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待,有辛酸,有万语千言一位高考家长关于教育的肺腑之言

发布于 2021-08-22 12:33 ,所属分类:高中学习资料大全

独立作家

转载任何独立作家gongzhong号所推送的原创文章,请事先与本gongzhong号取得联系。


楚梦:“独立作家”专栏作家。本名倪章荣,男,湖南澧县人,居长沙。作家、文史学者。出版杂文随笔集《骨头》、短篇小说集《那晚的月亮》、中篇小说集《雨打风吹去》、长篇小说《邪雨》,发表《宋教仁之后的民国宪政》《孙中山与中国现当代政治格局》《作为政治家的宋教仁》《重写民国史》《辛亥革命深思录》、《关于士大夫与知识分子的思考》《民国才女和她们的命运》等文史作品。



文︱楚梦



收到儿子大学收取通知书的的一刻,悬在我心头六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我轻松了,却并不那么高兴,尽管考取的是一所“985”大学。我清楚,他是完全可以上更好一点的大学的。并不是说必须要考上多么好的大学我才高兴,而是中学六年来,他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学习对于他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业。六年了,他没有一次完成过寒暑假作业,完成的小部分都是临开学前急急忙忙从手机上抄来的。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上课看小说,考试不交卷……我多次对他说过,你要是认真学习了,即使考差了,我也不怪你。人的智商有高低,天赋有差异,努力了就好。努力之后,不管结果好坏,都对得起自己、老师、父母。否则,就有点浪费青春和时光了,也让父母惋惜。当然,我也没有理由痛苦,毕竟结果还不错。

儿子倒是有一个不少小孩都缺乏的优点,就是心理素质特别好,考好考坏似乎都无所谓。因此,每次重要考试他都是超常发挥。刚进初中时分班考试,我以为在那个集全省乃至外省各地的优秀学生于一校的学校,他分不到什么好班。谁知,他竟然考到了全校最好的试验班;中考时,他那段的成绩只是100名左右,之前该校考到长沙高中四大名校的学生也不过60多个(学生只有400多人)。以他的表现和成绩,是不可能进四大名校的。可是,中考时他竟然考到了四大名校之一。高考前他还在玩手机、看课外书籍,隔那么两三天要到网上购买点什么东西。我十分担心,怕他连一本线都上不了,可又不敢说太多,只能听天由命了。结果虽然说不上很好,但已经是他进入高中以来最好的成绩了。以他的付出来衡量,他已经得到了最高的回报。我常常跟他妈妈说,他是学校读书最轻松的学生了,至少是班上最轻松的,无论初中还是高中。

我并不是一个要求孩子拼命读书的家长,相反,我特别反对给孩子繁重的学习任务,没完没了的考试,起早贪黑的泡在教室。小学时,除了上了两年的小星星英语(一二年级时)以及学习钢琴(纯粹是让他的涉猎范围广泛一点)之外,没有给他补习其他文化课。他妈妈多次责怪我,说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准备考名校,而我却坚决不让他上补习班。初中也几乎没补什么课(初三最后一期补了一段时间数学)。我是这么认为的,小学阶段都要补习文化课,上了高中怎么办?孩子的天性是玩乐,是轻松地学习和生活,不能给他太大的压力。至于学习英语和钢琴,则是为了培养他的兴趣和拓展他的知识面。也是以他感兴趣为原则的。事实上,他很喜欢钢琴和英语。钢琴还考过了十级。孩子一直比较内向、不善表达,又有些小调皮,不讨老师喜欢,也很少得到老师表扬,虽说小学时他的成绩还不错。可他的小学班主任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孩子上课只用了不到15分钟在听课,其他时间都在开小差。他现在成绩好完全是靠一点天赋,等到上了初中、高中就不行了。钢琴老师是孩子最喜欢的老师,给了他最多肯定和鼓励,老师一直都说他聪明、天赋好(我特别感谢钢琴老师,她的鼓励很重要。否则,孩子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钢琴老师一直认为孩子在音乐上会有作为,希望他将来选择音乐这条路。但我的态度很明确,我只是希望孩子懂一点音乐,把它当作事业太难了,不是一点天赋就能成就的,必须是天才才行。显然,我孩子不是音乐天才。然而,我儿子放松得过了头,好像忘记了他是一个学生。他妈妈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说就因为我的纵容,让他成了现在的样子。我还是了解自己孩子的,即使我不纵容,他也一样不会成为勤奋学习的榜样。我之所以纵容他,除了我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与众不同外,还因为我在他小的时候没有更多地陪伴他。由于我经常加班,他妈妈又在外地上班,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寄宿或托管,还遭受过别人欺负、打骂。想想便觉得有愧于他。他姐姐就因为我陪伴得少,影响了学习,没能上一个好的大学,吃尽了苦头。我不想再次欠帐。

