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发布于 2021-08-31 10:22 ,所属分类:中小学阅读学习资料

这本读了一个月的英文原著,我是在知乎看到一位答主的英文书籍推荐中得知的。网上找了许久没找到可购买渠道,最后下载了PDF去快印回来读的纸质书。快印的字特别小,无疑增加了我的阅读难度,在豆瓣9.4高分的激励下硬是读完了最后一页。然而即使读完,仍然有太多一知半解,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英语太渣,单词、句子许多都没读懂;另一部分原因我归于这本书有太多专业术语。


从网上找了“二语”理论的一些文章,读完对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有很大帮助。那些在阅读中的懵懂,经过解释明白了,继而一通百通,慢慢抓住这本书的一些观点。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输入,再次检验。
作者的观点很明确:Learning does not turn intoacquisition语言是习得(acquisition)的,而不是通过学习(learn)获得的结果。可以参考婴儿学说话这个例子,我们教小孩说话,并不是把每个字拆开、讲解,而是根据他们的注意力,结合生活融会贯通教会他们,最开始他们只会说简单的词语,慢慢他们学会说句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是通过每天不断的反复练习、听大人的对话、和他人的交谈中自然习得的。对比我们学习英语(第二语言),我们不断背单词、学语法、拆分句子,老师逐字逐句讲解,我们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大部分人始终听不懂、不会说,学校教给我们的,是哑巴英语。
作者还提到语言的习得,有几个重要的条件(Characteristics of Optimal input for Acquisition
  • Comprehensible可理解的输入(最好的输入是找到i+1材料)
  • Interesting and/or relevant输入内容对学习主体而言是有趣的/相关的
  •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对语法没有刻意的难易顺序的安排
  • In sufficient quantity(获得足够量的输入)
以上4点,缺一不可。任何语言的习得,不符合上面的条件,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一点,仍然可以从我们在学校学习英语为例。

此外,作者提到的另外一些观点,纠正了我对二语学习的误区。

  • 允许语言的沉默期(silence period)。在二语习得初期,并不建议让一开始让学生多开口,而是以听为主,直到他们准备好。
  • 关于inputoutput需要有大量的comprehensive input才会激发出output
  • acquisition differs from learning in two major ways: acquisition is slowand subtle, while learning is fast and, for some people, obvious习得是一个缓慢、不显著的过程,而学习则在短期内能看到成效。大量研究证明,那些坚持“习得”的人,几年后他们和坚持“学习”的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我理解大概就是当积累足够多的comprehensive input后,语言习得者真正把语言当作交流的工具,而那些一直在背单词背语法背文章的学习者,仍然停留在某个平台,很难突破。
最后,这本书留给我的难点,仍然是关于语法的部分。虽然作者说Learning does not turn intoacquisition但并不是否定语法学习,在书的第三章(The Role of Grammar,or Putting Grammar in its Place),讲到语法如何介入二语习得,起到监督作用。这部分读的时候没有特别读懂,留给重读时作为重点吧。
2021-8-30

字小,每一行紧紧排着,对习惯设置1.5倍行距的我,经常换行时又读回开头或下一行,太痛苦了。

相关资源