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提示:2021高考化学考场评分细则与答题规范

发布于 2021-05-18 20:16 ,所属分类:初高中化学学习资料

一明确高考评分原则
1.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等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非最小公倍数或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2.易于辨识,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不能过分潦草,难以辨认。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未用0.5 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失分。
3.“不许越线原则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答题卡标出的划定界限时,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从而造成答题内容缺失,造成失分。答题卡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4.“白纸黑字原则
即凡是答题卡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定答题卡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5.“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
6.“严格按要求给分原则
填空要求什么就写什么,答非所问者按“0”分处理。
二、高考评分细则举例
示例(2018·全国卷27)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
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g·L1(以SO2计)。
答案(1)标准答案:2NaHSO3===Na2S2O5+H2O(0,1,2分)
评分细则:下列情况不规范,扣1分
①系数翻倍或缩小
②“===”写成“―→”或可逆符号
③反应条件写成“加热”或“高温”
但条件写“结晶”或“脱水”或“结晶脱水”不扣分。
下列情况给“0”分
①元素符号或分子式、化学式错误(极不规范)
②未配平
③写离子方程式
(2)标准答案:①NaHSO3(0,2分)
②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0,1,2分)
评分细则:
a.给分前提:明确呈现NaHSO3(或名称)
b.“过”与“饱和溶液”各得1分
c.用“制备”也可,不扣分
d.额外表述:“调节溶液pH”或“增大c(Na)或c(HSO)”或“提高产率”等不扣分,也不给分。
e.增大NaHSO3浓度,便于晶体(Na2S2O5晶体)析出(1分)
(3)标准答案:2H2O-4e===4H+O2↑(0,1,2分)
评分细则:
a.该空只能写H2O放电,写OH放电得0分(该错误率极高)
b.方程式必须规范:电子的表示,离子的表示写错的,一律0分。如,e写成e,H写成H
c.系数如果成比例扩大或者缩小,扣1分
d.氧气掉了↑扣1分,“===”写成“―→”或可逆符号扣1分,两者不累计
标准答案:a(0,2分)
评分细则:答案唯一
(4)标准答案:S2O+2I2+3H2O===2SO+4I+6H(0,1,2分)
评分细则:
a.方程式要规范:离子符号、电荷、脚标等错误均为0分
b.“===”写成“―→”或可逆符号扣1分
c.系数如果成比例扩大或者缩小,扣1分
标准答案:0.128(0,2分)
评分细则:该空比较客观
写成0.128 0、0.128 00、0.13不扣分
写成1.28×101不扣分
带单位且正确不扣分,单位错了0分
写成12.8%得0分,意义错了

三、规范答题
1.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3)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
(5)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2.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
如:“催化剂”写成“催化剂”、“容量瓶”写成“溶量瓶”、“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坩埚”写成“钳锅”、“饱和”写成“饱合”等。
(2)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物理量符号书写不规范如:“KMnO4”写成“KmnO4”、硫化氢电子式写成、氨分子电子式写成、次氯酸电子式写成、速率单位写成mol/L·s等。
(3)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符合要求,不能“答非所问”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①不配平不给分
②非最小公倍数不给分(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除外)。
③“△”“↑”“↓”“―→”“”“通电”“催化剂”“高温”“高压”等均应正确使用,否则扣分。
(4)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①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要求规范写出。注意官能团原子间的连接方式。
②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③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淆,勿多氢少氢。
④书写有机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⑤聚合物:其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规范书写。
3.计算题的答题规范
(1)用字母表示,若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b)/c,则“ab”一定要用括号写成(ab),否则会引起歧义。
(2)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3)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
(4)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
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不合理的,则为0分。
4.实验题的答案规范
实验题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难以用简单的语言一一说清,总的原则是要求使用教材规范的专业用语表达。
(1)专业术语
如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加热、煮沸等常用仪器及操作,有不少学生胡乱编写,还出现专业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现象。
(2)准确性
如制备Fe(OH)2考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2被溶于溶液中的O2氧化,须事先加热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学生写出“蒸馏”“蒸发”“加压”“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范、甚至是胡编的语言,按高考评分细则,凡写出这些不规范词语的均为0分。
(3)关键词
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其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与水之间通过一个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连接,如果其中的止水夹不打开,则气路不通畅,实验无法执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却忽略了这一点,未打开止水夹,就做实验,尽管后面的叙述头头是道,结果仍定为0分,因为实验无法进行,无法实现后面的实验。
(4)实验气体的纯度
关于检验气体的纯度,尤其是像H2这种可燃性气体,有不少考生不是采用“先用一个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鸣声”来作出判断,而是直接在气体出口处点燃,多么危险啊!像这种情况肯定按“0”分处理。
四、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

(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检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法——关键词: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
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钾元素。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液体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的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气体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味)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方向)移动,……(结论)
()、图表、图像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像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像题要细心,全面观察得高分;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办法;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二、分题型展示

1、工业流程题
例:T26(14分)钛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还含有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滤液1中钛元素以TiO2+形式存在,则“溶浸”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A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一系列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3)“水解”步骤中生成TiO2·xH2O,为提高TiO2·xH2O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4)“电解”是以石墨为阳极,TiO2为阴极,熔融CaO为电解质。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得金属Ti 9.60 g,阳极产生气体________ mL(标准状况下)。
(5)将少量FeSO4·7H2O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可制得FeCO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2×10-6mol·L-1,则溶液中c(CO32-)=____________ mol·L-1。(已知:常温下FeCO3饱和溶液浓度为4.5×10-6mol·L-1)

