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ta不能说的秘密!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7:23 ,所属分类:中小学阅读学习资料

识别ErWeiMa进入备考QQ群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根据公务员行测考试大纲的要求,阅读理解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准确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的能力。而要想在考场上能够准确判断出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除了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提升自己快速准确阅读的能力之外,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真正把握阅读理解这类题目的“奥秘”所在。
比如在行测考试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在不少的材料中,作者通篇在分析问题,或者大篇幅在强调问题的存在,这类题目有的时候文段中没有描述对策,但是最终选择了对策,甚至在这些题目的选项中出现了多个对策性的表述,这时候到底哪个选项才是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很容易让我们举棋不定,今天就通过这篇短文告诉大家“阅读理解ta不能说的秘密”。

秘诀一:描述问题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说问题



更多的是想强调解决问题
在阅读理解的考查中,如果文段通篇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者大篇幅在强调问题的存在,这时候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就不单单是问题本身了,而是大概率在强调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例题
例题1: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段材料先介绍了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然后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具体通过数据的形式罗列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较低这一事实。所以整个文段就是告诉我们“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作者通过阐述这个问题,就是想让我们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我们观察选项,A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是基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能满足需要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符合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保留;B项通过“应”这个字表达出对策(解决办法)的倾向,但是文段并没有告诉我们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的问题是由于全社会不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而引起的,所以B项不是作者意在强调的内容;C项和D项在文段中的最后两句话中确实能够体现出来,但这只是(部分)问题的描述,而通过问题,作者更想强调的是具体的解决办法,所以C和D项并不是作者意在表达的内容,排除。故A项当选。
从例题1中,我们能发现,选项C和D的干扰性在于没有在问题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推断,也就是没有真正弄明白“描述问题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说问题,更多的是想强调解决问题”这一秘密。选项B的干扰性在于考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做出了过度的推断和引申。这里就涉及到了阅读理解的第二个秘诀:

秘诀二:客观忠实的理解原文表达的意思



所谓客观忠实,就是我们要客观理解原文表达的意思,坚决不过度推断和引申。比如上文例题1中的选项B,根据文段表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我们只不仅能得到目前公民科学素质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如何提升,文段没有提及,此时我们就不能过度推断理解为B项的意思。除非文段明确说明我们目前公民科学素质不能满足需要的主要原因是“全社会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我们才能合理推断到B项的意思。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材料描述了问题,也描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是可以根据原因去推断作者意在说明的内容的,比如我们再来看例题2:
例题2: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前我国城市多头管理之“乱”
B.城市执法问题是社会的焦点
C.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
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规
这段材料先介绍了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然后指出各地不断出现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也指出了原因是“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所以整个文段的重点就是要根据这个原因提出对策。A项和B项比较简单,文段并没有提到“多头管理治乱”和“城市执法问题是社会的焦点”这两个表述,直接排除即可。容易形成干扰的是C项和D项。C项和D项的本质区别就在于D项是根据“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这个原因提出的针对性对策,而C项却只是笼统的指出要纳入法治轨道,对策不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原因提对策),所以最终答案选择了D项。


综上,在具体描述问题的文段中,如何能准确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呢?核心的秘诀有两条:一是“描述问题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说问题,更多的是想强调解决问题”;二是“客观忠实的理解原文表达的意思”,如果文段没有描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此时我们只知道对策的大方向,比如“要重视”、“要提升”、“要”等,具体如何重视、如何提升、如何是不能过度的推断引申的,如果文段在描述问题的同时,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此时需要我们根据问题做适度的推断,需要根据原因推断出具体的做法。考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两条“秘诀”,才能考试中从容面对这类题目不至于“举棋不定”。请广大考生们务必在今后的练习中逐渐揣摩、体会以上两条“秘诀”,让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型能够保持高正确率!

END


中公618购课嘉年华
冰箱/彩电/洗衣机 购课拿大奖
详询:0471-5215400
戳链接看抽奖盛况


2022省考底层逻辑定制课
第一课带你掌握言语底层逻辑!
探索阅读理解Ta不能说的“秘密”
理论知识+解题技巧同时带飞!
今晚19点免费开课


号|jcfxoffcn

gongzhong号

你想知道的她都了解

内蒙中公招聘考试网·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