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语思维对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

发布于 2021-05-11 22:31 ,所属分类:论文学习资料大全

一般而言,用英语写学术论文要么是为了参加国际会议,促进学术交流,要么是在期刊上发表,使外国同行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国内许多写作者来说,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难点,不在于写作材料的搜集和专业知识的多少,如何让自己的论文在语言层面上达到要求才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小编认为,语言过不过关,其实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下从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浅析母语思维对英文论文写作的影响。

一、词汇层面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一大差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有形式上的变化;而汉语重意合,没有形式上的变化。在汉语语法中,词性没有语法标志,而在英语中有很多有语法标志的词。比如:“It analysis the method through cognitive theory and explains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文将通过认知理论分析该口译方法,并解释翻译行为”。在这句话中,写作者忽略了“分析”的动词词性。汉字是孤立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形变化,也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可以随意地碰撞、组合,“分析”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使用。但是英文词汇会有外形上的变化,动词“分析”和名词“分析”分别为“analyze”和“analysis”。

二、句法层面的影响。英汉本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转换的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而无法一一对应起来,若按字面机械地对应起来,意思就会发生改变,同时也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在英语写作中,国内很多作者通常会先想好汉语句子,再机械地翻译成英语,但是没有照顾到英语的表达习惯。比如:“Do investigation we come to a conclusion.”,在这句话当中出现了两个谓语“do”和“come”,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意思也不明确。很明显,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了结论,因此句子可改为“We come to a conclus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三、语篇层面的影响。相较而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思维,在英语的语篇中,一般都是从主题句开始,开门见山,然后再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供各种佐证材料来支撑主题句的意思。而东方人属于螺旋式思维,注重隐形连贯,先铺垫,后总结,写作者往往会从外围入手,最后才进入主题,所以在母语思维影响下写出的文章往往会让外国人觉得难以抓住中心思想。

此外,英语篇章中多用连接词来实现段落内部的连接,而在汉语段落中更倾向于通过语义来实现段落之间的连接,国内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很少用连接词,缺乏逻辑结构,所有信息混为一谈。因此,论文会出现篇章内容层次不清,段内衔接不自然的情况。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