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功課】-《佛说阿弥陀经要解》3-1

发布于 2021-08-31 12:57 ,所属分类:中小学阅读学习资料

繁體字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2016年)

精舍夏安居第三
因律師 主講


請打開《要解》本子第二頁。佛法的修持都是在對治我們現前的妄想執著。這法門的施設有通有別,通相來說,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修學聖道第一,一定要持戒,尤其四根本重戒,這是聖道的根本,殺盜婬妄。除了重戒外,還有輕戒,輕戒是護持重戒而施設的。所以這個戒能夠持得好,在因果法當中我們深耕信心,三業清淨,接著才能進修定慧的功德。戒持好,接著就是止觀雙運。任何一個法門在安定內心的時候,不是止就是觀,不是觀就是止,就止觀雙運。這戒定慧三學是一切法門的總相,然而在修止觀有它的差別相的,也就是所緣的境有所不同。

智者大師在解釋《妙法蓮華經》,解釋「妙法」這二個字,講到有三種法妙:第一是眾生法妙,第二佛法妙,第三心法妙。講到這個眾生法,眾生有無量無邊的惑業苦,內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這煩惱一動就是一個罪業。《地藏經》裡面所講的娑婆世界的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這個罪業,有無量無邊的罪業,那就會受到各式各樣痛苦的果報,這一樁事情是不可思議。

在《十誦律》當中講到:說當時佛在耆闍崛山下,也就是靈鷲山下經行的時候,提婆達多害佛,在山上就推石頭壓佛。當時旁邊有夜叉神,夜叉神非常敬重佛,提婆達多推石頭下來的時候,他把它接起來,接起來就往其他地方丟了。當時這石頭就裂出一個小石塊,就飛過來,這時候佛為了教化眾生的因緣,讓眾生了解這個業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在經行頭就入定,就隱沒了。從東邊出來,這個石頭就飛到東邊去了;佛就往南,石頭就跟著往南;西、北,沒有地方去呀;接著佛就一下子入到海中去了,石頭就跟著後面走啊;這個時候佛就入須彌山,入了山裡面去了,這石頭也跟著走;接著佛又出來,從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了有頂阿迦尼吒天,到頂天的時候,這個石頭也跟著去了;這時候佛就攝神足,石頭就飛過來,打傷佛的腳趾頭,流血了。這個時候佛就講了偈頌:「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能夠脫免這個業報,沒辦法脫離這個業報的,沒有辦法遮止業報,沒有辦法避免過去的宿殃,這個業力不可思議。只要你造了這個業,有業因,它一定有果報。佛成佛了,佛為法王,於一切法自在,但是佛有教化眾生的因緣,祂就讓這個果報現出來。要沒有,佛在法是自在的,可以讓它起來,也可以不讓它起來,但是有教化因緣,就告訴我們這個業力不可思議,乃至於成佛了,那個業的種子還是在的。這是講,最初眾生法,無量無邊的惑業苦,這是不可思議。

再來,第二個講到「佛法妙」。佛法妙當中,佛菩薩的功德莊嚴,正報的功德莊嚴、依報的功德莊嚴,這個事情也是不可思議。第三是「心法妙」前面眾生法是講雜染的法界,就雜染的法界來說的,佛法妙是約清淨的法界。而現前一念的心,現前一念心性有染有淨,所謂的一念具足十法界。迷惑的時候,它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雜染的,當它覺悟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是清淨的,清淨的法界。而無論染或者淨,本來就是一心,本來一心,所以現前一念心性也是不可思議。那麼一般來講,所緣的境界就是這三種,或者觀眾生法,觀眾生法界,一般南傳的教法,他們修止觀,就是緣著我們身心五蘊,所謂的名法、色法,作內觀。由無量無邊的煩惱罪業所招感的現前的這個有漏的身心,去作內觀,觀察它。所應用的心,是什麼樣的心呢?是用否定的。我們這個五蘊的身心是不淨,是苦,是無常,是無我的,用否定的。

第二種所觀的境界是佛法界。淨土宗我們念佛法門,平常就是應用這樣的觀法,以我們現前這一念心,去觀察佛菩薩的功德莊嚴,或者去持念佛菩薩的聖號。在觀察當中,觀正報的莊嚴、觀依報的莊嚴,七寶所成的宮殿樓閣這一些的。這一種的觀法內心是肯定的,前面是否定的,這個地方是用肯定的,肯定的心態。正當我們禮拜啊,稱揚讚歎,來作憶念,它所表現的是一種皈依,恭敬皈依的心。念佛法門念佛的方法,印光大師講,也就是「即眾生心,投大覺海」,頓然跟佛的功德無二無別。所以古人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念佛法門,這個念佛是最直接、最圓頓成佛的法門,所以念佛法門,它是非常非常的殊勝的。

接著我們要看的是第二頁,我們在上一回引到了補充的講表。補充講表是隨堂講義裡面屬於第五頁。第五頁當中倒數第三行開始,說:「諸大乘經,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很多啊,「而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實為念佛最妙的開示」,下手功夫。眾生果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乎哉」都攝六根專注力一句彌陀念誦聽,心念、口誦、耳聽清楚,一句不亂,最初要得一句不亂,才能夠得一心不亂。要一句不亂,接著要淨念相繼「十句成片三三四」,成為小片段小片段。印光大師講:要是你沒有拿念珠,這個三三四的方法就是從朝至暮,十句一個循環,十句一個循環,十句一個循環,最能夠攝心的。能夠這樣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豈有不「現前」。正用功的時候,「當來」臨終的時候,乃至於到臨終,臨終的時候必定見佛。信願具足來念這一聲佛號,它就是往生的正因。近能夠證圓通,前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接著入三摩地,這個是圓通。根大圓通,攝根憶念。「遠成佛道乎」,遠呢就著往生之後,近的現前就證得三摩地,成就念佛三昧;遠的往生之後,當來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得往生,就一生成佛了。