自儿子初中开始,他似乎一直处于不开心的状态,十分厌恶学习,只是到了高二之后才有些许缓解。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似乎只有高二的时候有点开心。十几年来,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特别害怕来自老师的电话尤其是深夜的时候。初一上学期,儿子的表现还不错,年级前20名、英语单科王,让我还有点沾沾自喜,以为学习的事不用父母操心。谁知一学期还没完,便接连接到老师电话,又是擅自离开教室,又是考试不交卷,又是上课看课外书……到初一下学期,儿子两次从学校逃跑(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我在外地工作,鞭长莫及,可一直提心吊胆。好在儿子初二的时候,我便回到了长沙。但心一直悬在空中。记得我刚搬到新房子后不久,那天晚上下着瓢泼大雨,大概快11点钟,我突然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老师要求我马上赶到学校,将儿子接回来,因为他逃离教室,同学们放下学习找了他一晚上才将他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找到。我住的地方交通不方便,我又不会开车。只好冒着大雨走出四公里出来打车(衣服被淋得如同水里捞起来一般),其间,班主任一直电话在催。我赶到学校时,已经过了12点。

由于不安心学习,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从年级18名降到280 多名。班主任老师几次打电话给我,希望我给孩子转学。最后一次要求我转学时已经是初三上学期快要结束了,老师说还是转学算了,学校怕出事。那个时候要求孩子转学,让我有点生气,唯一一次向班主任老师发了火,我说:别的学校就不怕出事吗?初中不是义务教育吗?老师说他们是民办学校。我说民办学校也要遵守义务教育法吧?也不能怪班主任,是学校的要求,他其实对我儿子很不错,是我孩子不懂得珍惜。我还是了解自己孩子的,知道他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常常有意料之外的言行,让老师害怕,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不会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情出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乞丐,他总会给他们一点钱(没有就向我们要);看到他妈妈与小贩讨价还价,他总是劝妈妈别跟人家计较;我们要是在家里说别人不好,他总是不高兴;常常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坚决不允许我和他妈闯红灯;与人交往中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国内有什么灾难发生,总不忘捐点款……

上了高中之后,我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接受批评,然后把他领回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要家长领回家,在学校接受老师教育、认真反省不是更好吗?)。事情还是那些:上课看课外书、自习时间跑出教室、不尊重老师、不承认错误……高一结束前,学校不让他住校了,也是说怕出事。我向老师陈述了很多不会出太大事的理由,可学校坚决不同意他继续住校。于是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本来想让他与全校其他同学一样到学校上晚自习的,可他不愿意。对于他,勉强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只好作罢。多少个晚上,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埋头苦读,我和他妈妈带着他在步行街逛街、购物或在湘江边散步。我们也想他在家里学习,可他在家只是玩手机,听音乐,不如带他出来放松放松,寄希望于以后的日子他能静下心来学习。我常常对孩子说,你们学校像你这样读书的学生,可能就你一个了吧?事实上,我们的举动并没有让他感动,他还是依然故我。刚进高中时,学习成绩还马马虎虎,尤其是英语成绩。后来,成绩是越来越差,全校1400多名学生,他的成绩经常排到1200多名,特别是数学,从没有及格过。我很着急,便让他去补习一下数学,他补习了一段便不去了。不过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他还是去补了数学。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的语文成绩也下降厉害。读小学和初中时,他的语文成绩是很不错的,作文写得幽默风趣,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小学时,有一篇文章还被老师拿到报纸上发表过。他也曾经获得全国和省市小学生作文竞赛奖。可是,上初中后他一次也没有参加过语文竞赛活动。上高中后,除了参加过一次省里的英语竞赛外,什么竞赛都没参加过。我一直以为他的语文成绩还不错,考试成绩不理想,只是发挥失常而已,直到高考前夕,我看了他两篇议论文之后,才发现他的写作水平下降得很厉害(我从来没有辅导过他的作业包括作文,他不听我的)。什么原因我不清楚,或许与他的厌学情绪有关吧。他以消极的姿态出现在校园、出现在家庭,让我们特别揪心,我经常睡不着觉,整夜整夜失眠。如果他没有一点天分,不是读书的材料也就罢了。可是,他还算比较聪明的孩子呀。我害怕他因为任性和不懂事毁了自己。说他完全不在乎成绩也不准确,高考成绩放榜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紧张。我想,他只是不愿考虑太长远,觉得自己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吧。当牌底摊开时,他还是在乎的。可惜,这个时候在乎已经晚了。

