶到道边,跳下来就卸驴。

姑娘狠狠心往驴背上爬。还没有坐稳,听见背后飕地一鞭,那驴吃一下好打,直往前窜。姑娘觉出胡子手里的鞭子,管得前后两头驴服服帖帖,跑得快,走得好,直跑得两耳里塞满了哗哗的流水声。胡子一声吆喝,驴站住脚,姑娘定睛一看,已来到河边。两人下了驴,胡子说声找个会水的去。

胡子引着一个人来了。那人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径直走到姑娘面前。那是一个端端正正、千干净净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大了姑娘一眼,就顺下眼睛,去打量河水。然后向后特,蹲下,柔柔和和地说:“来吧,背你过去。”

姑娘伏在小伙子背上,才下水,岸就看不见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那起伏的黑浪,没头没脑地拥挤过来,只有那哗哗的水响,塞满了天上地下。姑娘闭上眼睛,闭紧嘴,水淹了脚,淹了腿,只是不看不作声。不多会儿,心定下来,才在水响里,听见那小伙子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睁开眼来,觉着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超然客

上了岸,小伙子领着姑娘左拐右弯,来到一间小屋门前,叫了声什么,推门进去,只见一位白发红颜的老爷子,在划火点灯。

小伙子说明了来意,老爷子挥着手说:

“去吧,你去吧,我送大夫上山。”

姑娘这才看清楚,他那身上湿漉漉的,是一身草绿军装。

心想:一个复员军人吧。不错,这个周到的小伙子,军人那样跟老爷子点了个头,跟姑娘点了个头,向左转,开步走,端端正正走了出去。

老人从门背后摸出一根棍子,自己拿住一头,把另一头塞在姑娘手里,说:

“大夫,当一回瞎子吧。”

老人在前,姑娘在后,牵着上了山。走不多远,老爷子站住脚,朗朗念道:

“天上红彩霞。”

姑娘抬头望天,只见那一片黑,比地上的黑要淡些,可是哪里有什么红霞呢?老爷子使棍子指指地,地上暗中透亮,那是一洼水。老人朗朗念道:

“地下绿水洼。”

念着,牵着姑娘绕过洼子。一边上坡,一边说这是抬轿子的报路的行话。遇见上坡下坎,过桥跨沟,抬前边的,就比划山川日月,编成一句话,暗指给抬后边的。后边的留神了脚下要注意的情况,也编一句来回答。

“南山飞过九头鸟。”

“北沟架着独木桥。”

“明月蹲山头。”

姑娘叫了声好,想想这蹲字有点意思,不觉忘了脚底下有一步高坎,“咕咚”,险些儿跌个嘴啃泥。老爷于叫道:

“大夫,白给你报路了。”

“忘了底下了。”

“大夫,平地起高楼。”

这九岭十八弯,这么走起来,第一岭平常,第二岭稀松。

眼前仿佛全是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翻过一道小梁,看见了村坊。

这时,姑娘一脚跨进门,奔到产妇床前。当断定必须使钳子钳时,心倒抽紧了,从来没有独自动过这个手术呀,那去取钳子的手,颤颤地有些哆嗦了。忽听得背后好像有人笑了一声,这时侯,还有谁发笑呀?刚一回头,姑娘的小手,叫一双大手握住了。不紧不松,握在厚敦敦的手心里,且不放开。姑娘抬头一看,却是一位中年妇女,嗓音厚重。可是她说些什么,姑娘心乱,却没有听真。只觉着那意思是:

“别怕,别怕。你行,你行。”

姑娘浑身平添了许多把握,把小人儿巧巧地钳了出来,母子平安。石头房子里,新生命吹号一般,亮亮地哭出声来。新媳妇的男人跳到鸡窝跟前,探手抓出一只母鸡,不容分说,连刀都顾不得拿,拧断了鸡脖子,随手扔在姑娘大夫脚边,叫道:

“你有一百条规矩,也吃了这只鸡走。”

候到晌午时分,姑娘大夫勉强吃了一只鸡腿,眼见母子平安,就告辞下山。超 然客整理

山下有一块溜光的青石头,姑娘坐了下来,就摸出纸和笔。空山人静。笔在纸上沙沙走着,小声说着体己话。说了些什么呢?