标准答案
(1)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2分)
(2)Fe(1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2分)
(3)加水稀释反应物 加碱中和生成的酸(或加热等)(每空1分)
(4)TiO2+4e===Ti+2O2-(1分) 4 480(2分)
(5)Fe2++2HCO3-===FeCO3↓+CO2↑+H2O(2分);1.0×10-5(2分)

解析

评分细则
(1)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写成离子方程式、漏掉加热条件均不得分。
(2)Fe写成汉字“铁”不得分;答“蒸发结晶、过滤”不得分,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不扣分。
(3)标准答案中的三种措施,任答两种得2分,答一种得1分。
(4)电极反应式未配平不得分;计算结果非4 480不得分。
(5)离子方程式未配平、写成化学方程式均不得分,漏掉“↓”“↑”不得分;数据计算错误不得分。

2、实验题

例27.(14分)常用调味剂花椒油是一种从花椒籽中提取的水蒸气挥发性香精油,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

实验步骤:
(一)在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2/3容积的水,加1~2粒沸石。同时,在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g花椒籽粉和50 mL水。
(二)加热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
(三)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 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倾倒入蒸馏烧瓶中,蒸馏得花椒油。
(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________(填标号)。
①停止加热   ②打开弹簧夹   ③关闭冷凝水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留物以表示)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 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80.00 mL 0.5 mol/L NaOH 的乙醇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加水配成200 mL溶液。取25.00 mL加入酚酞,用0.1 mol/L盐酸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盐酸20.00 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____________g/L。(以CHCH2C17H33COOCH2C17H33COOC17H33COO计,式量:884)

标准答案
(1)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2分) 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2分)
(2)仪器甲处馏出液无油状液体(2分) ②①③(2分)
(3)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2分)
(4)(2分)
(5)353.6(2分)

解析
对A装置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经导气管进入B装置,加热装置B中的花椒籽粉与水的混合物从而提取花椒油;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颗粒,可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花椒油分层析出;由于花椒油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醚中,而乙醚与水互不相溶,向用乙醚萃取的花椒油中加入硫酸钠除去醚层中少量的水,最后蒸馏得到花椒油。由于花椒油的主要成分属于油脂,能够与NaOH反应产生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过量的NaOH用HCl滴定,从而间接计算出其中含有的花椒油的质量,进而可得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

(1)加热时烧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导气管可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可以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
(2)加热A装置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装置B中的花椒油会随着热的水蒸气不断变为气体蒸出,当仪器甲处馏出液无油状液体时,说明花椒油已完全分离出来,此时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首先是打开弹簧夹,然后停止加热,最后关闭冷凝水,故操作的顺序为②①③。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增大水层的密度,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无水Na2SO4与水结合形成Na2SO4·10H2O,便于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对花椒油进行干燥)。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内壁上沾有的油脂,二者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分细则
(1)答出“平衡气压”即得2分,答“冷凝回流”不得分;答出“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或“缓冲气流”均得2分。
(2)答“仪器甲处馏出液无油状液体”“牛角管馏出液无油状液体”均得2分;答“仪器甲处无液体流出”“牛角管无液体流出”均不得分;操作顺序颠倒任何一个不得分。
(3)只要答出“降低花椒油的溶解度”即得2分;只要答出“干燥”的意思即得2分。
(4)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结构简式书写错误不得分,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等,得1分或不得分。
(5)数据计算错误不得分,填写对应答题卡时注意题干是否给出单位,视情况决定数据后面是否带单位。

3、化学反应原理
例T28


标准答案

解析
评分细则
(1)数据计算错误不得分。
(2)错选、多选不得分。
(3)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漏掉Cu+不得分;“350 ℃左右”“负载率3.0%”两者全答得2分,只答其一得1分。
(4)①数据计算错误不得分;②“>”写成“大于”不得分。
(5)①电极反应式未配平不得分;②答出“O2+4e-===2O2-”即得2分,只答“阴极发生副反应”得1分。
4、物质结构
例:

标准答案


解析
评分细则

5、有机化学

例:
标准答案
解析
评分细则
(1)名称命为“2-甲基丙醇”不得分,名称中的“­”漏掉、汉字写错均不得分。
(2)C、H的原子个数错误不得分;C、H、O的顺序颠倒不得分,如写成“H34C16O”或“C16OH34”。
(3)“碳碳双键”“酯基”中文字写错不得分,两者中答对一个得1分;只写“加聚”不得分,文字写错不得分。考试中填写答题卡时,要注意题空后是否有“反应”二字,再填写相应的文字。
(4)反应物、产物、条件、催化剂、配平均无误得2分;写“===”得1分。
(5)两个正确答案写一个得1分;若写出答案超过两个,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6)合成路线分步计分,四步全对得4分;四处反应条件,错一处扣1分;除原料和目标产物外,中间产物错一个扣2分,扣完为止;路线设计合理,但步骤较繁琐,视情况给1~2分。

来源: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扫描ErWeiMa

获取更多精彩

欢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