高考结束后,我从老师那里看到他的一份检讨书。检讨书上说,他不配在这个学校上学,因为是我通过不正当关系让他上了好的小学、初中,才得已考上这所高中。他为我的不当行为而羞愧。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总是反叛、总是与我作对、总是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看来,我还是不那么了解他。可能也与我和他沟通不够有关吧。其实,他进入比较好的小学、初中学习,我走的是正当渠道,尤其是读初中,那是一所民办中学,以他的成绩是可以进那所学校的。我是一个不喜欢也不善于求人的人,更不会有特别出格的行为。让他去读那个初中,主要原因还是我要去外地工作,他妈妈也在外地上班,原先录取的那个学校不能寄宿。当然,严格说起来也算不那么正当。当看到这封检讨书时,我并没有气愤,相反,倒有一丝欣慰。至少说明他善良、正直,愿意相信社会是美好的。然而,生活在这个社会,谁不为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一点的学校去努力呢?你不努力,纵使有一定天赋也会淹没在内卷的汪洋大海里。他根本不了解这个社会,也不知道天下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何尝不想社会更公平一些,竞争更有序一些?

小时候,我与儿子交流是比较多的,我们还经常讨论一些问题,历史的、政治的,他喜欢看书,也喜欢看电影,于是便有了很多困惑或问题需要我解答。那个时候,我们相处是愉快的充满乐趣的。自从进入初中以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处处与我作对,尤其进入高中之后,我说什么他都要反驳甚至大发脾气。比如当我送他上学途中看到乞讨的残疾人时,会发一些感概,政府应该将他们收容起来之类。他听了特别不高兴,说哪个国家都有乞丐,都有生活不好的人。比如有一个冤案真凶出来十来年了才平反,我说这样太可怕了,他也不高兴,说我抹黑国家,还说有我这样的父亲感到耻辱。高考结束后,看一部纳粹屠杀屠杀犹太人的电影时,他妈妈问我纳粹是个什么组织,我说是个政治组织,与一些党一样的政治组织,他立即便变了脸,并关了电视。我也生气了,把杯子都砸了。我又没说错什么,纳粹就是一个政党,这是一个常识。他是那种有爱国情怀和正能量的小孩,相信西方和美国对我们不怀好意,也反对别人说中国不好。高一暑假时学校组织去美国游学,他开始是坚决不去的。我和他妈妈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才终于同意。去的时候还是一脸的不高兴。我之所以执意让他去,是因为看到他受一些固有意识影响太大,没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我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想让他出去看看,长长见识。希望他能够理性思考。但是,美国之行并没有让他改变什么,回来后依然与我作对,依然还是原来的思维方式。今年初因为新疆棉的事情,国内不少人抵制国外产品,他有几双属于抵制范围的鞋子,突然就不穿了,还到网上买了双国产货。我说,抵制产品没什么用的,人家的产品是通过正当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就是在中国生产的。有问题政府会出面解决,政府也没有号召大家去抵制啊。他听了很不高兴。因为经常看到学校附近的老年人包括青年人,闯红灯过马路,我说了句这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素质太差。他认为我在侮辱群体,满脸的愤怒。小时候他经常向我请教、讨论问题的,记得他曾经还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中国人老是打来打去的,都是自己人,有必要这样吗?我只能认为,我们的教育实在太厉害了,让他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正能量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儿子,我是越来越困惑了,说他求进步吧,可他又不太热心集体活动,更没有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爱国、进步,从来没有递交过加入青年组织的申请书。说他不求进步吧,他又容不得半句对社会、集体甚至民众的批评,正能量满满的,爱国之心特别强烈(最近郑州洪灾发生后,他又第一时间向红十字会捐款)。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脱胎换骨了,或许是受强大的正能量影响,或许是匹夫有责的思维惯性,或许是传统文化强大的基因……给人的感觉很另类,自然也不会讨喜,即使他做了正能量的事。后来,当我看到他那份检讨之后,作为父亲的我又在想,或许是因为他的善良,总希望国家好、社会好、大家都好。可是,即使愿望再好,你也要正视现实啊,不管什么人都要按逻辑思维、用事实说话吧。我特别希望他能与我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像小时候一样,我做过多次努力,然而,都失败了。希望他在进入大学之后,随着阅读的深入和阅历的增加,能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判断能力。正常人谁不爱自己的国家和集体,但真正的爱就应该要让她变得更好一些。变得更好的方式有很多,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现在的不少年轻人,缺乏基本常识和理性思维,以为有了立场就可以不要一切。我很担忧,不知道他能否有所改变。有时候,我特别悲哀,自己一直试图启蒙大众,可我连自己的孩子都启蒙不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太悲哀了,心里充满自责。可是,当我想到胡适这样的伟大思想家、一个启蒙了千千万万人的智慧者,自己的儿子不是也走向了一条与他截然不同的道路时,我便不那么自责了。