说的不是自己过河上山,救下人家的性命。说的是,自己在工作上,遇见了困难,可是一路得到帮助:驮上地,背起她,牵了地,握住地,仿佛她的一堆困难,都叫不知姓名的人们抢着分走了。这不是谦虚一番,姑娘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地觉得这样充实的生活,这样幸福,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这比个人的无论什么“幸福”,要高得多,美得多。或者根本是两种东西。

《人民文学》1960年12月号,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车把式先是“佝偻着腰身”,后来“挺直了”,前后变化中,突出了人物急人所难的仗义和热情。

B.小伙子“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直到临别才确定其复员军人的身份,这样写增加了悬念,也使情节前后照应。

C.通过新媳妇的男人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山里人直率真诚的感激之情。

D.“驮上她,背起她,牵了她,握住她”,既回应了第一段四个问题,又对小说的主要情节作了高度概括。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连续使用感叹、疑问等句式,凸显了夜间进山的困难,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全文以姑娘大夫的视角展开,使人物出场转换自然巧妙,塑造出淳朴友善的群体形象。

C.小说中对中年妇女的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传达出她为人爽快泼辣的特点。

D.作者有意淡化惊险的情节及过程,真实而不完全写实,体现出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

8.小说中“报路行话”的情节用墨较多,请分析其作用。(4分)

9.结合全文,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于侄布列朝廷。”太宗不听,竞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设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超然 客整理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读,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于承乾乳母送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八年,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B.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C.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D.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宁”即“安”,这里意为问安。

B.佐命,本指辅佐帝王创业,也用为名词。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有此称。

C.出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帝王为天下至尊,公主下嫁臣子称“降”,臣子娶公主称“尚”。

D.长主,意为年长的君主或长公主,此指后者。长公主是古代对公主中年长者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身居后宫,从不干预朝廷政事。太宗准备提拔长孙皇后的兄长,特向她征询意见,她这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B.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品行不端,薄情寡义,曾置养护弟妹的责任于不顾。长孙皇后并不介怀,反在他获罪时救他一命。

C.唐太宗宠爱长乐公主,出嫁时给她的赏赐超出了礼法规定,大臣魏征正言指出这一做法的错误。对于魏征的直谏,长孙皇后大加肯定。

D.长孙皇后病危之际,太子欲上奏太宗大赦囚徒以祈求福佑,长孙皇后却不愿破坏国家法令,坚决反对,太宗和侍臣无不闻之动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4分)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4分)

14.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送人过卫州

杨巨源

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追溯过往,当年与友人在征南幕府共事,也曾在友人家经常逗留,足见两人相知之深。

B.颔联转写别后重逢的场景,纵意联诗通宵达旦,尽情赏花直到秋来,极言今日相聚之欢。

C.别筵上情难自抑,未饮下泪;行舟已远,犹复登楼远眺:颈联描摹送别之景,如在目前。

D.无论叙事还是描写,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不刻意雕琢,但诗意醇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6.前人评价本诗的尾联有“摇曳之致”,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2)《扬州慢》的词前小序中写道:“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词中对应的句子是:“”。

(3)枫至秋而叶红,其色如醉,令文人墨客情思翩翩,因而成为古代诗词曲中常见意象。请举出两个借“枫”传情达意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无论是广大的劳动妇女,还是走街串巷的民间剪纸艺人,他们只用几片常见的彩纸,一把普通的剪刀,( )就能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花样。这种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不需用炭笔勾稿,也不需有粉本画稿,全凭()便可完成一件件艺术品,不能不令中外艺术家()。

剪纸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及蕴藏其中的纯真情感,吸引、打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春节时,红艳艳的窗花吐送春光,花花绿绿的门笺迎风飘扬,元宵节上,品种繁多的灯花锦绣生辉,新房上的顶棚花金碧相映,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祝寿婚庆等特殊场合张贴的剪纸,多传达安康吉祥、万事如意的内容。如松鹤比寿,牡丹蝙蝠比富贵,梅兰竹菊比君子,葫芦和石榴比多子多福等。这种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够唤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人们熟悉的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戏曲神话等,比如“包青天断案”“穆桂英挂帅”,也常通过窗花、灯花等形式被表现出来。这些艺术作品表达人们对是非曲直的评判,阐明一些道德伦理观念,往往让人驻足沉思。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转瞬间 丹青妙手 叹为观止 B.顷刻间 丹青妙手 自叹弗如

