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动机心理学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

发布于 2021-05-22 13:07 ,所属分类:政治考试学习资料

巧用动机心理学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

三河三中:高静

今天,听了张旸教授讲的心理公开课《魔丸与灵珠》,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通过学生的行为去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并用恰当的方式满足他,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承认和接纳行为背后的良好动机

动机是决定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任何行为,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欲望。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若干种欲望组合形成的动机,一切动机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机,就能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满足他,从而促使他往好的方向发展。

动机分析不是去窥探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你了解学生,他想要什么,想要多少,从而找到强大的动机来帮助他。引导他用全新的视角解析自己,明晰的预见他的行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鼓励他。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例如,在讲解“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我们可以先从各种文化现象导入,引出文化现象让人喜让人忧,我们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化生活中出现可喜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让人忧虑的原因和表现。这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

三、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学习动机激起的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谓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有人认为,外界的等级评定,会抑制学生参加竞争的欲望,经常选择一些不太具有挑战意义的任务,久而久之,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而且即使获得成功,由于任务太简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乐趣,成功的体验少。另一方面,认为过分强调外界的评定,也会抑制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有人提出来没有必要进行等级评定。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大小,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当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五、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进行表扬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课堂中有大量的表扬没有针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而经常给予那些不值得表扬的行为,或者当学生有进步、值得表扬时,却未能得到表扬。有时,在竞争情境中,某些学生似乎永远得不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表扬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即是否为学生所期望、所看重,这都影响着表扬的效用。因此,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环境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学有成效,早日成材。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