从进入小学到高中毕业,整整12年时间。孩子上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很不错的学校,有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学习环境。我从心底感谢这些学校和学校老师,包括同学和家委会。他们是敬业的也是勤奋的,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会有包括我孩子在内的学生们的今天。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他的初中班主任和高二班主任,都是和蔼可亲的老师,都对孩子很好,是孩子自己不懂得珍惜。我和他妈妈经常教育他,要尊重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我一直认为,尊重老师并不是因为他传授了知识,传授知识是他的职责,就像清洁工打扫卫生、公务员办理批文。尊重老师是因为他是一个时期内绝大多数时间与你打交道的人,更是你的长辈。我希望他学会尊重每一个与他打交道的人。每次,他在学校犯了错误之后,我们都是耐心地告诉他,要体谅老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从来不误以为我们的孩子很循规蹈矩。我们知道他有问题,老师批评甚至处分,我们不说二话。但是,我特别不喜欢有的老师,在孩子面前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还辱骂孩子(如果我只有十六七岁,我会被某些老师吓得魂不附体)。我曾经忍不住与老师发生了争执,不是护短,而是觉得老师的方式太粗暴。我曾经写文章谈过,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是不能渗假和马虎的,一是教师二是医生。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敌人,没坏到那个程度。当老师的应该有耐心,好好与孩子沟通,批评是必要的,但批评必须要讲究方式。现在,全国各地时常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尽管原因很多,但也有因为老师不当方式造成严重后果的个案存在。对学校因为他上课时违反纪律,取消他的寄宿资格,我特别不能理解。寄宿是为了方便那些离校较远或父母不能陪伴的孩子学习的,又不是一项福利。因为他违反了纪律就不让他寄宿(况且违纪还不是发生在晚上),有点荒唐可笑,如果不是寄宿生呢?学校会加倍处分吗?我据理力争,但毫无作用。孩子处分背了,寄宿资格也没了。我发现,现在的老师,把家长当成学生或下级了,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老师的语气、态度,让人特别不舒服,因为孩子犯了错或者有些特殊情况,打个电话寻问一下也是凶巴巴的(我知道老师很忙很辛苦,不是万不得已,从不打电话骚扰),不说给家长倒杯水让个坐,就连正眼都不愿瞧一下,好像家长欠他好多钱没还似的。又不是家长犯了错,就是家长犯了错也轮不到老师批评吧?大多数家长都是有工作的,不见得别人的工作就不重要,别人的成就比你小。不管什么人,人格都是平等的。就算一个打工人、一个清洁工,你也应该对他有起码的尊重啊。不能要求你像对领导一样满脸微笑迎接家长,但像对待你的同事一样对待家长应该不算过分吧?这种现象很普遍,并不只是哪一所学校,某几个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职业特殊,平时比较辛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或许,是因为平时管几十上百甚至更多学生,居高临下的自我意识太强烈?然而,不管什么理由,我都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儿子的事,我曾经与一位校领导联系过,他的语气、态度、对孩子的关心,与部分老师判若两人,让我很舒服,也有点感动。更加证明了我之前的判断:大多数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有水平、有亲和力、有正常的人性光辉。