C.转瞬间 慧心巧手 自叹弗如 D.顷刻间 慧心巧手 叹为观止

19.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5分)

20.请根据上面的材料,标括修改,(5分文化价值。(每条不超过6个字)(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车子行驶在油亮的马路上,退路两旁的树木一排排涌过来,如一群身着彩裙的女子。先入眼的是榆树,。有几头黑花奶牛早已等在那里,晃着短尾巴舔舐地上的树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吃完。车子一见,一排白杨树金灿灿地压过来,杨树穿成黄金甲的模料,片片金叶的叨艳,亮得我睁不开双眼。杨树的桂条刺破天空幽蓝的包浆,有大朵的自云飘过来,任性地铺开。超然 客整理十月的北疆,太阳光在路面肆意地跳跃,每走一步,就会掉进自然的画框。我的眼睛,还没有做好接受视觉盛宴的准备,目光竟有些惊慌。视野更加宽问起来,天和地,陡然大得无遮无拦。连路边的芦苇棵,都长成小树的样子,顶着满头锡白色的芦花自由摇摆。胡杨树一片片长在荒野,躯干黧黑粗糙,看起来像一群不拘小节、胡子拉碴的汉子。即使枯黄了桂叶,也挺拔地站立,一副不向寒秋低头的架势。

21.下列各句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树干粗短 ②一棵棵敦实地站着 ③树下的绿荫也是圆圆的

④风摇下青青黄黄的叶片 ⑤枝丫发育成一个蓬松的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③④ D.②⑤③①④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十月的北疆,太阳光明亮充足,每走一步,就会被自然景色迷倒,我的双眼都看不过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好?(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的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联怒: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某校校刊开展“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京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21. 0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

2. C

3. A

4.弹幕是观众在网烙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因过的即时性交互性的评论。(4分)

5.形式娱乐化,缺乏严肃反思:思维浅表化,缺乏真知灼见:语言套路化,缺乏创造力:心理模式与立场的固化,形成快乐的闭环。(6分)

7.C

8.表现者大爷富有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巧妙交待了一路行程: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张地有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了小说感染力。(4分)

9.姑娘大夫克眼困难成功接生,体验了职业幸福感:一路上以及接生过程中,车把式等人的大力帮助,使姑娘认识到真情可贵,正是这种工助互爱才能成就人生美好和社会和谐;前者是个人的幸福体验,后者是超越个人的更高更美的幸福体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C

11. D

12.A

13.(1)现在如果把他处死,别人一定会说是我依仗皇上恩宠来报复自己的兄长,这恐怕会拖累影响朝廷吧? (4分)

(2)如果行善求福能延长寿命,我平生也没做过坏事;如果行善没有效果,那还有什么福佑可向神灵祈求! (4 分)

14.继续重用房玄龄;不让自己亲属位居权要;自己死后丧事从简。(共3分)

15. B

16.尾联纯用虚写,不写自己,而从对方着笔,想象友人途中频频回望,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不直言劝慰,而是想象友人此去,一路青山作伴,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共6分)

17.(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渐黄昏,清角吹寒

(3)示例:晓来谁染霜林醉/停车坐爱枫林晚/青枫浦上不胜愁(共6分。每句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D

19. (1)把“剪纸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中的“的”去掉,改为“凭借”或“以其”。(2)“吸引打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为“吸引打动着人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3)删去“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的“所”字。(5分)

20.美化生活;托物寄意;道德教化。(3 分)

21.C

22.原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自然的画框”“视觉盛宴”“肆意跳跃”,生动形象地写出北疆景色的优美以及给我的震撼;原文注重声韵之美,朗朗上口;原文富有文采,与全篇整体风格协调。改句则比较平俗。(6 分)

四、写作(60分)

23.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