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的要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下手的功夫,這非常要緊的。「故將此章,列於三經之後。而以普賢行願品殿之,以成淨土法門之一大緣起」,所以將這〈念佛圓通章〉而列在淨土三經之後,然後再以《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殿之,放在最後面而成為所謂的淨土五經,以成為淨土念佛法門的一大緣起。

那麼五經之外,還有所謂的一論,五經一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裡面,在最初的論文當中,最初天親菩薩就說:「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世尊」指我們釋迦世尊,也可以通指十方諸佛來講的。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歸命」,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無礙光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有十三個名稱,乃至於超日月光,這個無礙光是其中一個德號,叫無礙光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明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講「盡十方無礙光」,光明無礙,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皈依阿彌陀佛,願生安樂國,天親菩薩他發願也是要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看《淨土聖賢錄》裡面就有記載。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我依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就是淨土三經,依淨土三經。「真實功德相」說到極樂世界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以願生偈來總持,總持的意思就是以少文而攝多義,以少許的文字而收攝很多的道理在裡頭。說這個願生偈來總持,上頭淨土三經裡面所講,極樂世界這一些的真實功德相。「與佛教相應」,與佛教相應也就是說,跟佛所宣說的道理完全是一致的,相應,一致的,所以這個願生偈,堪稱叫「論」的意思。「與佛教相應」就我所做的願生偈,跟佛所講的道理完全一致相應的,所以叫做論,叫《往生論》。

《淨土往生論》,在裡頭就講了「此願偈明何義,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國故」「云何觀,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云何五念門,一者禮拜,二者讚歎,三者作願,四者觀察,五者迴向」,這個五念門其實也不離開淨土三經的這個意義,信願行三資糧,還有在三經裡面所講,發菩提心的道理。所以古人就講這個三經一論,最初是這樣,後來再加上〈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再來〈普賢行願品〉,就是五經一論,《往生論》也很值得研究的。

這底下就說,總結:「令諸閱者,知此一法,大暢佛懷,校彼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以故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等等的。這個淨土五經,我們加一論《往生論》印祖講使令閱讀的人看到的人,能夠了知這一法,也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個法門,非常的方便、非常的特殊。有三界的業而不受三界的繫縛,這個是非常特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就是沒有滅業,沒有斷煩惱就是帶業。沒有斷煩惱,依平常的教道來講,從因果的道理來說的話,有三界流轉的業力,那一定不能離開三界的束縛的,但是念佛法門就只要你伏煩惱,不用到斷,臨終一念的正念——阿彌陀佛,都能夠蒙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攝持,到極樂世界去的,這當中就非常特殊,叫他力門、果地教。他力門,這個地方強調他力門,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說我們平常你修,修到伏煩惱,要沒有佛的願力攝持,你也不可能離開三界的,那不可能離開三界啊。因為根本沒有斷煩惱,業力你只是伏啊,業力還是束縛你的,但念佛法門就不是這樣,它一個很特別的,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只要你臨終一念的正念,那就是伏煩惱,一念的正念阿彌陀佛都可以接你到極樂世界去,去了,煩惱不斷而自然斷了。我們要知道業種子要起現行,要有煩惱的滋潤,在極樂世界沒有造惡的因緣,沒有你起煩惱的因緣,所見的境界都是念佛念法念僧的心,都是正念,基本上有業種子,它也不能起現行了,感得這個果報的。所以到極樂世界煩惱不斷而自斷,所以這一個法門是非常特別的

所以了知這個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認真的修,這大大的暢悅佛出世的本懷,佛出現在世間為一大事因緣,為使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簡單說使令眾生能夠成佛,成就一切種智,就是使令眾生能夠成佛。念佛法門就是很特別,你只要好好信願具足這麼念,臨終一念正念,一得往生就是成佛了,一生就成佛,所以說大大暢悅佛出現在世間的本懷。

校彼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者,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而校彼靠著自力修行斷惑,把煩惱斷了而證得真實理這樣了生脫死的情形,自力修行說這一輩子你要斷煩惱不容易修聲聞乘利根的人,三世成就阿羅漢,鈍根要六十劫;要成就辟支佛,利根的四生,鈍根要一百劫,所以了生脫死成就聖道談何容易,沒有那麼容易。所以說要靠著自力修行而斷煩惱了生死,這不容易,但是念佛法門你只要信願具足,好好的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都能夠往生。所以「其難易」困難跟容易這一種的差別,何僅僅是像天、地這樣的懸殊呢差別太大。我們不能講說其他法門不好,都是佛講的,都是好,但是我們前面所講的,前面印祖也點出來,要現生,現生能夠成辦這個道業,這個現生是一個很要緊的觀念,這一輩子你學佛,就是這一輩子能夠了生脫死,要有這樣的志願。不能說我下一輩子再來,我怎麼樣不行,就這一輩子要了生脫死。要是說我們的標心是這樣,那你非修念佛法門不可,念佛法門就是最方便的法門了。那其他呢,其他都是配合,在後面蕅祖有開示:念佛是正行,戒定慧是助行,要正助合行,就好像在順風裡面開著帆船,吹得更快,跑得更快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