我多次说过,上学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早晨7点到校,晚上11点下自习。进入高二之后,寒暑假基本上都在学校自习。虽说是采取自愿原则,可大家都在学校,你不去说不过去吧,在学校自习至少精力可以集中一些。其实,高二上学期,所有的高中课程都已经学完,余下的时间都是在复习,不断重复那些学过的知识,这样对于考试当然是有好处的,熟能生巧,多练习才更有把握(可是,对于有限的生命,这样做是不是在浪费呢?)。这也是不少成绩很好的学生依然要在校外补习的原因。孩子的学校领导,一直不提倡校外补课。可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能听学校的规劝吗?你不补别人会补啊,补比不补总会要好一些。虽然学校强调不要补课,但学校办的那些竞赛班、试验班,用最好的师资、挤出孩子们所有的节假日时间,集中在学校学习,依然是在补课,而且是更加突出的补课。这个现象不是那一个学校,哪一个地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这样,特别是那些名校。不说一个学校无法改变,就是一个地区也无法改变。可是,中国政府是一个能力很强的政府,办什么事都是雷厉风行,一夜之间就落实了。可是,不许补课喊了几十年,补课之风却逾演逾烈。将校外的文化补习机构取消不就完了吗?。我倒认为,既然可以校外补课,不能只管理在校老师课余补课,老师也要养家糊口。只要他们认真讲课,不有意把课堂内容放在补习班上就行。其实,补习也加重了家长负担,现在上高中政府收费很便宜,可租房(我不明白高中为什么不能建成寄宿制)、补课、交通等等费用却贵得吓人,一年开支近10万甚至更多。那些农村家庭如何负担?最近的政策似乎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落到实处。仅仅解决校外补课还远远不够,不解决学生负责过重和没有独立思考空间的问题,教育的前景依然堪忧。当然,有些问题教育部门也无法解决,但至少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增加学生负担而已。说体育重要、美育重要、音乐重要,中考乃至高考就要考体育、美育、音乐,长此下去,高考可能要考劳动了,劳动不重要吗?这个问题不想谈太多,仅就体育而言,目的是什么?强身健体嘛。你考试考什么,考排球,我喜欢篮球不行吗?考跳远,我喜欢荡秋千不好吗?平时保证体育课的时间,学校进行合理的学业考试就行了,有必要纳入中考、高考吗?

现在的高考以省为单位进行。有名的没名的大学在每个省的录取名额都是固定的,你一个省就是有一万名考生考到了750分,清华北大也只能录取二三百人。激烈的学习竞争,苦的只是孩子和老师,当然还有忐忑不安的家长。不过,我一直坚持认为,现在的高考制度,是中国最为公平的制度。自邓小平取消政审,以分数为唯一录取原则以来,无数底层人家的孩子从此改变命运。当然,因为只有一次考试,难免会有孩子因为发挥不好而失去机会。然而,规则就是这样,有温柔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如同体育比赛,不少运动员因为发挥失常失去了冠军和名次,可我们只认比赛结果。近些年,靠高考成绩考取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据有关方面统计,完全靠高考裸分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只有十分之三四。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有违公平原则。哪有那么多创新人才、拔尖人才,都是车轮战术的结果。

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把学生、老师、家长弄得这么紧张呢?中学阶段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就够了,有兴趣欲在某一领域奋斗的学生,上了大学后自然会努力去学(真正感兴趣中学也可以努力去学,但不要强迫所有学生去学那些深奥的他们又不感到兴趣的知识)。中学学的许多知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去用,而且近两年的时间都是在重复学习。有这个必要吗?早晨8点前上学,晚上9点半以前下晚自习,轻轻松松地学习,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阅读一点课外书籍,让孩子们把学习和上学当作乐趣和享受,不是很好吗?现在的高中生,高考结束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卖课本和学习资料。真正的读书人都知道,那些书籍,哪怕他已经滚瓜烂熟了,依然不会将其卖掉。卖掉只能说明他们内心深处抗拒读书害怕读书。

课本、课堂乃至整个学校,都是标准答案。孩子们既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思考的空间。老师说战马娇健如虎,学生最多也只能说勇猛如狮。你要是说一匹战马畏缩如刺猬、可恶如蟑螂,你就犯了大忌,就可能会得零分。可是,如果没有超常的想象力,何来创新,何来世界一流人才?记得著名学者、清华校友资中筠说过:清华大学是集天下英才齐毁之。虽然说得刻薄了一点,但也不是信口开河。如果中国真正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中国人民真正想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不改变这样的教育模式,无论孩子们考多高的分数,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都相当困难。这个问题,与学校、老师无关,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虽说我的孩子一直游离于紧张学习之外(他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可每当我看见奔跑在清晨或深夜的的孩子(尤其雨雪中的孩子),便心痛不已。孩子们太可怜了,老师们太辛苦了,家长们压力太大了。

(2021725)

独立作家推荐图书

我读《金瓶梅》

哈耶克: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则将永远不会。

夜读《南渡北归》, 肺腑翻腾,心在滴血!

王小波生前唯一纪录片:人受控制,主要原因是人自愿受控制。

历经近十年的版权洽谈,终于落地大陆的数学图画书,打开国人的数学基因密码


独立作家

投稿信箱:tanys1980@yeah.net自由写作精神,无所顾忌。来稿请注明“独立作家”字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