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非从: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心理课

如何与童年创伤和解?12堂心理疗愈课带你找回内在力量


如何与童年创伤和解?12堂心理疗愈课带你找回内在力量

1. 课程核心价值:解开原生家庭的情感枷锁

丛非从心理工作坊聚焦"内在小孩疗愈"这一关键命题,通过16节深度内容解析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年后的情绪反应。课程从识别"生活中的敏感点"切入,逐步引导学习者正视创伤、重构亲子认知,最终实现与自我的和解。不同于普通心理课,该体系特别强调"将父母还原为普通人"的视角转换,为情绪困扰提供可操作的解决路径。

2. 专业讲师背景:资深心理咨询师的实践智慧

丛非从作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擅长用客体关系理论解读家庭互动模式。其课程融合了心理学理论与大量咨询案例,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换机制"、"创伤需求转化"等章节中,展现出将复杂心理机制转化为通俗语言的专业能力。这种"理论+案例+练习"的三维教学法,已被数万学员验证具有显著疗愈效果。

3. 课程亮点解析:12个关键疗愈步骤

- 敏感点定位:通过00-01课建立自我觉察雷达

- 关系模式重构:02-04课破解"理想父母投射"困境

- 代际需求解码:05-07课揭示亲子关系的隐藏逻辑

- 时空分离技术:08-10课区分过去创伤与当下现实

- 自我接纳仪式:11-13课将创伤转化为成长资源

- 成人礼设计:16课提供可落地的心理重建方案

4. 适合人群诊断:这些信号表明你需要这门课

如果你经常出现"情绪莫名被触发"、"重复陷入相似人际关系矛盾""对父母又爱又怨"等状况,说明童年形成的防御机制仍在影响当下生活。课程特别设计的直播课环节(14-15节),通过实时互动帮助学员突破"知道但做不到"的疗愈瓶颈。

5. 学习方法建议:最大化吸收课程价值

建议按目录顺序学习,重点关注09课
"心疼小时候的自己"这个转折点。配合课程中的冥想练习,在"发现不完美的爱"(13课)阶段可建立学习笔记,记录情绪变化轨迹。遇到强烈情绪反应时,重复收听03/06/10课能强化认知重构效果。

这套课程的价值在于提供
系统化的自我疗愈工具**,而非碎片化心理知识。通过解构原生家庭影响、重建内在对话模式,学习者能逐步摆脱自动化情绪反应,获得更自由的人际关系体验。

资源下载通道

百度网盘分享
文件大小:3.3 GB

资源目录列表:

├─xs1302
│  ├─丛非从线上工作坊: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124227
│  │  ├─00.-找到你生活中的敏感点.mp3
│  │  ├─01-你不是敏感,你只是有伤.mp3
│  │  ├─02.-把别人当成理想父母.mp3
│  │  ├─03把对方当成最弱的人.mp3
│  │  ├─04真实的ta-&-理想的ta.mp3
│  │  ├─05你曾经获得爱的方式.mp3
│  │  ├─06父母内心的需要.mp3
│  │  ├─07父母和孩子的交换.mp3
│  │  ├─08区分过去和现在.mp3
│  │  ├─09心疼小时候的自己.mp3
│  │  ├─10把父母放到人的位置.mp3
│  │  ├─11创伤就是需要.mp3
│  │  ├─12父母是否爱孩子并不重要.mp3
│  │  ├─13发现不完美的爱.mp3
│  │  ├─14.[2022-07-16]【上午】直播课(直播).mp4
│  │  ├─15.[2022-07-16]【下午】直播课(直播).mp4
│  │  ├─16给自己的成人礼,开创幸福.mp3
立 即 下 载

相关资源

发表评论

点 击 提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